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9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读书会读书会

《我与地坛》读书感悟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在废弃的古园中思索多年,对于其所见所闻发出的感悟,史铁生老师在最年轻最充满朝气最渴望奔跑的二十一岁,彻底失去了站起来的能力,我确实不能想象这是多么大的痛苦,我也不能想象到他的无助与绝望,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苦闷,抑郁的时候,或许只有抬起书本才能让他走进另一个世界。

 

大概是想追寻或是逃避什么,他走进了地坛,十五年来,无论春华秋实,夏蝉冬雪,地坛陪伴了他,他亦用轮椅碾压地坛四季。在地坛,他读书,思考,一花一草,一鸟一树,一人一声,均引发他的想象,在这里,他思考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人生的意义。地坛之于他而言,是亲人,朋友,伙伴,老师,亦是母亲。

在这里,他救赎自我,精神和灵魂的救赎。

 

开篇读到我与母亲时,也能想到我的母亲,有时候父母希望孩子成才,而有的时候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就是好好活着。他的母亲,我的母亲,天下所有的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能健康快乐的生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的猝然离世于史铁生而言,大概是其生命里最遗憾的事。在年少轻狂的年纪史铁生失去双腿,暴躁易怒,自暴自弃,母亲小心翼翼而又笨拙的用自己的方法保护着儿子。史铁生何尝不知道母亲多少次在背后偷偷寻找他,母亲是伟大的,在儿子终于答应要一起去看菊花的那个下午,母亲再也没能回来,这一隔竟是天人永隔,母亲永远定格在四十九岁。后来,史铁生在书中写的最多的是,我多想让母亲看到我写的文章发表了,我也想成为母亲的骄傲。她有一个长到二三十岁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他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所以在那些儿子独自去园子的日子里,母亲思来想去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里她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纵然母亲担心,她也从未说过:“你为我想想”可是她心里明白自己不能陪伴儿子一生,所以放手是迟早的,只不过她的孩子与同龄孩子有点“不同”,这也决定了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的最苦的母亲。

青年史铁生的无知给中年史铁生带来了一生的遗憾。

 

史铁生老师的一生是充满磨难的,在他的文章里也能看出他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坏情绪,但同时他也给我们传递要好好活下去的力量。身残志坚的史铁生老师用自己的一生给我们创作了一部史诗。即使手握一副烂牌,也要尽力打好它,正如史铁生先生的人生,没有双腿,也一样活的精彩。

 

白岩松在《白说》里描述了史铁生这样一段话:四肢健全的时候,抱怨周围环境如何糟糕,突然瘫痪了坐在轮椅上怀念当初可以行走可以奔跑的日子,才知道那时候多么阳光灿烂;又过几年坐也不踏实,出现了褥疮和其他问题,怀念两年前可以安稳坐着的阳光,风清日朗;又过了几年得了尿毒症,这时觉得褥疮也还算好的;开始不断透析了,一天当中没有痛苦的时间越来越少,才知道尿毒症初期也不是那么糟糕。

 

如果有来生,希望史铁生先生如他的散文《好运设计》中所写一般,拥有健全的双腿,能够追逐这人间的烟火气和远方。

 

余华说,

每一次的痊愈好像都是为了下一次的受伤,

也许总要彻彻底底的绝望一次,

才能重活一次。

那不管哪一次,都好好活。

不管怎样,好好活着。

 

作者:不二陳

文章转载自知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