2024/4/19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读书会读书会

做一个更好的倾听者,你可能需要这篇“倾听技巧”指南

你是否也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和亲近的人发生矛盾,想要冷静地听一听对方的想法

 

最后却往往控制不住我寄几,以宣泄情绪而告终

 

又或者,你发现自己在和朋友聊天时总是不自觉地说太多,总想做话题的中心,却被朋友吐槽“不懂倾听”、“不照顾别人的感受”。


 

你可能还会有这样的困惑:

 

——尝试倾听时,总是感到不耐烦、或抑制不住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这样的表达通常让谈话变得更糟;

 

——我想要传达给对方“我在听”,可对方却误解我;

 

——安慰向我诉苦的朋友,ta却不领情;

 

——我只是喜欢分享自己的想法,朋友却因此吐槽或者远离我……

 

你可能需要问问自己:我真的会倾听吗?

 

有着这样困惑的你,可能是在沟通中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倾听的能力;也可能是在倾听中只注重“回应“这个形式,忽视了对方真正需要怎样的回应。

 

愉快、有效的沟通建立在倾听与表达的平衡之上,每个人都有表达和被理解的欲望,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顾及自己的表达欲,却吝啬于体会他人的感受。

 

这篇文章写给不太擅长倾听的你。

 

倾听需要学习和练习,帮助我们从沟通中发现自己的需求,也看见他人的需求。

 

 

我总是控制不住想表达自己

——倾听时如何识别和处理自己不恰当的表达

 

把沟通看作一场交易,那么它是为了满足双方的目的而存在。同时促成双方的表达与倾听,沟通才是有效的。这个时候,我们通过倾听和理解交换彼此的善意,才能达成良性互动。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这是一件光听起来就很难做到的事。放在平时,我们习惯于听到自己不认同的观点就去反驳;在争论时,我们很难在矛盾中控制自己的怒火去倾听。

 

法国作家西蒙娜·薇依写道:“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绝大部分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具备倾听的能力,事实却恰恰相反。一场对话中,未等对方说完就急于表明自己的观点、吝啬于表达对对方的理解、有意无意地将话题引向自己……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可能是无意的,却会让对方感觉到不被尊重和理解。

 

那么,如何处理自己不恰当的表达欲?

 

01我们的内心是否有痛苦,导致无法倾听他人?

 

有一次,我的朋友B因为莫名地遭受导师批评而十分沮丧,憋了一晚上也没遇到一个可以吐槽的朋友,好不容易回到寝室,抓住室友A就是一通哭诉。

 

-B:我真的好冤啊,我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哭

 

-A:可不是嘛,我今天也碰到了类似的事,我在单位的时候balabala……

 

A接过她的话茬就开始疯狂吐槽自己遇到的烦心事,而B呢,一脸黑线地一边假装正在听她的吐槽,一边强撑着给出敷衍式回答,结束后心里堵得更厉害了……

 

这场对话里,A不仅没有察觉到B的崩溃状态,还拒绝了给予B安慰,直接把话题扯到自己身上。这样的表现在旁观者看来,可能会觉得她自私、没眼力见,但其实她未必是不愿意倾听B的烦心事,在当时的状况下,可能她也很想被倾听和理解。

 

两个需要倾诉的人碰到一起,意识到对方身上的痛苦,还要放下自己的痛苦去安慰对方,实在是一件困难事。

 

痛苦的时候,我们可能控制不住自己去向对方宣泄,也可能为了照顾对方的感受,消耗自己仅有的能量去治愈对方,不过这种状态下,多数时候给出的是一些敷衍的、心不在焉的回应,有些状态下我们甚至无法给出回应。无论身处哪种情况,这都在提醒着我们:这个时候的我,并不适合去做一个倾听者。

 

有时,我们可能没有心情去关心别人。

 


当我们正处于痛苦中,可能无法首先给到别人安慰,因为我们自己也需要得到关心。

 

联合国前秘书长汉马斯克德曾说:“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当我们察觉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首要任务是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如果此时我们被要求去倾听和理解别人,不如大声地提出请求:“我很痛苦,我现在无法处理这些事情,请让我安静一下好吗?”,或者直接换个环境,给自己一些空间和时间调整状态。

 

诚实的向对方说明自己的状态,提出请求,往往比一味的倾诉或怪罪对方不体谅自己更加有效,也不容易导致更激烈的冲突。


02总是无法静下心来倾听,可能是不良沟通习惯在作祟

 

过往与家人、朋友沟通的经历塑造了我们的沟通习惯,如果身边人总是宽容我们的表达欲,可能让我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固定思维,却很难被自己察觉。

 

不过,不良的沟通习惯可以改变,通过相互监督或自行观察的方式练习下文的“反馈式回答“训练,尝试把注意力更多放在对方身上,抑制自己的表达冲动,对于提升倾听技巧会有所帮助哦~

 

我想告诉你:“我在倾听”,却造成了你的误解

 

看过网综《令人心动的offer》的朋友们,可能会对其中金勋律师和实习生小何的一段对话印象深刻。小何在会见当事人的过程中暴露了一个小缺点——喜欢过早地接话。

 

当事人说他怀孕的妻子在工厂中工作会接触到胶水,而胶水对于孕妇是有害的。对方“有害的“三个字还未说出口,小何立马接话“有刺激性气味是吗”,打断了对方的叙述;又比如,小何想确认当事人是否了解过胶水对工人的身体造成伤害的实例,对方说“每个公司都会有相应的传闻,类似于……”说到一半,小何又确认性地回应了一句“嗯,是有传闻的。”

 

这样的回应,在小何看来,是向对方反馈“我正在听”的一种方式。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会用这种积极回应的方式来表达倾听,初看之下并未觉得有何不妥。

 

接下来,带教律师的一段话却令人警醒:

 

“你怎么那么早就听懂了呢?”——当我们在倾听他人时,是否也有意无意地用接话或者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在听、能够听懂,却没有意识到,不恰当的反馈反而导致了对方对自己的不满。

 

不太擅长倾听的人,除了上文提到的以自我为中心,也可能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反馈技巧。那么,怎样的反馈才能正确地向对方传达:我正在听你说话?

 

01反馈的时间点

 

反馈的最佳时机有三个:

 

第一,  等对方把话说完时,配合对方延续话题

 

甲:“我跟你说,今天我在学校遇到了很烦心的事。”

 

乙:“发生什么了?快说说!”

 

第二,  察觉到对方有情绪时,配合对方的情绪状态

 

甲:“我莫名其妙地被批评了,唉,郁闷了一天了。”

 

乙:“今天看你一直挺丧的,这样听来,你也并没有做错什么啊。”

 

第三,  对方说的内容缺乏细节时,通过询问细节延续话题

 

甲:“我莫名其妙被批评了。”

 

乙:“谁批评你了?”

 

接话的时机很重要,等待对方把话说完再给予反馈,是更好的选择。抢在对方之前回答,反而抢占了对方的表达空间,未必能营造出一种异口同声的感觉,也难以让对方觉得“我是懂你的“。

 


02有技巧的反馈方式

 

《非暴力沟通》提出,我们可以优先使用疑问句进行反馈,帮助表达者对我们的理解作出补充,也为对方营造更大的表达空间。

 

例如,针对他人诉说的事实,我们可以回应:“你说的是……,是这个意思吗?”

 

针对他人诉说感受和需要,我们可以回应:“你感觉很……?你希望得到……是吗?”

 

针对他人的请求,我们可以回应:“你是不是想……?”

  

练习这样的反馈技巧,需要忍住第一反应想要辩驳或发表观点的冲动,即使一定要表达观点,也首先给出反馈式的回答,再提出自己的看法。

 

当对方觉得我有在认真听ta讲话而非抬杠,我自己的观点会更容易被对方所接受,而反馈式回应也能给自己时间缓冲情绪、组织即将表达的观点和语言。

 

提出疑问的语气、措辞同样值得注意。

 

 “你说的是什么事?”、“你现在心情怎样?”、“你希望我怎么做?”——这样的提问方式直击重点,但在实际沟通过程中往往不是获得信息的最佳方式,反而让人产生距离感。如果我们一定要这样提问,不妨在提问前加上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比如“我有些担心,你说的是哪件事呢?告诉我好吗?”,鼓励对方主动表达自己。

 

有的人可能认为,用这种方式进行反馈是在浪费时间——大多数工作中,我们的职责是说明事实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为每个来找自己的人提供心理咨询。然而恰恰相反的是,有关于劳资谈判研究显示,如果双方同意在作出答复前先准确地重复对方的观点,达成协议的时间将比平时缩短一半。

 

当然,表达倾听的方式除了语言,也可以通过沉默、专注以及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传递,有时,这些表达方式甚至比语言更为自然贴切。

 

不同情境下,倾听和反馈的方式还是需要有所变通的。我们对于长辈、上司、老师这些不同的群体,可能不能直接运用日常生活中与朋友沟通的方式,上文提到的倾听技巧,也仅适用于我们谈话的对象需要平等的倾听的情况下。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更好地倾听,却欠缺工具去帮助我们正确处理自己的表达欲、告诉对方“我正在听“。

 

不过,比起技巧更为重要的,是“我愿意听”——这颗真诚沟通的心。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