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心里早熟面面观: 1、儿童电视选秀催生早熟“小大人” 目前,众多电视台竞相推出儿童选秀类节目,一时间不少煞有介事的“小大人”充斥电视荧屏。然而,能从儿童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的“童星”寥寥,多成为成人观众的娱乐工具和电视台竞赛收视率的道具。 提及儿童选秀,去年蹿红网络的4岁半“失控姐”莎莎是被娱乐到极致的小孩。4岁半的莎莎因一段在电视节目中不断失控大哭的视频迅速蹿红网络后,凭借着超高人气......................详细>>
婚姻中的两个人,他们对很多重要问题的看法和理解是不同的,比如:情感、金钱、工作、孩子、父母、朋友等等,这和他们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有关。因此,他们会对对方提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要求”,正因为上述的差异,才往往产生婚姻中的矛盾,如果婚姻中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解决矛盾的机制”,可能会对婚姻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导致失败。 根据婚姻咨询经验,感觉婚姻有“三大杀手”。在这三大杀手中,婚姻最大的杀手只有一个,......................详细>>
朋友圈流传的各种段子和文章,让“焦虑”成了家长的集体画像。 焦虑的背后其实是无处安放的“爱”和“担忧”。但是很多家庭因为父母“焦虑”,导致了亲子之间矛盾加剧,孩子离心,父母伤心。 这篇文章送给正在焦虑的父母们。 因为从事教师职业的缘故,我接触到了很多问题学生,细细观察,慢慢琢磨,终于发现了一些东西。余华曾说:“一个人的童年是决定他一生的,决定命运的最好时机就是童年。”弗洛伊德也说所有的阴影都......................详细>>
一般说来,有适度焦虑对学习没有什么害处,高度焦虑和一点也不焦虑均没有好处。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什克斯——杜德生法则。说明学习效率和焦虑水平呈现倒“U"的关系。 大量心理咨询的实践表明,大、中、小学生中都有不少“教室焦虑症”患者。他们一旦置身教室,心境便处于高焦虑状态。因此,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都呈明显下降趋势,有的甚至人际关系紧张。 “教室焦虑症”尽管各有各的特殊表现形式,但都有共同的原因,那......................详细>>
毕业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大学生刚开始找工作时自认为具备种种优势,择业胃口吊得很高,左挑右拣。但随着毕业临近,眼见周围的同学一个个都已经找到工作,自己却还没有任何着落,这时候的心理状态就是“病急乱投医”。面对强手如林的职场,面对残酷严峻的就业竞争,大学生要想获得择业的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不行的。针对大学生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为大学生找工作做......................详细>>
跟身体营养一样,孩子在年龄不同的阶段,他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他没有得到心理营养的满足会怎么办呢?那么他这一生,大概会要寻寻觅觅,直到他能够寻满那个缺失的心理营养为止。 01 0-3个月 我只会哭,但要你无条件接纳我 孩子出生,他需要的第一个营养叫做:无条件地接纳 刚刚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他不能自己寻找食物。他要等待爸爸妈妈喂他,需要他的父母亲帮助他,安慰他,照顾他。孩子他什么都......................详细>>
不断遭到伴侣的批评可能会让你们的关系令人沮丧且糟糕。 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阶段遭遇某些自己无法的跨越的不顺、挫折。(如婚恋情感、人际关系、亲子教育、自我认知等方面)。 如果你最近处于某些困难阶段,感到困惑、烦恼及痛苦,并且开始影响你的生活、工作。如果你想要找人倾诉,疏导缓解压力和情绪,那就添加预约微信vx9928861,联系我们吧! 一项新的研究提出了3个对抗抱怨的策略,比如讨论抱怨是......................详细>>
美国心理学家John Gottman对婚姻持久预测的准确率高达96%,他说:“我观察一对夫妻5分钟,就能判断他们未来是否会离婚。” 在他的爱情实验室里,他提出冷漠、指责、不屑、防卫心四个因素,决定了爱情和婚姻的质量,因此,相对应地,婚姻里最怕伴侣会说这四句话。 01 “你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 感情中的冷暴力其实是一种很幼稚自私、没有担当的处理问题方式。 冷暴力除了冷战,还有对伴侣的冷......................详细>>
01 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 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对自己要求近乎吹毛求疵,往往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有的成就,自然会心情舒畅了。 02 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 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若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感失望。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思想、优点和缺点,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 03 疏......................详细>>
现在父母与孩子的矛盾,越来越多了,可能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现在越来越难管,不仅仅不听话,而且还有自己的一番道理,有时候自己都说不过孩子。越来越多的孩子讨厌自己的父母,拒绝沟通。到底什么原因呢?这篇文章也许能够让你有一些反思。 之前,北京市一家机构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其中“对待父母的态度”一项中: 56.28%,也就是超过半数的孩子都投给了最强烈的选项: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只......................详细>>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