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孩子是上天派来的小天使,给做父母的成人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说这句话的人,一定没有正在经历小天使乱发脾气的时候,跺脚、大叫、哭嚎、甚至毁坏东西...... 01 昨天,在小区楼下听到一位家长说起自家孩子: 我差点给了儿子两巴掌。已经够累了,可他硬是要出门买一个叫做“水晶泥”的玩具。 我好声好气地跟他讲,妈妈累了,明天去。 他不愿意,拽着我的衣服往门边拉,大喊大叫:“我不要,就要今天去......................详细>>
情商,不是什么深奥、神秘的东西,简单点说,就是一个人调节自身精神状态、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全部良好品质,比如独立、善良、有同情心、勤奋等,其实都属于情商。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智商只起20%左右的影响作用,剩下的80%都是由情商来决定的。而且相比较起来,智商这东西,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基因决定的,后天“升值潜力”一般;而情商,则基本全靠后天培养建立起来。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八项情商:......................详细>>
最近,空气中总弥漫着一种紧张焦虑的气氛——考试季来了 期末考、“小升初”、中考、高考等 各种考试纷至沓来 每年这个时候 考试不仅牵动着孩子的心 家长承受着的压力也不小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焦虑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学生们的焦虑多表现为: ●轻度的焦虑表现: 心神不宁,睡眠质量下降,学习效率下降,烦躁易怒等。 ●重度的焦虑表现: 脑子里一片空白,不能正常思考,彻夜失眠,甚......................详细>>
Q&A: 做事拖拖拉拉,患了拖延症怎么办? 在忙碌的现代社会,有种几乎人人都会患的病,它发作的时候人们只想世界静止,忘记所有的催促和任务,这种”病“就是拖延症。 拖延症的“持续发作”将会是种恶性循环,越拖延就越焦虑,从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如何治愈“拖延症”也就变得愈加重要了。 01 拖延症和懒是一回事吗? 二者虽然外在都呈现出一种拖拖拉拉、懒懒散散的感觉,但事实上......................详细>>
为什么孩子会变成校园恶霸?Kelly Oakes 文 BBSmints 编译 欺凌行为常常在童年出现,给受害者造成的影响可以持续一生。但是,到底是什么让孩子变成了恶霸? RubySam Youngz在她10岁时被校园恶霸欺凌,打那儿以后,她经常会感到孤独和困惑。当时,她刚和家人刚从英格兰搬到了威尔士,那个恶霸不停的羞辱她的口音。接下来就开始嘲笑她的外貌。 她说:“对我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失去......................详细>>
因而,在他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好奇、好胜、片面团虚荣心理 随着生理上的发育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青少年自尊心亦与日俱增。然而,这种自尊容易被追求虚荣所扭曲。例如用片面的虚荣去满足自己某种好奇、好胜及自我表现的心理欲望。近些年来,青少年吸烟、喝酒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好奇心所驱使,使自己像个大人,容易交到朋友,更显得轻松、潇洒、大......................详细>>
父母是一门学科,虽然人类天生就有做父母的能力,但是却无法避免一些由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带来的认知偏差,导致我们越来越迷失自己教育的初心,将孩子推向了我们的对立面。 01 一个人从出生时剪断脐带的那一刻起,就独立而完整地拥有了自己的身体。 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所有岁月里,你身体的全部感受与运动、器官的生长与老化,以及大限到来时的灰飞烟灭,都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与他人无关。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详细>>
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从不喜欢学习到讨厌学习,从不想去上学到拒绝上学。父母再凶狠的责骂、老师再充分的道理、同学再热情的呼唤,也无法打开这些孩子的心门。 厌学俨然成为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家长面对孩子的厌学问题往往也是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但是,难道孩子厌学就是最可怕的吗?不,更怕的是,孩子用“假装学习”来欺骗家长——您们看,我一直在“努力学习”,每天按时上下学、完成作业、认真听......................详细>>
你有几分考试焦虑? 面临考试,同学你的心态如何?有没有考试焦虑?焦虑的程度如何?请不要自己轻率地做评判,因为人常常并不是很了解自己。这里有一个心理学家编制的焦虑自测表,你不妨来自测一下: 下面是20个小题,每题符合的记1分,不符合的记0分。 1.我觉得比以往变得更容易着急。 2.我经常无缘无故地害怕。 3.我心里容易烦乱或感到惊慌。 4.我觉得自己可能要发病。 5.我总担心有什么不幸......................详细>>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对自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妈妈 / 爸爸我想玩手机。 不同的家长面对孩子同样的请求时,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而大部分的家长都会回答孩子“那就玩一会儿”。 的确,面对孩子要求玩手机的请求时,不同家长给出的不同回复,有可能会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手机是把双刃剑,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手机,是我们的永恒的课题。 大多成人都无法抵制手机的诱惑,更何况是孩子! 之前,美国一位心理......................详细>>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