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8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

一边盼孩子长大,一边怕孩子长大

  朋友圈里很多人转发《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男生出国留学,参加party想做一道番茄炒蛋,半夜跟妈妈越洋微信,问怎么做。大家都说这个男生是巨婴。

  然而在武志红老师的巨婴理论里,巨婴是相互成就、互相养成的。夫妻之间,男巨婴养成女巨婴,父母与子女更是如此。

  之前网上有篇流传很广的文章,叫《孩子,我既盼你长大,又怕你长大》。父母盼孩子长大的时间短,怕孩子长大的时间长。孩子3岁以前,吃喝拉撒要父母操心,父母盼着他长大,可以省点心。然而当孩子开始有自己的社交圈和喜恶判断,父母就开始害怕他们长大。

  中国人内敛,往往把这种矛盾的心情归结为一句话:“孩子长大就不好玩了。”

  很少有人认真去想,你为什么那么害怕孩子长大?害怕孩子长大,不仅仅是害怕自己衰老,更害怕失去对孩子的掌控权,因为有意无意中,孩子已经成了父母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一个读者跟我讲过一件事。读初中的儿子要学做饭,她教他下面条、炒花饭、煎火腿鸡蛋。周六早晨起床,当她看到儿子正坐在餐桌前享受自己做的早餐时,忽然觉得心被掏空了,因为孩子长大了,而她却没准备好。

  这么多年,她习惯了做好早餐叫儿子吃,儿子吃得开心,说明她做得好。而今天,儿子脸上满足的表情竟然跟她无关。

  这种失落感,只有为人父母才懂。我不止一次看到朋友圈里有人抱怨孩子整天缠着自己,底下一定有人留言:珍惜吧,等孩子过了10岁,你求他跟你玩,他都不乐意了。

  父母的成长是经历无数次分离考验,明白这世界上无论多么亲密的亲子关系,都不过是一次次的目送——目送他长大,目送他离开。

  只有父母及时退出,才能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成就健康的亲子关系。在这种分离考验中败下阵来的父母,就长成了巨婴。

  父母型巨婴的特点是,无论孩子多大,都不愿意让他们真正成长;以关爱的名义,牢牢掌控他们的人生。父母无限度的付出与牺牲,其实是为了交换掌控孩子人生的话语权。

  番茄炒鸡蛋广告里的父母,宁愿凌晨四点起床给海外留学的孩子录炒菜视频,也不愿意告诉他:爸妈要睡觉,你自己去网上查。他们害怕的,也正是孩子再不求助他们,而他们在孩子的生命中,就失去了意义。

  因为父母没有活成自己,孩子才永远摔倒找妈。

  亲子关系中,孩子的成长是学会直立行走,父母的成长是学会坚决放手。但很多中国父母因为习惯于把所有时间与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当孩子学会直立行走,他们反倒成了一条可怕的藤蔓。 

  知乎上,有网友专门开题讨论巨婴父母。一个网友的故事很有代表性。她大学毕业,父母以各种理由把她留在老家,参加婚宴、酒席、同学聚会都要带上她。她不愿意,她妈就哭,开车撞树,说“连你也不要我,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缺乏边界意识的父母,都是某种程度的巨婴。孩子小的时候,他们以爱为名,为他包办所有,不教他番茄炒鸡蛋的做法,不教他独立,不教他如何生活;当孩子长大成人,他们不仅还想包办孩子的吃喝拉撒,更通过对他们工作、婚恋的越界指导,完成更深层次的掌控。

  以前有个同事,喜欢吐槽读高中的儿子,早晨起床袜子穿两只不一样的,连微波炉都不会用。她虽然嘴上说担心,表情却是欢愉满足的,并因此理直气壮地耽误工作、迟到早退。

  她的孩子是生活能力上的巨婴,而她自己,是用爱去绑架孩子的巨婴型母亲。

  父母没能从孩子长大的那一天起,让活着的乐趣重新回到自我世界的探索中,就会成为捆绑孩子成长的巨婴。生活无情,谁不是一边不想活了,一边努力活着,一边害怕猝死,一边拼命熬夜,一边盼孩子长大,一边怕孩子长大?

  每个人的成长,都在摆脱习惯、克服恐惧。

  作为母亲,你不断给予孩子分离训练,直到目送他欢悦地离去,寻找自己的天空;

  作为太太,你时刻告诫自己,要随时可以洗干净煲汤洗菜的手,拿出在保暖拖鞋里舒舒服服的脚,踏上高跟鞋走出家门,知道城市的音乐厅咖啡馆酒吧,知道有一个秘密的存折,存着自己的喜好与安全;

  作为子女,你明白亲人之爱,永远是人生的一程,父母离世是你真正的成人典礼,除了带着他们的温度好好活着,你对其它事情无能为力。

  这些时刻,是你的长大成人。 

  只有懂得人与人之间所有的交集最终都是为了分离,你才不会把自己变成一条藤,缠在任何情感关系上。

  所有的天长地久都是假象,所有的亲密无间都是暂时。空气、云、时间、你我都是流动的,我们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身段与角色,以适应与同一个人的不同感情。

  在这张关系网中,你是树干,他人是枝桠。孩子曾是你这棵大树上最重要的果实,但他最终也会成为另一棵树,有自己的枝桠与果实。

  舒婷的诗歌《致橡树》已成经典,连00后的作文里都经常引用。因为它谈论的不仅仅是爱情,更是一种健康明媚、令人向往的人际关系。

  父母与子女,又何尝不是彼此站立的木棉与橡树,不互相攀援,不借此炫耀,微风过处,互相致意,爱淡一点,却久一点。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