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19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

孩子尿床怎么办,看看尿床问题的心理成因

文章封面

很多有二胎家庭的父母,也许会碰到这种情况:孩子都已经很大了,也很久没有尿床了。但是家里有了弟弟妹妹不久之后,孩子再度出现了尿床的现象,这让父母非常的不理解。


举个例子,有个5岁多的孩子,家里有了妹妹之后,他觉得大家都围着妹妹转,他自己被忽略了,这让他非常的不爽。他在潜意识里很渴望,能够再度变成像妹妹那样的孩子,因为这样他就有可能得到家人再一次的关注和照顾。


再度变成小孩子的渴望,会导致他在外在的行为上,变得真的像个小婴儿一样的行为,精神分析将此称为退行。退行有很多种的形式,最能引起父母关注的其中之一,就是尿床。


所以,这个孩子是在通过尿床,来向父母表达他失去关注的失落情感。


但不少的父母会对孩子的尿床大加训斥,然而训斥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而是你要看到这个孩子在通过尿床的行为来跟你表达些什么。


01


先说个催眠大师埃里克森治疗青年小伙子尿床的案例。


话说有位小伙子,一直有尿床的情况,他服过大量的药物,尝试过很多的方法,都没能给杜绝尿床的问题。这个问题深深的困扰着他,他不敢离家在外过夜,还可能会因为遗尿症而不能入伍服兵役。


后来,埃里克森接待了他,给他做了深度催眠。


埃里克森告诉他,回家之后,去临近的城市找个酒店住上三天。在这三天里,他要待在房间里不出来,三餐都请服务员送到房间。而且还要他想象,当服务员来打扫房间发现了床单的尿迹,就像他的妈妈来给他收拾床单时,他那种不安和难堪的情景。


埃里克森让他要仔细的去想象这些画面,尤其让他去体验那些无法避免的羞耻、焦虑和恐惧反应所带来的巨大痛苦。


于是,这个年轻人就按埃里克森说的去做了。几天之后,他详细向艾瑞克森讲述了他在旅馆里的神奇的变化,他不再尿床了。


他自己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他对埃里克森说:“在旅馆,我几乎要发疯了,努力想尿床但又总是不能。我甚至喝了很多水,但还是没有用,再也没尿床了。我是那么的害怕,退了房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埃里克森并没有去解释其中的缘由,而是回答他说:“不再尿床,开始享受干燥的被褥,这就是发生的事。”


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两个星期过后,这位年轻人被批准了入伍服兵役。艾瑞克森调侃了一句:“这次焦虑的是,他母亲是否能适应孩子离开后的生活。”埃里克森的这句玩笑话,说出了这个案例中问题的核心。


这就是孩子在利用身体的症状控制和父母的关系。而最根本的是,孩子想通过这个症状向父母表达他的一些情感,一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内容。


比如这个案例中的年轻人,他最想表达的可能就是:我想离开母亲独自生活。但是离开妈妈而对立的想法,让他觉得焦虑,他担心妈妈承受不了。


所以,尿床的症状,既呈现了他想离开妈妈生活的想法,也缓解了他既想离开妈妈又担心妈妈受不了的内心冲突,还表达了他对于妈妈过度控制自己生活的反抗和攻击。


埃里克森避开了年轻人的尿床问题,而是给他制造了一个远离妈妈掌控的环境。尿床,不过是他用来对付妈妈的工具,一旦离开了这个环境,也就不再需要使用这个工具了。


02


孩子对自己身体任何一个部位的失控,都很容易令到父母感到惊慌,因为父母会担心孩子出了问题,这也似乎意味着父母做得不够好,父母就越发的焦虑。


一个到了学龄期的孩子,如果还经常出现尿床的现象,很有可能是在向父母表达他的焦虑,他可能遇到了一些他无法控制的事情。比如,家里的弟弟妹妹出生了,或是搬家去了新的环境,又或是家里某个经常照料他的亲人去世了。


孩子们知道父母最在意的,就是他们的身体。所以,当孩子遇到了无法控制的事情,又不能或不会用语言来表达他们情感的时候,他们也许就会用身体上的“症状”来和父母沟通。


尿床,是孩子希望和父母的沟通可以水到渠成。


所以,父母可以把孩子呈现的问题行为,看成是一种沟通,孩子通过这个行为想和我沟通什么呢?


还有这样一个案例:


有个8岁的女孩,因为父母的工作调动,搬到了新的生活环境后,就开始出现了尿床。父母不理解还训斥了孩子,但是孩子尿床的情况却越来越严重。


在尝试了各种药物调理都没有办法之后,最后父母带她去约了心理咨询。在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后才知道,女孩在新的学校受到几个同学的排挤和欺负。但是,女孩不敢告诉父母和老师。


她自尊感急剧下降,不仅是因为不能适应新学校的焦虑,被同学排挤和欺负的恐惧,还有她对自己尿床的羞耻感。这些都让她觉得自己不够好,没有价值和力量,这又导致她在学校的时候,更容易吸引其他的孩子来欺负她。


所以,这个过程中女孩承受了很多叠加的压力,如果她的父母能够接纳她的尿床,不因此而指责她,就已经是在给她很大的支持了。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最初出现尿床现象时,能够尝试去理解孩子尿床背后想要表达的情感,孩子的情况就不会往糟糕的方向走。


03


杨澜曾经在节目中给观众讲述她小时候尿床的故事,她说半夜发现尿床后,也不敢叫爸爸妈妈。早上她看见爸爸在外面晒自己的被子,她不好意思跟爸爸说被子能不能不晾在外头,不要把自己尿床的事让别人知道,她爸爸就同意了,把被子晾在家里。


杨澜说完这个故事的时候,还特意向着镜头鞠了一躬,感谢父亲一直帮她保守着这个秘密。她说,是父亲的支持和关心让她走到了今天。


所以,即使我们不能理解,也可以试着接纳,这会帮助孩子减少和淡化他的羞耻感,增加他的自尊心和可控感。


当孩子出现尿床的时候,尤其是到了学龄期的、年龄大一些的孩子,父母就要留意,孩子是不是有一些叠加的压力,他不能处理而导致了尿床的现象。如果尿床的现象频繁的发生,那很有可能是孩子在表达他的焦虑和烦恼。当然,孩子也可能会通过出现其它的身体症状,来和父母进行沟通。


面对尿床的孩子,父母要尽量保持淡定,只是把孩子尿床当做是一个生理的正常现象。


就像黄磊曾在微博上提到他的做法,女儿尿床后,他就对女儿说:“你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要尿尿,然后就找卫生间,找啊找,找啊找,终于找到了,然后你就尿尿,然后你就觉得凉凉的,然后你就醒了……”


此外,也不要因为孩子哪天没有尿床而表扬孩子。因为这会无意识地给孩子传递一种认知,他们会以为尿床就是错的、是不好的,这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感和羞耻感。


04


我们都知道理解很万岁,但却不一定知道该如何理解孩子的行为。同一个行为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上呈现,可能会有不同的原因和动力。


我们常常会通过行为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这容易让我们忽略了行为背后的动因。


如果我们只是用奖惩来对待孩子,我们就忽略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他所习得的经验、他所体验的情绪,也忽略了这些经验和体验对他日后的影响;如果我们只是关注行为本身,我们就忽略了成长的动力。


再说个和屎尿有关的故事:


19世纪末,马车还是伦敦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也因此产生了一场“马粪危机”。有记载说,当时的整个伦敦城,条条大街都堆着马粪和马尿,不仅气味难以描述,还占用道路空间,引发交通事故。


这个现象,在欧洲各国都有出现,因此还召开了有“屎”以来以马粪为主题的国际会议。一群人就讨论着该如何解决马路上的马粪,是不是要请专人来打扫,这笔费用又该由谁来支付,要不要发明个尿不湿给马穿呢?


当大家把注意力放在屎尿问题上的时候,有人把注意力放到了汽车上。结果,20世纪初汽车出现并被广泛使用,“马粪危机”随之消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光想“屎”,还要看需求。屎尿的存在,是一种需求的隐藏,正如我所说的:尿床,可能是一种沟通。找到了需求,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转载自壹心理网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