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先生在晚年,曾对秘书说过这样一番话: “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方面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好好管理教养的。 母亲有耐心,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亲的没有耐心的关系。” 也许在胡先生的年代,受了高等教育的母亲都比较有耐心。 但如今我们都知道,有耐心的母亲未必都受过高等教育,所以上面一段话的关键词是“耐心”,而不是“高等教育”。 朋友的母亲......................详细>>
“马虎”是很多学生的通病,其实,中小学阶段孩子成绩不好很多都是“马虎”惹的祸,怎么样才能改掉孩子马虎、不专心的坏习惯呢? 今天就孩子们普遍存在的坏习惯给出解决办法,老师推荐给家长看一看。 一、马虎 我家孩子上课都懂,可做作业的时候,总是马虎…… 我家孩子很聪明,就是有些粗心…… 孩子考试没考好,回到家告诉家长:“题目我都会,就是粗心了……” 这样的话,你是不是常常听到,或者也经常这么说......................详细>>
01 最好的沟通方式,是共情 《颜氏家训》:“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意思是,父母在子女面前既有威严而又能关怀爱抚他们,不过溺爱,也多训斥,子女就会对父母敬畏、谨慎而孝顺。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家里来客人了,孩子害羞不敢打招呼,家长催促道:“快和叔叔阿姨问好,好孩子要有礼貌。” 孩子晚上闹着不肯睡觉,家长半是威胁半是劝诫:“早睡早起身体好,小孩子晚睡要......................详细>>
01 我们该如何看待生命中的创伤? 我们每个人来这个世界都是有目的和使命的,其中之一就是诠释“你是谁”和演绎“人生蓝图”。 一些灵性导师认为: 人出生前就已经准备好了自己人生的脚本,就是要在生命中完成这轮演出,并得以进化。 然而,这些“生命的蓝图”在我们出生时就被遗忘了,只不过遗忘并不等与失去。 就像电脑的资料压缩到文件夹里一样,它仍然在,并等着我们去开启。 这些记载着我们“生命蓝图......................详细>>
据报道,最近某高层小区有个孩子跑到32楼顶往下扔砖头,刚好有位阿姨遛弯差点被砸到。 这样危险的事情,孩子家长却回应说:“又没砸到人,赶紧把孩子放了,别吓着我娃。” 孩子的行为虽可恨,但更让人气愤的是家长的态度。 每一位“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熊家长”!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责无旁贷。 家庭教育,重结果,更重过程。 日前在人民日报微博公布的“熊家长”行为自查表中,为我们总结了1......................详细>>
上海市教委也曾做过一项调查,他们调查了2500名上海的中小学生。结果显示:有5.85%的孩子曾经有过自杀的计划;有34.39%的孩子曾有过“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 这背后的根源,就是来自于父母的差评,重点是大多数父母对此一无所知。 我们总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以为骂几句孩子只是严格管教的方式,是为了孩子好。却不知,每一次的打击和辱骂,都如同针尖插在了心头,一次又一次,无法愈合。 心理学中有个......................详细>>
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生生命链条上的一环,既是人之儿女又是人之父母。 在从儿女到为人父母的转换过程中,有时是欣喜的,有时又很陌生、茫然、慌乱甚至烦恼的。当父母是一种角色,也是一种职能。如果这个角色扮演的好,那么家族的生命链条在你这一环就是熠熠发光的,结实、美丽的。 虽然父母角色是一个重要的职能,但又没有一个专门的学校来教我们。但很有意思的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道理和行为都是有模范的:这个榜样是上一代......................详细>>
为什么家长越不让孩子做一件事情,孩子就越想去做呢? 很多家长都想不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明明说了不止一遍,反复告诫很多次,为什么孩子就是听不进去呢?这让家长们很头疼。 01 为什么家长越禁止,孩子越想做 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场景,家长不断的下达命令,孩子却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情,根本对命令毫无反应。即使家长生气的呵斥孩子,孩子一会儿没看住,就又去做那些你不让他做的事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详细>>
各位爸爸妈妈,需要了解孩子们在不同的阶段的心理需求,科学地培养情感、塑造性格、提升智力、养成习惯…… 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与之相比,爱的方式更为重要。陪伴、教练、尊重,是爱孩子的三个阶段:而爸妈们在不同的阶段爱孩子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01 0-6岁,爱等于陪伴 智力的塑造:0-6岁智力发育最快的,50%的智力在4岁前形成,聪明不是脑细胞有多少,而是脑细胞间的连接有多少。在某方面刺激多,......................详细>>
01 曾经读过一篇题为《少年》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刚满十七岁的孩子虽还是稚气满脸,但壮硕的身体已俨然是个大人。 母亲只及他肩头的高度,父亲也开始对他仰视。叛逆,已经成为他和父母沟通的方式。终于有一天,父亲和少年倾心交谈,询问他不再乖巧的原因。 我已经长大,不再是你们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寻找自我…… 你打算怎么寻找呢? 一个行囊,一个指南针。我需要离开你们的遮蔽,去寻找自己......................详细>>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