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9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焦虑高考焦虑

反内卷化的家长教育:任何事情都是孩子学习的机会

“内卷”是从英文Involution翻译来的。

内卷化,原本是社会学家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它是指一个社会,长时期停留在一种简单的自我重复的状态。

家庭教育的“内卷化”是指家庭内部不断增加劳动投入来培养孩子,刷各类家长群,陪孩子上各种辅导班,检查作业等等,理由是,如果不“内卷”进去和别人家的孩子拼,别人家的孩子往上走,你的孩子就会被挤下去。

每个人的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家长和孩子也不例外,当孩子无限重复刷题的训练,它的产出并不总是正效益的;当家长无限重复习惯性重复性的管教方式,比如吼叫、威胁、逼迫、唠叨、哄骗,它的产出也并不总是正效益的。

所有内卷化的产出都有一个边界,到达这个边界之后,你再继续投入更多,非但不能取得进一步的结果,甚至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家庭教育终归要突破“内卷化”,实现“反内卷化”!

比如:一个孩子上课的时候玩手机,而学校规定学生是不能把手机带到课堂上来的,如果你是老师,会怎么做呢?

内卷化的做法是没收,然后通知家长,等着孩子的很可能就是挨揍。

即使这样,过一段时间,孩子又开始玩手机,而且变本加厉;或者又出现新的行为问题!

因为孩子觉得受到了羞辱,对老师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反内卷化”的做法是:你是一位老师,你在在课堂上看到孩子在玩手机,但是一直到下课时间,你才把孩子叫出去。

对孩子说:我看到你上课的时候玩手机了,我感到失望,按照学校的规定,你有三个选择,第一,让我今天替你保管手机,直到放学,第二,让校长替你保管手机,直到放学,第三,你自己保管,但是我会通知家长过来,以后请家长替你保管。

如果你是孩子,你会做出哪一个选择?

你很可能选择让老师保管,因为后面两个选择一个比一个风险大,但是,在决定哪种后果时,孩子已经学习到承担行为后果的责任,学习到与大人合作是面对错误的最好方法。

反内卷化的教育理念之一是:老师尽量私下里让孩子做选择,以免孩子在同龄人面前丢脸。

1.反内卷化的家庭教育——只关注解决“眼前”的问题

举个例子:有一天,一个孩子在客厅看电视,可能有些馋了,偷偷拿冰激凌吃,结果一不小心,“哐”的一声,把一大桶牛奶打翻了,整个厨房的地上都流淌着乳白色的牛奶。父母听见声音就过来,确认孩子没事后,就想着必须给孩子一些管教。

内卷化式的教育是:你看到孩子打翻牛奶,就气得把孩子关进卧室让他面壁思过!

晚上不许看你喜欢的动画片了。

对孩子吼叫,你怎么这么笨,这时我最后一次允许你吃冰淇淋,以后再也不准吃了

你在按照你重复的惯性思维来管教和惩罚孩子,结果是,你讲了一万遍,孩子仍然不听!

反内卷化的教育是——只解决眼前的问题。

你走过去看着地上的牛奶,问孩子:哎呀,现在你需要做什么?

令人惊奇的是,孩子通常都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最有利方法,可能趋利避害使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孩子们往往会说:

我自己清理打翻的牛奶吧。

2.反内卷化的教育——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孩子学习的机会

这时候,孩子开始打扫地板了,可能打扫的不够干净或者有些马虎,你又开始生气了,认为孩子没有吸取教训,你说:

为了确保你接受教训,我要你擦干净整个屋子的地板。

这样,你又陷入了内卷化的怪圈,用你重复的愤怒情绪,重复的惩罚方式来管教孩子!这种管教一定是无效的,因为它又演变成具有羞辱的惩罚。

反内卷化的教育理念是,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孩子学习的机会。

你想想,也许孩子是因为没有扫除经验,所以打扫的很慢,不利索,并不是和你对着干,也许你平时对孩子的训练的还不够,你可以耐心的看着他做,给了一些指导。

所以,你也可以拿起拖把,教他怎么拖地,态度一定要尊重而和善,这样一来,既完成了对孩子打翻牛奶的“惩罚”,又教会了孩子拖地,并且教会他一个重要的人生理念:随时随地承担自己做事的后果,承担责任。

3.反内卷化的教育——订立一些家庭生活的原则,在每件事情上重申原则

内卷化的教育是在每一件事情上重复无效的惩罚,重复发无效的火,重复生无效的气。

反内卷化的教育则是让孩子知道,如果他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如果自己犯了错,应该自己承担后果”就要成为你家的一条原则,把它写在纸上,贴在家庭成员都能看到的地方。

所以,你可以在孩子打翻牛奶的第一时间补充这个原则:哎呀,你把牛奶打翻了,弄脏了厨房,我们家的原则是,谁把地板弄脏,谁要负责清理,谁犯了错,谁就要自己承担后果,现在,你需要做什么呢?

哦,你说自己把厨房清理干净。

好的,我相信你能够处理好。

到这里,你会发现,内卷化的家庭关注的是让孩子不要做什么,反内卷化的教育关注的是如何教孩子做些什么,思路从关注惩罚转向关注解决问题。

文章转载自525心理网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