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7日,四川德阳,一女子将男孩手脚捆绑横放在电瓶车前,男孩哭闹不止。交警见状将其拦下,此时孩子的手都被勒得青紫。女子称男孩是她儿子,因不听话不做作业到处跑,所以将他绑起来准备带回家教育。交警将男孩松绑放下,并对其母亲进行了批评。有网友评论,虽然孩子淘的时候确实气得人牙痒痒,可是手腕都被勒成那样了,妈妈是不是太过了,但这样的方式真的不可取,万一出事后悔都来不及了。对此都市频道节目记者专程采访了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彭熠老师。希望彭熠老师对此现象进行分析点评,以下是采访内容:
记者:彭老师,您对视频中妈妈对孩子的那种做法怎么看待呢?
彭老师:其实通过这个视频,孩子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些不可逆的伤害。首先第一个,这样的方法呢,它是无效的,因为你本身是为了来约束孩子的行为,但是的话,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首先会跟家长造成逆反、对抗,因为他心里面会对父母有比较大的怨恨的情绪。第二个来讲呢,这种行为只会加剧孩子的恐惧,他可能你在的时候他不这么做,但你不在的时候他依然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所以说,这样的方法是教育无效的。我们有很多孩子之所以会撒谎,其实就是来自于这样的一种方式,在家长面前一套在家长背后又一套。第三种呢,这样的一种方式和方法,其实呢,到了孩子青春期以后,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离家出走。他可能对于父母这样的方式有一种强烈的愤怒,所以呢,累积到一定程度一定会破坏掉他们的亲子关系。
记者:您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引导孩子呢?
彭老师:我觉得教育呢,确实是需要奖励和惩罚。但是呢,这个惩罚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好和力度,才能够真正的起到教育的作用。我们家长呢,有的时候往往只看到孩子的行为,比如说他不写作业了,不好好学习了,乱跑了,其实你只是看到了他的行为,那么针对他的行为,家长要真正做到教育有效的话,是需要看到行为背后的原因。比如说,孩子在学习上是不是动力不足。第二个来讲呢,也许孩子是不是跟老师有一些不满的情绪,所以他不愿意写作业。那么,第三个来讲呢,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不规范,那可能的话,其实作为家长,你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是不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家长的话,不能只针对于孩子的行为本身加以处罚,而是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去跟孩子进行沟通,去打开孩子的心结,然后才能真正的做到教育的目的。
记者:那是不是妈妈的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我们是不提倡的?
彭老师:是的,妈妈的这种做法呢,除了会对孩子造成心灵上的伤害之外呢,如果孩子的原因仅仅是不写作业,那么妈妈的做法呢会导致孩子直接出现厌学。因为孩子的内心里面会认为就是因为我去上学我妈才打了我,所以说呢,久而久之,他对学习这件事更产生了抵触,所以将来会产生厌学这样一个行为。
记者:所以,母亲的做法是适得其反的?
彭老师:对,妈妈的这种教育,不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的话加剧孩子对学习的厌烦和排斥。
记者:现在很多家长秉持着一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心态,认为只有严厉才能够教育好他,您认为在现在的这种环境下,我们应该提倡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呢?
彭老师:其实我不认可“棍棒底下出孝子”,真正有效的教育呢,实际上应该是赏罚并济的,既有一些奖励,孩子做的好,我们要给予一些奖励,同时的话,孩子做的不好,我们要给以一些处罚。我最不赞成的话,要么把孩子毒打一顿,要么就把孩子关到小黑屋。我觉得这都是家长的“懒症”,其实的话,她不愿意真正的走近孩子,就是通过这些粗暴的方式让孩子怕她。其实这就说明家长在教育孩子上面不用心。那么真正的来讲,处罚孩子的话,我觉得,比如说要针对孩子的兴趣点来进行处罚,这样的话是比较有效的。打个比方来讲,有的孩子她就喜欢看电视,那么今天的话对她的处罚,我们就可能不让她看电视,或者说有些大一点的孩子他有零花钱,那么如果今天孩子做的不好的话,我们可能会对他的零花钱进行处罚。还有一种比较好的处罚措施呢,比如我看到的,孩子在电梯里面没有公德心随地小便了,那么妈妈的做法呢,就是让孩子打扫一个星期的电梯。我认为这样的处罚方式真正的触及到了孩子的内心,可能孩子真的通过这样行为知道自己错了。另外的话,也不会让孩子去体验身体上的疼痛,让他导致排斥。所以说呢,咱们家长在真正的处罚孩子的时候要用点心,不要去懒,然后去用暴力的方式。其实呢,真正的批评或者是处罚我觉得可能比奖励更需要技巧。
本报道于2020年8月10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报道》栏目播出,视频链接河南网络电视台直播
http://www.hntv.tv/live/index.shtml详情敬请关注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