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因为想追求完美,又感觉无力达到;也是因为想掌控一切,但似乎又总是事与愿违。 01 焦虑的妈妈总是渴望别人不“添乱” 我总能在微博上收到许多焦虑妈妈的求助私信,但基本都不回。为什么?因为她们总问一些无法回答的问题,比如:孩子不好好学习怎么办?孩子总是不听话怎么办? 她们有个共同的特征:希望有个人,几句话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消除她们的焦虑。最好,能将所有可能产生问题的源头都掐断! 她......................详细>>
1、学会做人,学会做题。言而无信,何以为言;人若无信,何以为人。 2、别以为父母等告诫你是“读书为自己啊”,你就可以轻松自如。既然你花着父母的钱,享受着父母给予的生命,那你也得为他们活。这,就是责任! 3、目标和动机很重要。要有明确的长远目标,要有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初中毕业时,要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就读平台,要带着心怡大学的梦想进入重点中学,这样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4、考进了重点(著名)中学就万事大......................详细>>
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沟通交流都需要人们克服畏惧、建立自信,这是实现更有效说话的前提。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在各种场合下发表恰当的讲话,博得赞誉,赢得别人的喜欢,获得成功。 任何说话技巧在实施之前,必须树立充分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给人一种安全感,使你敢于与他人相处,并在任何非自由场合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旦你的思想表达中充满了激情,那么即使在很小的场合,你也会努力地搜索以前......................详细>>
"目的影响人生的快乐和满足。有目的感的孩子,都有高度动机,会自动自发的学习为达到目的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也展现少见的务实效率。但老师、父母不能直接给予孩子一个人生的目的;而必须用引导、用身教和对话,帮助孩子迈向目的之路。"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是当今世界研究青少年发展和品格教育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心急于这一代年轻人普遍面临漂浮不安、不想做任何承诺的......................详细>>
最近看了个台湾短片,名字叫《餐桌上的陌生人》,光是名字就令人心疼。 故事讲述的是,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他们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多年,却没有交流。他们是夫妻,却更像两个合租的陌生人。 有一天,妻子无意中捡到了沙发下的录音笔,她打开听,却听到了自己的婚姻日常。 他们在同一个餐桌吃饭,她问一句,他答一句,然后是沉默,咀嚼的声音、敲键盘的声音、咳嗽的声音、翻书的声音,唯独没有聊天的声音。 这就是婚姻......................详细>>
美国心理学会会长,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写过一本书叫《活出乐观的自己》,估计很多人都看过。几年前,我就读过这本书,当时感触并没有那么深。这两年,经历了疫情与世界的“封锁”、教培行业的风波,看到了那么多大人小孩的快乐与不快乐,再次读到,居然有“醍醐灌顶”之感。这本书,给我印象最为深刻是这样的一个概念:你对身边事物的“解释风格”,也就是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决定了你是一个乐观的人,还是一个悲观的人......................详细>>
01 早起,第一件事依然是推窗,把晨光放进来,把新鲜的空气放进来。 没有风的打扰,鸟鸣声四起,有清脆的,有沙哑的,有连续的,有一声接一声的,一片歌舞升平。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如此境界,真是美好。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这人间还是值得的,清新朗明之极。闭上眼睛,就能想象自己在仙境。 好吧,睁眼,从仙境回到人间,从自然的声音切换到人类的声音。 有个来访给我留言,是语音,打开,根本......................详细>>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写作业头疼,看见孩子写作业一会吃个东西,喝个饮料,上个厕所,转笔,擦擦改改,作业拖到晚上十点才做完,尤其是小学生,家长面对改作业监督写作业,签字等,在学习上亲子沟通不是增进而是矛盾升级。 每个孩子都有向上的动力学好,争当优秀,渴望得到家长的赞扬表扬肯定。首先家长需要明白无论孩子学习好与坏,孩子都有出息。每个孩子人格特点不同,特长也不同,并不是所有品学兼优的一定会好,也不是调皮捣蛋......................详细>>
据报道,某高层小区有熊孩子跑到32楼顶往下扔砖头,刚好有位阿姨带娃遛弯差点被砸到。 而孩子家长却回应:“又没砸到人,赶紧把孩子放了,别吓着我娃。” 熊孩子的行为虽可恨,但更毁三观的,是家长的态度。每一位“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熊家长”! 在人民日报微博公布的“熊家长”行为自查表中,为我们总结了10种容易惯坏孩子的行为和17种不合格父母的“熊家长”行为自查表,家长们请自查! 这10种行为,......................详细>>
“愤怒是一种内心不快的反应,它是由感到不公和无法接受的挫折引起的。”——雅克·希拉尔(美国心理学家) 无论是一触即发,还是一味隐忍,愤怒都是坏情绪的红色警报。 “愤怒告诉我们,别人对我们使了坏,或者我们内心的愿望无法满足。我们必须要倾听自己的愤怒,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保持个性的完整。”——艾耶·古罗·勒内(心理学家) 学会表达愤怒 很多时候,我们不但拒绝承受别人的愤怒,也不想表达自己的愤怒。其......................详细>>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