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爱孩子,请让他精神愉悦,让他不恐惧,不畏惧,让他面向阳光,无谓悲伤。 01 在看《爱和自由》里,张瑞雪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叫唐河的家长在听了蒙特梭利讲座后,对待孩子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那天,她儿子怯生生地说“妈妈,我想……”唐河说“我知道,你想出去玩,妈妈知道。去玩吧,想玩多久玩多久。想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她儿子又问“那我要是晚上回来的晚了也没关系?”“没......................详细>>
作者:鱼爸 来源:养育男孩,ID:breedboy 01 一天早上去外边吃早餐,刚刚落座。就听到一个妈妈很大声地在凶孩子。“你到底是吃粉还是吃面?”孩子怯生生地没有言语。“你哑巴啊!赶时间呢,就要迟到了,快点啊!”孩子看上去不知道选择什么。也许是被当妈的骂懵了,后来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没人知道说了什么。长期被这样骂的孩子,总是缺少自信的。一件这么小的事都要拿孩子开火,我就想哪一天孩子弄坏了家里的东......................详细>>
如果孩子在小时候 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长大了会变成温润如玉、 情商超高的人。 但很可惜的是, 这样的节奏被家长打乱了 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脾气急,不够从容大方冷静。但实际上,让孩子变得暴躁的,就是父母本身。 01 上个周末在等地铁的时候,看到一幕: 一个妈妈咆哮说:“我不骂你,我管不了你,你看看老师怎么罚你!”在她身后,是看上去才2、3岁、背着书包的可爱小男孩。 ......................详细>>
未来的社会,肯定离不开电子产品。电子产品虽然大大的提高了人类的便捷性,但是现实的世界更重要。 作为父母,要用心引导,别让孩子过度沉溺电子产品,也别让网络和手机成为孩子童年唯一的玩具。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对自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妈妈 / 爸爸我想玩手机。 不同的家长面对孩子同样的请求时,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而大部分的家长都会回答孩子“那就玩一会儿”。 的确,面对孩子要求玩手机的请求......................详细>>
你有留意过你家孩子情商吗? 妈妈:儿啊,你样子怎么这么丑啊?你是我和你爸亲生的吗? 熊娃(一本正经):没办法啊!一只眼睛像帅哥爸,一只眼睛像美女娘,能不丑吗? 饭桌上没有谁不喷饭。这孩子情商无敌了! 01 情商对孩子重要吗? 2011年,英国有一项持续50年的情商研究揭露研究结论。 这些研究人员持续跟踪了一群孩子,从他们的婴儿期、童年期到成年期,他们发现,那些在幼年时期表现出高情商......................详细>>
当孩子在学校受到了欺凌,向父母求助时,你是否告诉过孩子“别招惹TA,别跟TA一般见识”?又或者认为只是“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其实,欺凌的发生要比我们想象的频繁、普遍得多。根据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小学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在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中小学生受欺凌的发生率高达25.8%。同时,该报告还指出,语言欺凌是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关系、身体及网络欺凌行为,高达......................详细>>
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尤其是当下的父母,文化素质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很多父母通过不同渠道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在潜意识里也都知道应该尊重和信任孩子。但当孩子特别顽劣不听话时,很多父母还是会简单粗暴地去指责和惩罚孩子。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的原生家庭,我们熟悉并潜意识接受了父母运用惩罚的教育方式,要让我们放弃从小耳濡目染的东西实属不易。在最初运用惩罚......................详细>>
那天中午,兜兜和隔壁家小孩玩得满头大汗,蹬蹬蹬地跑回家。 妈妈正端着菜从厨房里出来,说道:“兜兜,去洗洗手,我们马上吃饭啦!” 兜兜抹了抹额头上的汗,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喝冰的可乐。” 妈妈说,“家里没有可乐了,喝牛奶好吗?” 兜兜看了看桌上的牛奶,撇了撇嘴,“不要,我要喝可乐。” “听话,妈妈今天没有去超市,明天去买好吗?”妈妈说。 “不要不要,我就是要喝可乐,现在就要!”兜兜一挥......................详细>>
一个面容憔悴的妈妈走进咨询室,她并不是给自已寻求心理帮助的。她说她的孩子今年高三了,眼看还有3个月不到就高考了,孩子却告诉她,不想上学了。妈妈边哭边叙述着自己为了孩子所付出的一切,为了孩子放弃工作,为了孩子年复一日的在家里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每想到孩子却在这个时候给她说不想再读书了,而且也变得跟她越来越敌对……。她试图通过老师、亲戚、朋友等身边能动用的人去轮番说服孩子,但结果都是不尽人意。为了不刺......................详细>>
美国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过:“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要知道,孩子处于不知事的年纪,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话就是真理。 家长的一言一行,乃至一个表情,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心理学的暗示效应告诉我们,父母的否定、打击、批判,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并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批判声音”,形成强大的“反自我”意识。 他们会习惯性地自我批评和否定,觉......................详细>>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