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监管“心理咨询行业”?
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重视,而心理咨询治疗却缺乏相关标准,对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机制也是空白—— 近日,南京某大学信息学院一女生割腕后跳楼自杀。据了解,该女生自杀之前患有抑郁症,并接受过心理咨询师的治疗。当前以抑郁症为代表的心理疾病日益成为都市人难以挥去之痛。与人们的巨大需求相比,当前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素质却让人心惊。 “有证就上岗,但上岗后工作水平如何?无人评估与考核。治疗失败后,也没有相关的行业规范来整治和约束。可以说,当前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是一片空白。”这是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志愿救援中心主任张纯对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一个总体概括。 现状:行业队伍鱼龙混杂 据张纯介绍,仅南京地区登记注册的心理咨询机构就达80多家。这些机构中的心理咨询师鱼龙混杂,有科班出身的,也有半路出家的,有的来自于医学院校的医学心理学专业,有的来自非医学类院校。此外,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心理咨询培训,这些人员的组成更加复杂。 “前几天,我领外地朋友到鸡鸣寺去游玩。在寺院门前路边的几家算命摊上,都放着一张小广告牌。只见左边写着心理咨询,右边写着麻衣相术。当时我觉得非常好笑,那些搞封建迷信的人竟然也贴上了心理咨询这块牌子。”张主任告诉记者。 “队伍鱼龙混杂,治疗水平可想而知。”对此,张主任深感忧虑:“早期精神疾病因为延误了治疗时机,演变成了慢性病的例子并不乏见。而心理疾病一旦误诊,后果将不堪设想,甚至会出现患者自杀的悲剧。” 监管:执业考核完全空白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赵凯教授说,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每天面对的问题都是新的。“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抑郁的理由,但现在很多咨询师却很不专业。”对于那些刚走上从业之路的心理咨询师,赵教授比喻说:“就像一名刚拿到驾照的驾驶员,上路能让人放心吗?” 目前这个行业的执业失败率到底有多高?赵教授感叹道:“和国外相比,目前我国从事心理咨询的门槛很低。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很容易拿到,从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都不难办理。而对于治疗效果的好坏,却没有科学的评估体系。” “在对心理咨询师的管理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议。因为资格证是劳动部门颁发的,但是要评估心理咨询从业的水平,显然不是劳动部门所能胜任的,这必须依靠卫生部门的介入,因此,至今对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机制还是完全空白。”赵教授指出。 建议: 立法助推行业健康发展 记者了解到,2005年10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以来,社会的重视促使心理咨询成为趋之若鹜的“朝阳行业”。但是他们中大多属于“半路出家”。由于管理权限不清晰,心理咨询行业市场是一片混乱。 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曾就当前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出现的问题,提出过《关于加强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立法》的一份提案。他在提案中建议,尽快进行《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法》的立法工作。通过立法,明确心理咨询、治疗专业人员与病人的权益;同时,对心理咨询、治疗专业人员的认证和资格进行法律规定,避免非法行医的现象发生。 此外,专家建议,心理咨询行业和市场的规范必须依靠卫生、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等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联合起来,制定相关系统化进行整治和约束。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心理咨询、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