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6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剧心理剧

五一不剧荒,强推这十部高分心理学影视剧 | 影评大赏

文章封面

❀苏珊·桑塔格对于电影本身曾说:“电影电影既是艺术,也是生活。”

❀影迷小馆暗搓搓准备的影评大赏活动也来了↓↓↓↓


问答

【影评大赏】心随影动~来安利你喜欢的心理学影视剧!

回答27有用145


→小馆正式向小鲸鱼们发出【影评大赏】的活动邀请函,让我们一起来写心理学影视剧影评!

轮到心理学界的影迷们一展身手了!先来围观一批精华影评回答~(๑•̀ㅂ•́)و✧



 精选影评回答1:

▷ 来自答主:shirley❤

▷ 电影推荐:《黑天鹅》-豆瓣评分8.6


《黑天鹅》,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的超自然惊悚故事。


女主是一个资深的芭蕾舞演员,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与另一个舞者的竞争状态中。随着一场重大演出的日渐临近,许多的麻烦也随之加剧。她不确定竞争对手,是一个超自然的幻象,还是只是自己出现的错觉。她为了能赢得天鹅皇后的位置,由最初的白天鹅,慢慢变成黑天鹅的心理暗黑之路,最终将自己杀死。


演员娜塔莉,波特曼在电影中的表演,实在是可圈可点。生动的展现了从乖巧懂事的女儿,到渴望成功的芭蕾舞者,再到黑化边缘的欲望拉扯,最后追求极致完美的病态心理,都被她表达的十分鲜活,也因此获得了影后,实至名归。


《黑天鹅》可以说是集惊悚、科幻、文艺于一身的电影,它以独特的拍摄手法,以幻境的形式展现了,一位为艺术完美而精神分裂的芭蕾舞者。整个影片,感受到女主自我蜕变的心理历程,最后释放内心放荡的一面,完美呈现给观众的,充满力量、魅惑的黑天鹅。同时,也告诉我们,完美的尽头便是死亡!


女主为了赢得皇后,不断追求完美,但却频频受挫,一直都达不到状态,对自己不满,加上母亲的控制欲,使之想逃离。恐惧、焦虑、不满、压力,彻底黑暗面,带来了极端的负能量。


在自己一个人时,欠缺安全感,内心极度恐惧。而且伴随黑暗、阴影、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感到一种强烈压抑、冲击感,使人害怕,恍惚,不知如何是好,当欲望不足以支撑信念便有可能走火入魔,精神分裂。


甚至在内心十分压抑,无法释放,无人诉说,无法排解的过程中,导致可能分化另一个人格来帮助自己承受结果。

 

看完电影,我觉得女主妮娜,因投入或没有调节好自我情绪的状态,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或相关方面的医师,是有可能得到缓解和解决的,以及所爱之人给予的正常的,和她很需要的爱~不然自己无法“走出来”,只能“困死”自己。


※ 该回答仅为节选,点击原问题查看完整影评回答:【影评】《黑天鹅》妮娜的艺术爆发为何伴随着躁郁症?



 精选影评回答2:

▷ 来自答主: Freya~

▷ 电影推荐:《这个杀手不太冷》-豆瓣评分9.4


大二的时候,一位朋友送给我一盆植物,这盆植物特坚强,几次感觉它都要死掉了,叶子全部都黄了掉了,最后又苟延残喘,长出新叶,重获新生。


于是这盆植物就陪着我读完大学,大学毕业之后一个人在广州,居无定所,先后搬家5次,每次都带着它。其中有次租房是公共阳台,我把它放在阳台,不知道被谁连根拔起,我又把它种回去,居然也没死。


每次看着它,我就想起《这个杀手不太冷》这部电影,感觉自己就像这部电影里的主角一样,然后感觉挺有意思的。

 

看到这盆植物,我就仿佛看到了那位朋友对我的关心,也看到了自己过去这些年的经历,自己的改变和成长,唏嘘时间的流逝。

 

我想《这个杀手不太冷》这部电影里的那盆绿萝,对于里昂来说,也同样具有着某种意义。

 

《这个杀手不太冷》这部电影讲述了生活在纽约的职业杀手里昂,和邻家女孩玛蒂尔达因为一次偶遇,从此两人共同卷入了危险的黑暗之中,期间杀手里昂展露了善良真诚的一面,女孩玛蒂尔达和里昂逐渐惺惺相惜,共同面对苦难,而后向杀害玛蒂尔达全家的贩毒警察史丹复仇的故事。

 

影片凭借出色的镜头掌控和对人心善恶的深层次挖掘成为了一部经典作品,先后获得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提名;法国恺撒奖包括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摄影、最佳剪辑等在内的七项重量级提名。

 

导演充分将里昂的人性投射在小女孩玛蒂尔达身上,使得里昂这个人变得层次丰富和立体,不仅让人产生关心的冲动,更在打破常规的情感爆发中创造了一个游离于刻板印象之外的经典杀手形象。

 

绿萝的存在,就是告诉观影者,这个杀手和普通的杀手不一样,里昂冷酷无情的背后,有着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有着他想保护的东西,就像珍惜呵护这盆绿萝一样。

 

在最后的危机时刻,他仍不忘嘱咐玛蒂尔照顾这盆绿萝,此时此刻,这盆绿萝更像是一件信物,让玛蒂尔可以记住里昂的物件。

他叮嘱玛蒂尔照顾好这盆绿萝,其实也是想让玛蒂尔照顾好她自己,以及守护好她自己内心最美好的东西。

人生好辛苦,还是长大就好了?”

“一直如此。 


在辛苦的人生里,有这样一盆绿萝,让里昂去呵护珍惜,去唤醒里昂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 点击原问题,查看更多本电影的影评回答:【影评】《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那盆绿萝代表着什么?



 精选影评回答3:

▷ 来自答主白帽子

▷ 电影推荐:Her》-豆瓣评分8.4


在《Her》中看见“孤独”,理解“关系”

《Her》这部影片所探讨的一个最直接的话题,最显性的物质就是“孤独”,在孤独的桥梁之上,那桥梁两侧的扶手,台阶,霓虹,悬挂的指引牌、广告牌,穿梭在这座孤独之桥上的行人,及其所组成的夫妻,父子,母女,家庭,社区,社会,都是孤独之下的个人与他人(也指世界)的关系问题,是对关系的观察与演绎


一,孤独。 为何我个人认为《Her》所呈现出来的第一视觉即是孤独?让我们从两个具体的生活琐事谈起,作为一名90后,尽管这种快乐的游戏可能只是在稻田里去捡拾田埂上的贝壳,有大有小,形状各异,有晒干的干净一些的贝壳,也有泡在稀泥里的湿贝壳,或许上面还有一层深绿色的黏糊糊的青苔,又或许捡起来的贝壳像一粒灰尘那样软,一碰就碎裂了,就成了渣成了粉…


《Her》中,表面上说的是人机相恋的孤独,实质是表达了真实世界里真实的人与另一个真实的人之间那种无法言说的沉默,或者滔滔不绝的对牛谈情式的热闹。

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稍稍注意生活,我们就会明白这是因为什么缘故。

我们知道,这几年,智能这个词很火爆,于是智能电话手表,智能电视,智能音箱,智能全息投影机器人等铺天盖地,风靡全球。


就如同手机最初的意愿是为了方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恐怕连贝尔也想不到手机却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障碍,甚至成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避难所,防空洞,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一个WiFi信号,一个可供充电的插排,人就情愿躲进手机里,躲进这无穷无尽的信息里,躲进不与实际的人接触的虚拟世界里不能自拔


这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正在生活着的这个世界,这个世界里的我们日复一日,像一头被蒙着眼睛拉磨的驴。我们只是这样机械地一圈一圈走着,看不见也不过问磨盘上还有没有东西可磨…

面对这部影片《Her》,每个人也都会有不一样的精彩看点,不一样的精彩解读。

※ 该回答仅为节选,点击原问题查看完整影评回答:【影评】如何看待《Her》当中人机相恋的爱?



 精选影评回答4:

▷ 来自答主:文玟

▷ 电影推荐:《完美陌生人》-豆瓣评分8.5


题主你好呀,临时看了电影,写了一段自己的看法。

 

· 他们需要什么?

看完电影,直接的感受是这三对夫妻缺少信任、包容和忠诚。从《完美陌生人》的题材看,看似在揭露婚姻的不幸,但实际上是借婚姻这个复杂的载体表现生活中各种信任危机,一直以来,关于信任和忠诚的都是电影导演们经常涉及的题材,一和这两者产生联系,可表现的东西就太多了,也正是因为此话题的普适性能拍出新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以往观影的经验得知,欧美电影在关系碰撞的体现上经常给人意味深长的回味。


我很早之前看过一部美国电影《撞车》,因为在表现手法上,这两部电影有相似的地方,都是通过制造碰撞和悬念表现社会(家庭)的焦虑。


不同的是《撞车》设置的是社会各阶层的巧合相遇,环环相扣的情节,巧妙设置的铺垫和悬念,让每个人产生关联后,在人和人的关系碰撞中,关系变得或对立,或支离,最后所有人都能从艰险的考验里逃脱出来,重回安全的秩序。而《完美陌生人》讲述的是夫妻关系,朋友关系,子女关系,还隐隐约约地讲了一点婆媳关系,七个主角的关系交织在一起,揭露婚姻事实:保守秘密对每个人来说是必须的,失去边界的关系终将走向瓦解。  

 

不管他们内心的选择是什么,有时站在人性的角度看是合理的,但在伦理的角度看,是被批判的,看电影不能单纯地只有批判,而是如何通过对简单批判的超越获得更多的答案。


这也是月食结束后,他们回到原点,没有参与到荒唐的游戏里,他们都知道,他们的关系根本经不起考验。


※ 该回答仅为节选,点击原问题查看完整影评回答:【影评】《完美陌生人》中三对夫妻的爱情缺少了什么?



 精选影评回答5:

▷ 来自答主:ZHUQIANG

▷ 电影推荐:《盗梦空间》-豆瓣评分9.3


◆《盗梦空间》陀螺没有停下柯布醒来了吗?

影片本身设定就有很多可以发挥想象的地方,比如

①柯布的亡妻总是在不合时宜的地方出现且“无尽怀疑”

②进入第三层梦境后如果被杀就无法醒来,错过同时唤醒时机也无法醒来

③影片中没有被完全放出来的片段

④第N层梦境,实现柯布内心孩子妻子俱全的大团圆幻想

⑤进入迷失领域后记忆受损会有很多副作用,最后的镜头或许只是柯布的残存记忆。

●想象你现在正在等待某辆火车.......

柯布曾经在迷失阶段对自己的妻子进行了某种[无尽怀疑]的植入,所以即使在后面两人共同完成了经历最深层梦境,建立属于两个人的世界白头偕老,体验到无穷的时间,他的妻子慢慢产生了改变,即使后来在火车轨道卧轨醒来后仍然会让妻子陷入怀疑,认为只有死亡才能把她带回现实,这可能是柯布所非常愧疚后悔的事情。

如果这个悔恨足够强烈,也可能会让他在某次任务的某个阶段不愿意回到现实,而选择了其他的抉择,本身来看影片中就是在不断向观众传递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观念,所以怀疑柯布没有醒来也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情,很多纹身、字母、戒指等处的细节也是可以去仔细思考的地方。

如果柯布要和亡妻永远在一起,那只能是在梦境,现实中亡妻不能起死回生。这部电影有些烧脑,并且有很多内容即使看很多遍也不一定理得清,以上仅供参考,具体还是要看影片和观影人综合来定夺,值得三刷。


※ 该回答仅为节选,点击原问题查看完整影评回答:【影评】《盗梦空间》科布最后真的从梦境醒来了吗?



 精选影评回答6:

▷ 来自答主:shirley❤

▷ 电影推荐:《我们与恶的距离》-豆瓣评分9.5


这部剧,由一起精神病患者“无差别杀人案件”切入,将受害者家庭、加害者家庭、为加害者辩护的律师联系一起。精神病患及家属、公共媒体及精神病院,如何面对伤痕、重建生活的故事。贯通整剧,真实感人,深戳泪点,高潮迭起,以社会为维度、把观众引向一道又一道错综复杂的道德选择题,重审旧有的善恶观。


这部剧花了很大的篇幅塑造,杀人犯李晓明的父母和妹妹李大芝的人物形象。当掩面偷生的李母掏出内心的困惑“天下没有哪一个爸爸妈妈,要花二十年的时间去养一个杀人犯”


当李大芝面对受害人家属宋乔安大声喊出“难道我和我家人连活下去的权利都没有吗”。让人泪花奔涌,唤起无数同情心。


人们很容易在“正义”的外衣下做出诸多偏激举动。


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里,勒庞称群体为“无名氏”,因为群体的数量庞大,群体中的个人难以被追究责任,所以他们对于责任的约束感就会完全消失。


谴责恶行,会让个体在一瞬间感觉自己善良高大,但一些不明真相、极具主观性的谩骂,甚至不惜波及凶手无辜的家人,这也是一种“恶”,最终会变成一场打着“正义”口号的集体狂欢。


妹妹李大芝曾对媒体与大众喊过:你们“杀”的人,并不比李晓明少。


《我们与恶的距离》抛出的现实问题,远比它能够提供的解决方案多得多,但它抛出的问题及其抛出问题的方式其实便是它的意义,它提供了一种讨论时代精神状况的可能途径。


它让善与恶的思考变得与“我们”息息有关。我们总是某一位置上的一员,总会与突发事件发生必然关联。把“我们”结结实实地绑到一起,赋予精神状况以真正的公共性。


它没有回避,而是直面我们内心共同的恐惧,在此基础上启发大家寻求继续生活的可能性。


阿伦特曾经提醒我们,丧失思维能力之时,恶便会真的降临。而当我们的思维能力延展一分,恶便会被逼退一寸。


※ 该回答仅为节选,点击原问题查看完整影评回答:【影评】《我们与恶的距离》善与恶之间有何标准?



 精选影评回答7:

▷ 来自答主: Freya~

▷ 电影推荐: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豆瓣评分8.9


一句话总结这部电影,就是讲述了松子从小缺爱、渴望爱、找寻爱、爱别人,却从来不会爱自己的故事。

 

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很悲伤的故事,从小缺爱的松子一辈子都在从别人身上找寻关爱,但是她却一直没有学会如何去爱自己

 

只要有一个男人对她好,对她表达了爱慕,她就会沉溺其中,不断地牺牲自己、奉献自己,以期望能够得到对方的爱作为回报,但是最终结果都是失败的亲密关系。

 

在松子身上,我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同样是从小缺爱,最开始只要有人喜欢我,我就会“喜欢上”对方,然后开始像松子一样在一段感情里,去讨好别人。


我也很庆幸,我的运气不至于松子那么差,以及我自己也通过自我觉察,得到了改善,不会让我的人生,成为“松子的一生”。

 

从松子和冈野健夫的关系,就可以很明显看出来松子的“恋爱模式”,就是只要是个男人,对她好,她就会爱上对方。

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男朋友的好朋友,哪怕自己男朋友刚自杀不久,松子也会因为冈野健夫对她的关心,而无法自拔地沉浸到这段关系里。

 

这里其实也让我感到很悲哀,从小缺爱的女孩子,心底就像有一个黑洞,一直渴望得到恋人的关爱去填补这个黑洞。

但是这往往会让女孩子不加选择地、快速地进入到一段感情,运气不好就会遇到渣男,就像松子一样。

 

所以从小缺爱的人,要学会自己爱自己,自己去填补内心的“黑洞”,这样不至于别人一丁点儿关心,就感动得死去活来,而失去了甄别渣男的能力。

 

松子的一生,是可悲可泣的一生,是让人又怜又恨的一生,也是反反复复、不断重复同样悲惨故事的一生。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学心理学,为什么要不断强调“自我觉察”,为什么要强调“找到自我”?


就是为了不要像松子一样,一生都在别人身上找寻自己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不断重复着同样的错误。


※ 该回答仅为节选,点击原问题查看完整影评回答:【影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对生命的热情从何而来



 精选影评回答8:

▷ 来自答主:一吨折腾

▷ 电影推荐:海上钢琴师》-豆瓣评分9.3


✘看完全片后,觉得有点压抑,当然整部片子的基调是这样静谧和带点忧愁与无可奈何的。✘

1900是个孤独且不够勇敢的人。

诚然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和对形形色色的人洞察的敏锐。但看到的不是全部世界,他害怕无法掌控的陆上世界,害怕未知的选择和看不到尽头的城市。

这也许就是那些来自各个国家和城市的人,在船上如此痴迷他的音乐的原因之一吧!

那音乐可以使他们短暂享受无所忧虑,无所顾忌的时光,但他们终究也只是路过一时而已,无论多么美的旅途总是要有尽头的。

可悲和让人心痛的是1900,仿佛海中的浪花一样,不知道来处,更看不到归途。


钢琴像他生命中的血液,丹尼死去时,看到心动的女孩时,遇到挑战者和朋友时,他的情感表达寄托在钢琴和那艘船上。他当然热爱这个世界的每一处角落,不过他只是用琴声去旅行,去生活,去坚持。

★他太孤独了,孤独到偷偷拨陌生人的号码,孤独到不知该如何与心仪的女孩打招呼。

可他又太纯粹,到过他世界的每一个人,小风琴手,船上的每一个工作的人,Max,那个女孩儿,他始终记得这些。

转念一想,1900以这样的方式度过一生似乎是最符合他心意和秉性的。

假如,他下了船,可能世间的一切会让他措手不及和疯狂。可能他慢慢地弹不出“无限”的音乐。

当然,也可能像Max和他喝酒时畅想的那样,有一个妻子,一堆孩子,他们相约周末的晚餐,一起二重奏..... 


※ 点击原问题,查看更多本电影的影评回答:【影评】《海上钢琴师》1900为什么最后没有下船?



 精选影评回答9:

▷ 来自答主:ZHUQIANG

▷ 电影推荐:《致命ID》-豆瓣评分8.8


◆《致命ID》有小男孩、警探和他的犯人…...

我在结尾的时候可能被小男孩的行为震惊到了,根本没有怀疑小男孩可能会有某种天生犯罪人的倾向,谁会想到那么天真无暇的儿童而冷不防地捅一刀,这个人格可能是天生的基于基因的那种犯罪人格,但是影片对于这方面的描述并不是特别详细,而这恰恰是能够留给观众悬念的地方。

心理医生漏掉小男孩或许也是由于某种定势思维影响,在整合多重人格各个子人格的时候,预设[小男孩是最善良的最无辜的,他是需要得到疼爱的比较敏感脆弱的,需要得到大家的疼爱保护,所以才会有出现这些后面的反转成为最后的致命人格。

●真与假的对抗:[假]警察与司机[真警察]

曾经非常憎恨那些犯罪事件,仿佛自己就是可以去评判真假对错的执法者,但是现实情况是变成了自己非常厌恶的人,不愿意承认这件事情,便创造假警察这个矛盾的身份?


到底孰真孰假,影片的剧情处理已经做出了非常好的解答,因为内心残存联结的正义不会允许沐猴而冠之人伤害那些善良的人格,比如曾经是妓女的“巴黎”,主人公的内心仍然有很多向善的部分,但是..........十个人格相继陨灭,“我希望他已经离开了.....”第十一个他仍然还是没能原谅自己? 


※ 点击原问题,查看更多本电影的影评回答:【影评】来分析《致命ID》中各个人格出现的原因?



 精选影评回答10:

▷ 来自答主:徐若航

▷ 电影推荐:爱德华大夫》-豆瓣评分8.3



一开始我也是抱着学习精神分析的心态看的,不过我当时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更多是觉得惊讶:女主角没多久就喜欢男主角,并一直相信他是无罪的,想治愈他——她和男主角肯定不是专业关系,只是单纯地关心他;女主角不停地在强调男主角内心的冲突,而当事人男主却一直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这在精神分析的咨询里肯定是不合适的,虽然那个年代一直都非常强调领悟、无意识意识化的作用。


我觉得这更像是一部有精神分析背景的爱情悬疑电影。


(剧透警告)男主角因为无法摆脱的罪疚感找爱德华大夫治疗,期间爱德华大夫被杀,男主角由于被压抑的罪疚感影响,认为自己是凶手,又因为无法面对自己的罪疚感,把自己当成了爱德华大夫。


真凶利用了这一点,想让男主角当替罪羊。但是被女主在陪伴男主的过程里,在他的惊恐、幻想中发现了真实的情况——被压抑的内容不会消失,只会以别的形式继续存在,里面除了男主角的罪疚感,也记录了他看到的真实情况。然后女主角利用真凶的罪疚感反杀真凶。


男主角的罪疚感来自童年弟弟在滑雪的过程中去世,这也是他寻求治疗的原因。他的表现很像“幸存者内疚”:兄弟姐妹之间都存在一些互相争夺和嫉妒的成分,而这种嫉妒不是单纯地想伤害或者打击竞争者,而是在为自己寻求父母的爱。


除此之外,人们对兄弟姐妹们的关心也不少,只是如果和父母的情感交流过少,很容易让人面对兄弟姐妹时,只感觉到嫉妒等负面感受。而当兄弟姐妹真的出了什么意外的时候,人们会因为自己对他们的负面感受而觉得自己也有责任——也因此,有些人的嫉妒是以对别人的过度照顾的形式表现的。


而要克服这样的罪疚感,比较好的一个办法就是在后来和人建立起安全、信任的关系,并重新面对自己的不安——这点女主角一直在做,爱德华大夫在治疗中也是。


我对这部电影和精神分析治疗更多的感觉是:人和人之间真诚的关心和互动,很多时候比形式更重要。而且真正起作用的也是真实而完整的情感交流,而不是技术。


影视剧的现实意义大过作品本身,写影评不仅能表达我们对于作品本身的态度,也能带来不同的体验经历。


转载自壹心理网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