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对于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有自信,孩子才敢于表现自己,敢于让其他人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您的孩子是否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与人交往,大胆地尝试新事物呢?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做家长的要引起重视了。 因为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去面对困难的动力。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呢?让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是怎么说的吧!01 父母无条件的爱使孩子自信心理学家认......................详细>>
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中,都不乏这种情况:对身边的某个人怎么看都不顺眼,逢人就说:“你看那谁谁谁,怎么那么讨厌啊!”长此以往,就会渐渐觉得身边越来越多人都不顺眼,看谁都有“毛病”,看谁都来气。 25岁的设计师孟雨是个非常“有个性”的姑娘,从小成绩好,在各方面都严格鞭策和要求自己。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了一家设计院工作,成绩突出,但同事关系总处不好。她说自己原本很尊重老同事,但慢慢觉得那些人“也不过是资历......................详细>>
我为什么强调教育中的负面情感 为什么我强调在儿童教养中要激发羞愧、内疚等消极情绪?因为人的这些消极情绪早在婴儿期和幼儿期就开始出现。当婴幼儿无一例外地出于性本能冲动通过玩弄、摩擦、触摸、挤压生殖器(男女孩)和夹紧双腿(女孩)获得性快感的时候,起先并没有恐惧和内疚,但只要让成人看见并受到阻止、否定和斥责以后,恐惧、内疚就初次降临。 在人生第一个性活动高潮幼儿期到来之后,更严重的恐惧和内疚在等......................详细>>
“最近忙什么?”“瞎忙!”你跟朋友见面时是否也有这样的寒暄?日前搜狐网健康频道、39健康网进行的一项1500余人参加的网络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人觉得自己在“瞎忙”。记者通过企业qq群进一步调查发现,“瞎忙族”多为年轻的办公室人群。 个案 半年没见父母却不知在忙啥 在渝中区某广告公司上班的苏丽(化名)告诉记者,她到单位半年多了,每天早上8点就到办公室,一坐到电脑前,先是MSN、QQ、飞信、旺旺......................详细>>
1.减轻压力,放下包袱。 有效的降低考试压力是防治考试焦虑的首要措施。考试焦虑与考试密切相关,它常常随着考试的结束而迅速消失,但由于对学生来说不能避免考试,因而应优先考虑在影响正常学习情况下减压。考试压力是考生主观认知在客观条件下作用的结果,老师和家长负有相当的责任。教师和家长应该对考生的学习能力、自觉性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恰当的估计,改变那种“压力越大,效率越高”的错误观念。引导考生恰当地估计......................详细>>
调查显示,本市中学生虽然对一般心理问题有所了解,但对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仍认识不足。当自己或者身边同学性格发生改变或行为模式发生负面变化:经常发脾气、内向不愿意说话、整天都心情不好、有时候一个人哭泣,有超过九成的中学生不认为这当中的某种表现是因为心理问题造成的。 调查还显示,本市学龄前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8.71%,小学生患病率为5.31%,中学生患病率为2.34%。 市安定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详细>>
01 痛苦的中国式和谐家庭关系 客体关系心理学说,关系就是一切。我们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寻找关系。 婴儿若没有照料者的陪伴,无法存活。成年人若没有朋友或伴侣,生命黯淡无光。老年人没有人陪伴,生不如死。 我们都知道陪伴的重要意义,那什么才是真正的陪伴呢? 有一对夫妻找我做心理咨询,双方都受过很好的教育,郎才女貌。老公抱怨妻子不接纳自己,对自己挑剔;妻子总抱怨孤独寂寞,缺少陪伴。 老公一听......................详细>>
1,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找回成功的喜悦,找回失去的信心,找到前进动力和方向; 2,心累了,人烦恼了就歇歇,让心灵去旅行,可以去爬山,看海,感受壮丽风光,拥抱自然,融入自然; 3,可以做喜欢的运动发泄一些,推荐跑步,散步和篮球。跑步可以锻炼身体,锻炼和提高人的意志和忍耐力;散步可以让人休闲,放松;篮球可以让人学会配合,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4,可以找知心朋友小聚,小酌几杯......................详细>>
直觉性:男女之间相互美化、互相吸引,双方都感到顺眼和舒服,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时容易出现“ 期望效应”,即把自己所希望出现的特征赋予对方,所谓“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把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都打上了爱情的印记。但此时,也可能学习、工作时心猿意马,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现差错。故应注意控制情绪、放开视野、利用爱情的强大动力、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隐蔽性:言辞含蓄而富有诗意,行为隐蔽而富有德行,......................详细>>
32条约翰·贝曼(John Banmen)对于家庭治疗的看法和经验,作为享誉国际的作家、心理治疗师和教育家,他对亲子家庭关系和育儿方面有着非一般的洞察力。 1、叛逆其实就是一个信息 它告诉你有一些东西需要改变了。这并不代表只有孩子需要去改变,有时候是整个家庭都需要做改变的。 很多家庭最大的问题是,夫妻双方如果总以指责和争吵解决问题,孩子就不会有高的自尊,也不会尊重自己和别人,这种创伤可能会导......................详细>>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