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8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焦虑高考焦虑

每年15万学生自杀——因高考扭曲的爱和人性

摩洛(Moloch或Molech),旧约中的假神。

追随他的人在祭拜他时,需将初生的婴儿放在祭坛上,再用烈火烧热祭坛,慢慢烙死。

期间祭司会命人击鼓,鼓声震天,这样孩子的父母便听不到孩子凄惨的哭声了。

 

一、少年不能承受之重

 

不可否认,高考是一场相对公平的竞争。

 

只看考分的规则,让中国8000万贫困人口,难得能与他人同台竞技。

 

这场考试,于是就此背负起许多家族的命运。

 

一个十七八岁少年的肩膀,要扛起整个家族的金字塔,其压力可想而知。

 

但人们深信,压力就是动力。

 

于是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社会,都赋予了孩子无限期待。

 

以致连孩子自己,都开始跟自己较劲。

 

压力是好事,但少年未经世事,就如此承受千金之重,后果有人想过么?

 

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只有老师的警示和激励;

 

没有家人的理解,只有考不好就暴力伺候;

 

没有人安慰,只有自己跟自己较劲;

 

……

 

没有人想过后果,只有连年的悲剧,映照着无人问津的现实:

 

2010年6月7日,广水市一高考男生跳楼自杀;

 

2011年2月28日,黑龙江高三学生跳楼自杀,高考艺考双重压力酿悲剧;

 

2012年6月9日,湖北省高考结束首日,两名考生自杀身亡;

 

2012年6月9日,乌鲁木齐一女生高考结束后跳楼自杀;

 

2013年6月12日,19岁男孩两次复读失败,第三次高考后跳楼自杀;

 

2014年5月25日,深圳市一高三女生因压力过大,学校内切腹自残;

 

2014年5月23日,浙江平阳中学一高三学生不见踪影,一天之后被发现投河自杀;

 

2014年6月24日,合肥一位考生查得分数几小时后,从27楼坠落;

 

2015年6月24日,海口一高三女生,疑因高考成绩不理想坠楼身亡;

 

2016年6月7日,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一考生,在参加了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后跳楼身亡;

 

2016年2月24日, 陕西省西安中学一18岁高三学生自杀身亡;

 

2017年6月7日上午,辽宁省朝阳市一22岁复读生跳楼自杀;

 

……

 

二、举家之力背负的,是爱还是颜面?

 

租陪读房、辞工作照顾、变卖家产筹钱……这是人们对高考家庭的概念。

 

但其实每个家庭对高考的重视,早在高三之前就开始了。

 

房价再高也不愁卖的学区房;

 

名额永远紧张的补习班;

 

一点家务没做过,甚至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学生;

 

没考满分就崩溃的孩子……

 

姑且认为是家长的爱,和对学习的重视导致了这一切。

 

但似乎所有人都忽略了,这些是不是孩子真正想要,或者需要的,它们实际上会不会害了孩子……

 

“以60万人(中国每年自杀总人数)为基数,5~24岁的自杀人数每年竟高达15万……在自杀原因的排列中,学习压力过重占第一位(45.5%)。”

 

——《中国儿童自杀报告》

 

尽管恢复高考仅有40余年,但中国以成绩为荣的传统,已有几千年历史:

 

古代的秀才、进士、举人,在现代变成了进重点初中、高中、考上大学的学生。

 

家庭对读书人的全力付出、满怀期待没变;

 

学成之后“光宗耀祖”的荣誉没有变;

 

庆祝、请客、吃饭的传统,也没有变……

 

虽然家中出了一个人才,确实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但当孩子成为了为家族争光的工具;

 

成为了亲朋之间互相攀比的资本;

 

成为了家长学业未成的遗憾弥补;

 

而孩子自身的意愿和感受,则被完全忽略!

 

我们不得不开始怀疑,他们举家之力背负的,到底是爱还是颜面?

 

三、用命去博一场考试,值得吗?

 

“学生的工作,就是学习!”

 

“你们现在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要想!”

 

“高考就是你们现在的唯一奋斗目标!”

 

几乎所有经历过高考的学生,都会对以上的话语感到熟悉。

 

(某高考班外悬挂的标语)

在中国,许多人人生的前18年,甚至更多,都是为这一场考试而活的。

 

他们拼尽全力,心无旁贷,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一份考卷上。说倾注了整个灵魂,都不为过。

 

直到他们高三那年的6月。

 

6月,是一道坎。

 

无数有生活目标的少年,在跨过这道坎后,丢失了生活的目标……

 

如同从一个清晰的世界,突然踏入空虚,没有了原来曾经清晰的标的,和被规划得条理详尽的路线。

 

于是很多人开始迷茫——所谓生活,到底应该从何活起?

 

“高校约有20%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中)将近1/3的在校大学生曾有过自杀念头……自杀死亡已占至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61.38%。”

 

——《中国儿童自杀报告》

 

高考,充其量是个阶段性目标,永远无法成为人生目标。

 

可社会的压力,家人、老师的重视和引导,却都毫不犹豫地将它抬高到了人生目标的高度。

 

这是让考生拿命去博一场考试!

 

考得再好,值得么?

 

四、别再“高考加油”,只要“尽力就好”

 

每年高考临近,各界社会都会不约而同地重视起来,纷纷为考生们发来祝福和鼓励。

高考当天,警力支持、封路调度、爱心出租车……几乎是举国行动,服务考生。

支持最重要的大考,当然是好心,但这也无形中为孩子们本就紧绷的神经,增加了一重压力。

压力太大,就会反噬——本来温暖的善意,也会被扭曲得丑陋不堪。

 

要知道:

这最后一搏,虽然倾注着十几年的努力,

但在最后的时刻,努力都已定型,再多的“加油”也改变不了什么。

倒是孩子们的心弦这时个个紧绷,一点点干扰都有可能断裂。

鼓励,并不能真的帮助他们,只能徒增他们的紧张和负担。

不如放松一点,让他们接受现实,说不定反而能发挥得更好!

如果真的想支持,请别再说“高考加油”,不如只说“尽力就好”!

 

作者:李谊之帮

文章转载自知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