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7日晚,上海卢浦大桥上发生的一起17岁男孩跳桥轻生事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悲剧在一瞬间发生,令人扼腕。生活中家长和孩子出现意见和观念上的分歧其实是无处不在的,良好的沟通至关重要。有不少网友表示在家中自己的父母完全是说教的姿态,更甚之是直接的批评。问题究竟出在哪呢?对此民生频道节目记者专程采访了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知名专家、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老师。希望蔡老师对此现象进行分析点评,以下是采访内容:
记者:您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蔡老师:其实这个问题是有复杂的原因引起的。首先,孩子在与同学冲突中,感受到了愤怒、不满、委屈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又受到了学校的批评,相当于在外面被人打了一个巴掌,内心难受的时候,妈妈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情绪,在车上又不断地批评他,希望能改变孩子的态度,所以相当于孩子回家后,又挨了一巴掌,左右挨巴掌的时候,内心也会特别的委屈,再加上在汽车这样封闭空间里,内心会感受到压抑感,容易做出一些极端行为。
记者:家庭可能对他来说已经是最后一个港湾了,但是在这里他又受到了伤害,可以这样理解吗?
蔡老师:这里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家庭没有很好的帮助孩子培养抗挫折能力,现在家庭中大多会选择单纯的赏识教育或者挫折教育,其实这都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因时制宜,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赏识教育以及挫折教育中获益,要综合运用这两种方式,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孩子也不会在遇到问题时,采取极端的行为。第二点呢,在家庭教育中,很容易忽视生命教育。很多孩子会忽视这样一个观点——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家长在教育中一定要经常跟孩子强调生命才是第一位的,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坚强的活下来,所有问题都是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强化孩子对生命的重视程度,孩子才不会在遇到问题时采取极端的甚至结束生命的方式来处理。第三点呢,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特别是在面对青少年时要尤其的注意。这段时期孩子的内心其实是非常敏感的,也是比较迷茫、叛逆的。在这个时期,容易与父母发生一些冲突,如果处理不好情绪,孩子容易体验到强烈的挫败感,有可能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表达不满,这样就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
记者:亲人的这种语言攻击是不是更容易让孩子受到伤害?
蔡老师:家庭是孩子的最后一道港湾,主要来自于家长的温暖语言或者情绪的抚慰,这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些家长在情绪激动、无可奈何的时候,会说出一些极端的言语,比如,你怎么不去死啊!等等。这种话语是非常伤害孩子的,这样的语言也会给孩子造成一些强化,导致孩子情绪激动、愤怒,沮丧,到了极点的时候,一定会采取过激的方式来回应父母,这也是非常危险的状态,家长一定要避免采取恶毒的语言来伤害孩子。
本报道于2019年4月19日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民生大参考》栏目播出,视频链接河南网络电视台直播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