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给我讲了这么一则小故事:一天,她去一位美国老师家做客,无意中看见老师让不满3岁的孩子拿着一把钥匙,在笨拙地试着插进锁孔中,想打开卧室的门,可怎么也插不好打不开。 于是朋友主动过去想帮他一下,却被老师阻止。 老师说,让他自己先犯些“错误”吧,琢磨一会总能把门打开,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忘记这门是怎样打开的!果然,那孩子折腾了很长时间后,终于如愿以偿。 孩子的错误大凡可分为两种,一......................详细>>
01 被控制下的孩子怎么做都是错: "不要自己倒水,小心烫手!" "不要碰那个,小心伤到!" "这不需要你操心,你管好学习就行了!" "听我的,别自己瞎弄!" "我跟你说了你为什么不听?" "都说了不让你这样干!" …… 发号施令的话也许父母经常脱口而出, 但你可能不知道, 这些话正悄悄地 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02 父母的控制会影响孩子一生 如果你认为小时候习惯性被父......................详细>>
1. 给孩子学习充分的自主权。 2. 先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3. 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内在目标。 我有个外甥女,家里条件很不错,父母跟她的关系也很好,孩子懂事,听话,但就有一个问题,就是始终对学习提不起劲,一提学习就烦躁。 为此,家里人什么招儿都用了,比如,如果考的好的话,就奖励多少钱,再比如,如果还是这样,就把她送回老家。 可是,她就是纹丝不动。 有这种情况的孩子还不少,如果他......................详细>>
3~5 岁孩子的家长在孩子犯错时,往往都面临着一个很让人纠结的问题——到底应不应该惩罚孩子? 如果惩罚孩子,什么方式比较合适?使用这些方法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01 不要体罚孩子 对于体罚,很多家长都知道是不好的,可是更多的家长仍然还抱着「必要的时候也得要打」的心态。 首先,体罚是效率较低、成本过高的一种的惩罚手段,不能和本文要说的惩罚划等号。 其次,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理解规则、认识错......................详细>>
32条约翰·贝曼(John Banmen)对于家庭治疗的看法和经验,作为享誉国际的作家、心理治疗师和教育家,他对亲子家庭关系和育儿方面有着非一般的洞察力。 1、叛逆其实就是一个信息 它告诉你有一些东西需要改变了。这并不代表只有孩子需要去改变,有时候是整个家庭都需要做改变的。 很多家庭最大的问题是,夫妻双方如果总以指责和争吵解决问题,孩子就不会有高的自尊,也不会尊重自己和别人,这种创伤可能会导......................详细>>
01 斯坦福大学着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 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 在实验中,他们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首先,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 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详细>>
我们抱怨父母没有如我们期待的那样爱我们,殊不知,绝对完美的父母只存在于幻想中,长大就是一个接受失望、抛弃幻想的过程。 “父母让我的生活变得一塌糊涂,难道我不该抱怨父母吗?”“我指责他们教育的失责给我人生带来的打击。他们毁了我的一切,我恨他们!”“你们是我的父母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悲哀!”……在百度贴吧的“父母吧”里,充斥着把父母推上审判席的喋喋不休的抱怨。以至于有人感叹“我的天,有那么多怨恨父母的!......................详细>>
胡适先生在晚年,曾对秘书说过这样一番话: “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方面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好好管理教养的。 母亲有耐心,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亲的没有耐心的关系。” 也许在胡先生的年代,受了高等教育的母亲都比较有耐心。 但如今我们都知道,有耐心的母亲未必都受过高等教育,所以上面一段话的关键词是“耐心”,而不是“高等教育”。 朋友的母亲......................详细>>
“马虎”是很多学生的通病,其实,中小学阶段孩子成绩不好很多都是“马虎”惹的祸,怎么样才能改掉孩子马虎、不专心的坏习惯呢? 今天就孩子们普遍存在的坏习惯给出解决办法,老师推荐给家长看一看。 一、马虎 我家孩子上课都懂,可做作业的时候,总是马虎…… 我家孩子很聪明,就是有些粗心…… 孩子考试没考好,回到家告诉家长:“题目我都会,就是粗心了……” 这样的话,你是不是常常听到,或者也经常这么说......................详细>>
01 最好的沟通方式,是共情 《颜氏家训》:“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意思是,父母在子女面前既有威严而又能关怀爱抚他们,不过溺爱,也多训斥,子女就会对父母敬畏、谨慎而孝顺。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家里来客人了,孩子害羞不敢打招呼,家长催促道:“快和叔叔阿姨问好,好孩子要有礼貌。” 孩子晚上闹着不肯睡觉,家长半是威胁半是劝诫:“早睡早起身体好,小孩子晚睡要......................详细>>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