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一位妈妈抱怨:儿子原本很听话,但读初二以后,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父母跟他说什么话,他都要顶撞回来,有时干脆不搭理。期末考试成绩有进步,妈妈本想趁这个机会跟孩子好好沟通一下,没想到孩子反应让人无语——妈:儿子你真棒,这次成绩不错,妈为你骄傲!晚上想吃啥,妈妈给你做?子: 吃啥都行。妈:这一段成绩有进步,说明你只要有信心,一定能成功,儿子,你是最棒的!子:啥最棒的,棒不棒我自己最清楚,什么都是......................详细>>
如果说运动员是牺牲身体健康来换取奖牌,那么尖子生不仅是牺牲身体健康,更兼牺牲心理健康。他们往往以心理残疾为代价来换取所谓优质学位。又岂止尖子生才是牺牲品,数量更为庞大的差生群体,他们一直在公开的歧视中生活,没有起码的尊严,没有起码的自信,他们比之尖子生更悲剧。这其实是说,无论尖子生,还是所谓差生,他们的命运并没有根本的差异,他们都是千疮百孔。这种情况下,或许只有中庸之道,才是一个相对明智的选择?0......................详细>>
纽约大学神经科学教授Wendy A. Suzuki曾说过自己的经历。 有一段时间,她一直呆在黑暗的房间里,没有运动过,很快她的体重增加了25磅。 她出去参加了一趟泛舟之旅,结果发现自己就是那趟旅行中最弱的人。 因此,她开始去健身房锻炼,尝试了自由搏击、跳舞、瑜伽等等运动。 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不仅减掉了那25磅,而且专注力、注意力、记忆力都比以前好了,写起东西来非常顺畅。 经过一......................详细>>
日本作家林真理子在小说《平民之宴》里,描写了一种怪兽家长。 怪兽家长,指那些为孩子成绩抓狂的家长。 尽职尽责的母亲由美子与童年被补习班填满的儿子翔,母子之间缺乏爱的交流,更像一种功利的结合:妈妈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孩子的分数,而孩子也只能用分数换来母亲的笑容。 视频“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 01亲密无间造成的伤害 “我们太在意孩子们能否成功了,因此把抚养孩子也当成了某种形式的产品开......................详细>>
父母影响的两种形式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式。对孩子的某些特定的行为、动机和价值观,父母会直接进行表扬和鼓励或者惩罚和批评。同时,父母的人格特点、行为模式和兴趣爱好也都会对儿童产生影响,因为儿童对父母的看法会影响到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首先,我认为,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加强或削弱婴儿先天气质类型所导致的习惯和情绪。每个父母都会对自己孩子的未来有所期望,这种期望一般都具有性别差异,而......................详细>>
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比让孩子进入一流幼儿园和一流学校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一流的家庭里接受熏陶。01最成功的父母,就是“活出孩子钦佩的样子”,在灵魂和精神上足以担当对孩子的引领。爱孩子可以,但别让孩子丢了人品和德行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了一个很狭窄的范围里:对于孩子来说,成绩好就是成功,会弹钢琴就是成功;对大人来说,赚钱多就是成功,谋个一官半职、有点权力就是成功。但是对于人品与德行,我们却有......................详细>>
有些家长,把身心全部扑在孩子身上,甚至辞了工作、失去自己的时间,一心一意教养孩子,结果效果却不如人意,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孩子本质劣性教不好,还是家长无能?其实都不是,这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出了错,方法出了错,你下再大的功夫,孩子也教不好,尤其是以下这几种家长,累死自己,教坏孩子,对照自己,用错方法赶紧改!01对待孩子,无私奉献? 表现:这种父母不仅自己累,孩子也会累。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感叹:自从......................详细>>
很多妈妈抱怨,孩子越长越大,跟家人说话却越来越少。有时候大人问一句“今天过得怎么样?”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还行、挺好的”,就再也没了下文。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挺听话的,但其实他内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不跟家长说。而这样子导致的问题,会在孩子青春期时一下子爆发出来,让人想改都来不及了。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和孩子聊天。01孩子最讨厌的聊天方式,也是最无用的1、目的性太强很多家长跟孩子聊天时......................详细>>
很多内向者都想自己变得外向一些,想让自己变得完美固然重要。但其实外向者也有自己性格上的缺点,也有羡慕内向者的地方。人无完人,每种性格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内向者也可以带给身边人安全感,譬如诚实、知心、宽容等。 01 内向性格者:与生俱来的诚实给人好感做人不可失去威-信,交友不可失去信任,这是朋友之间的交往准则。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人们相互信赖和友好交往的基石。每个人都喜欢同诚实正派的人打交道、交往......................详细>>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对自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妈妈 / 爸爸我想玩手机。不同的家长面对孩子同样的请求时,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而大部分的家长都会回答孩子“那就玩一会儿”。的确,面对孩子要求玩手机的请求时,不同家长给出的不同回复,有可能会决定着孩子的未来。手机是把双刃剑,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手机,是我们的永恒的课题。大多成人都无法抵制手机的诱惑,更何况是孩子!之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公布了自己长达十年的......................详细>>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