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9岁孩子来到了咨询室,说:我儿子做什么事情都慢腾腾的,写字慢,做作业慢,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需要花三四小时才能完成,经常要把作业拖到10点多才能完成。我怎么训他,就是改不了。说这些话的时候,她一脸焦虑。她还继续诉说了孩子的问题:孩子不单是写字、做作业慢,其他方面也慢,比如:早上穿衣服,吃饭也很拖拉。每天早上最令她头痛的事情, 就是要不断地去催促孩子“快点啊、快点啊”,可孩子......................详细>>
日本作家林真理子在小说《平民之宴》里,描写了一种怪兽家长。怪兽家长,指那些为孩子成绩抓狂的家长。尽职尽责的母亲由美子与童年被补习班填满的儿子翔,母子之间缺乏爱的交流,更像一种功利的结合:妈妈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孩子的分数,而孩子也只能用分数换来母亲的笑容。“我们太在意孩子们能否成功了,因此把抚养孩子也当成了某种形式的产品开发。……这就是21世纪之初最典型的为人父母方式。”似乎家长们个个都很着急,生怕......................详细>>
家长在男孩还是女孩身上投入更多?在家庭经济条件不同时,答案也会不一一样。这一结论与演化生物学的结论有些类似。最近,一项研究通过分析不同颜色的书包的销售数据发现,家庭的经济状况,会影响家长在男孩和女孩身上的花销。1973年,生物学家罗伯特.特里弗斯(Robert Trivers)和计算机科学家丹.威拉德(Dan Willard)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当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时,家长会向男性后代投入更多资源......................详细>>
哈德森的研究发现,人们和朋友在一起时获得的幸福感要高于和伴侣或孩子在一起时的幸福感。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事实上,在自己和朋友、自己和伴侣、自己和孩子的组合中,与恋人在一起预示着最不幸福的事情。不过,哈德森强调,这一发现的背景是一起做事,而非一起共度休闲时光的状态。人们往往会发现,自己和朋友在一起做一些开心事情的时间更多。和家人在一起做的事并非都是愉快的事情,比如家务劳动......................详细>>
尊重孩子的第一要点,首先就是尊重孩子的感受。有句话说:孩子是用父母待他的方式在对待世界。深以为然!孩子感受到世界的样子,就是父母对待孩子的反应。孩子蛮不讲理的时候,恰恰是父母忽视了他的感受。如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都能及时关注孩子的感受并共情和回应,还用担心孩子不通情达理吗?尊重的第二要点,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三分教,七分等”,教育和培养孩子是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时间,家......................详细>>
生活中,不难听到家长对孩子“没来由”的赞美,各种赞美,有虚假的,有真实的,有引导的,有夸张的.....这一切的语言,都是为了让孩子“听话”,或者更有自信,但有没有想过,过渡的赞美,褒奖,会有什么结果吗?经常被赞美的孩子更担心失败儿童教养的研究发现,“赞美”孩子并不总是有好处。有研究者让不同的儿童解数学题。解完一组简单题目后,研究者给了每人一句反馈。对一些孩子赞美他们的智力:“哇,你太聪明了!”而对......................详细>>
上周从新西兰回来,父母陪我去办银行卡,因为这次回国时间太短,一切事情都要加速处理,父母都是急性子,一路上脚步匆忙,言语急躁,走到银行时已经开始互相指责,我闻得见身边浓重的火药味。而当银行的工作人员办理起业务,我的父亲站在我的左边,我的母亲站在我的右边,两个人因为新卡放不进去手机而大吵,我坐在柜台的中间,看着瞪圆了双眼的业务员,只剩下尴尬的笑。身处于争吵的父母的中间,这幅景象简直就是我成长环境的缩影......................详细>>
少批评过多批评和指责,只会破坏亲子关系。而亲子关系一旦疏远了,父母根本无法帮到孩子。因为孩子们很难喜欢总爱批评人的父母。少表扬类似“你真棒!”“你真厉害”“你真聪明”这样的泛泛表扬,很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孩子每件事都需要被确认才敢去做。甚至会因为过于在乎外界评价,而直接放弃尝试。更推荐的方法是:1、看到孩子的进步,并给予详细具体的鼓励。比如,10个题目,孩子错了3个。不要说:“这么简单,你怎么......................详细>>
心理学家德西做过一项实验。第一次,他让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都做一些有难度的智力题。孩子们的积极性,没太大差异。第二次,他把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每完成一道题就能得到一美元报酬,另一组没报酬。德西吃惊地发现,得到奖励的那组学生一开始很努力,但很快就没有了兴趣。而没有得到奖励的学生,反而一直兴趣浓厚。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学习本身是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感和兴趣的,若我们再给孩子施加一层奖励,只会适得其反。为了避......................详细>>
利用“大脑停工期”,提高孩子学习效率心理学家们观察发现:一种孩子,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另一种孩子,放学后先玩耍,疯玩上半小时后再回去写作业。本以为后者可能玩累了,没法学习了,没想到他们写作业的效率明显高于前者。理由很简单,从脑科学角度看,我们所认为的“坐一会”“喝口水”,只是让孩子的身体得到休息,大脑中的思绪并没有暂停。也就是说,让大脑累了一天的孩子继续“加班加点”写作业,他们的效率自然不......................详细>>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