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19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焦虑高考焦虑

孩子趴睡死亡的背后,是父母的过度焦虑

要想遇见更好的孩子,请先遇见更好的自己----题记

近期,一则3个月大的孩子在“趴睡训练”中死亡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关注。一位新手妈妈在一个所谓趴睡训练的付费指导机构,按照机构指导训练自己3个月大的孩子趴睡。就在她在微信群里咨询老师如何训练的时候,不幸发生了,她的孩子在哭了近2个小时后窒息死亡。

消息一出,全网哗然。很多网友在心痛孩子的同时,纷纷抨击这家“趴睡”咨询机构赚钱没有底线,拿一些毫无依据的“方案”来误导家长,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是这个新手妈妈的盲从和无知害死了这个可怜的孩子。

其实这样的案例早已不是个案。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不输在起跑线上,在各种机构、砖家的“指导”下,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在我的一些咨询案例中,有每天逼8岁女儿跳绳3000下的妈妈,也有每天要求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抄写古诗词20页的爸爸;甚至有不少家长要求才读小学的孩子全文反复诵读《论语》《大学》等“国学”内容,还每天录音“打卡”;有不少家长给孩子层层增加“家庭作业”并每天守在孩子身边监督完成,全然不顾孩子是否接受、是否能承受,也不管实际效果如何、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心理伤害。这些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知识匮乏和过度焦虑。

而社会上很多针对小宝宝的早教机构、婴幼儿的健康教育咨询机构、课外托管或辅导机构,利用家长的焦虑心理,大肆宣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宣扬“前排已经站起来了,我们可不能再坐着”,并创设种辅导孩子的所谓新模式、新大招、新教法、新概念及各种五花八门的训练营、加强班等(比如“趴睡模式”),让家长们更加焦虑,觉得别人都在优生优育、遥遥领先,只有自己还在不知所措、原地踏步,从而更想奋起直追。

在这样的跟风效应下,各种机构自然层出不穷,大肆贩卖家长们的焦虑和盲从,形成孩子们“上课累、下课更累”的奇葩景观。而家长们则在“我是为孩子好”“我是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自我安慰下,心安理得地坚持着自己的“尽心尽责”。譬如本文提到的新手妈妈一样,明明孩子哭了两个小时,她都不敢去看一下孩子的状况、去改变一下规则,反而是咨询“指导老师”,生怕没有按“指导”去做影响了“效果”---但其实我们要去反思的是,我们这么努力坚持的做法到底有没有依据和效果,我们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还是在真正帮助孩子成长。

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可以理解的。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只要是能为孩子好的事情很多父母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不可置疑父母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孩子的发育和成长是要遵循一定规律的,父母的教育引导可能决定孩子一生的状态和走向,所以一定要在尊重科学、遵循规则的基础上进行,不能盲从,不能冒进,更不能乱来。

孩子的发展不是齐步走

孩子的发展存在比较大的个体差异,像大动作的发展有的可能差距半年左右,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有前有后,学习能力更是参差不齐,就像伸开十指,永远都是有长有短。家长在给孩子进行辅导或训练时,一定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常识,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规划和因材施教。不能完全盲从某些机构或盯着“别人的”孩子,也不能拘泥于常规的发育量表,不能全文照搬某些“教科书”。像这则新闻中的妈妈应该不是很了解孩子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一般3个月的宝宝可以抬头,但宝宝毕竟年龄小,其颈部肌肉的力量还不是很强,不能坚持长时间的抬头,如果累了就会把头趴在床上,家人没有及时关顾就可能引起窒息。

 孩子的成长需要循序渐进

 除了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化差异之外,还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考虑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可接受度,不能盲目冒进或者急于求成。就像新闻中的妈妈在宝宝3个月的时候训练翻身,本身是可以的,但要注意具备一定的前提,也就是宝宝必须具备一定能力才可以开始练习,比如可以趴着抬头1分钟以上、仰卧时可以用手够到自己的脚、趴着时可以用一只手或双手去够前面的玩具等。如果宝宝还不能做到这些,就要先训练宝宝抬头。孩子的运动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从抬头、翻身、独坐、爬行、走路、跑跳,每一步都要训练得扎实,孩子的肌肉得到足够的训练,后面的运动发展才会越来越顺利。如果罔顾规律,急于求成,刚会抬头就训练翻身,刚会爬就训练走路,反而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

 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样要循序渐进。一些家长孩子读学前班就要求孩子大量认字、规范写字(孩子手部肌肉发育不充分时如果持续用力过度,可能导致手部畸形),孩子读一年级就让孩子“自学”三年级的教材,孩子读三年级就让孩子读四大名著,全然不顾孩子的成长特点和接受程度,自以为“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记得有一位小学生,数学考试从未超过30分,家长却让她参加各种奥数培训班、速算培训班;有一位家长自己喜欢围棋,让儿子从学前班就开始报读围棋兴趣班,哪怕孩子怎么讨厌围棋也要去;有一位妈妈为读四年级的女儿周末报了七个课外兴趣班,每天接送孩子还要列好接送时间安排表,“比上班还累”。这些拔苗助长的做法看似让孩子“走在前面”,掌握了某些技能、提高了一些分数,但实际上,是以损伤孩子的身心健康、自主能力和学习兴趣为代价的,很多厌学孩子正是家长高压下的产物。

 健康快乐永远是最重要准则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咨询实践中,青少年自卑、抑郁、强迫、焦虑、厌学等问题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甚至不少孩子出现弃学、自残、自杀等行为。面对问题频出的孩子,很多家长表示,如果孩子能健康、快乐正常生活,宁愿不要孩子那么优秀。但往往悔之已晚。在父母长期的高压、速成教育中,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自信心不断被损伤,与父母的关系恶化,对学习的兴趣和自驱力持续消耗,甚至因为父母长期的督促、打压和要求,出现强迫、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能要用一辈子的痛苦去买单。

 “幸运的孩子一生都在被童年疗愈,不幸的孩子一生都在疗愈童年。”培养优秀的孩子固然重要,但前提应该是孩子身心健康,心理品质开阔稳定,这才是孩子通往优秀的必要基础。如果为了多做几道题、多考一些分,而以损伤孩子的健康和快乐为代价,往往会得不偿失,毕竟后者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

 掌握必要知识学会甄别信息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媒体、自媒体的发展催生了不少“专家”“大师”,各种公众号、头条也不断推送育儿资讯、带娃经验,而多数父母成为父母之前并未参加什么专业培训,属于边上岗边学习,知识的匮乏、应对经验的不足,造成了焦虑的滋生。有不少家长关注了大量育儿方面的公众号,加入各种妈妈群、辅导群,还每天签到、打卡、聊天,生怕错过了有用的育儿经验分享。遇到问题,就到处询问,病急乱投医,甚至照抄“别人”的模式,如果不奏效就更加焦虑、不知所措。

 但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每天听“资深妈妈”的经验、读了几百篇育儿方面的文章、咨询了某些机构或者“砖家”,自己就变成了育儿达人了。父母是孩子最好和最重要的老师,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无论是成长能力还是成长进度上,都有着千差万别的不同。掌握必要的育儿常识、学会甄别有效信息、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慢慢达成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如果要咨询专业人士,也不应满世界到处“咨询”、更不能听“邻居阿姨”的“经验”,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匹配的心理专家或教育专家,最好进行一对一跟踪咨询。这样一方面不至于让孩子走弯路,错过最重要的学习成长时机,一方面可以促进父母自身的成长,积累有效的育儿经验,便于未来更好地辅导孩子。

  做父母,是一场心胸与智慧的远行。教育孩子的工作,从孕育孩子起就开始了。但这份工作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如果你时刻都在紧张和焦虑,那么这份本应幸福美好的事情就会变得煎熬和痛苦。放松你的身心,遵循科学的方法,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相信孩子自身的成长,你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也遇见更好的孩子。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