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剧被称为:“一种可以让你练习怎样过人生,但不会因为犯错而受惩罚的方法。”
校园心理剧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雅各布·莫雷诺创立的心理剧疗法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指,在学校环境内,在心理辅导教师的帮助下,用来启发学生通过自我表演呈现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各样典型的心理问题或者困惑,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又能从容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一种心理疗法。在这个表演过程中,无论是观看者还是表演者本人都会受到非常深刻的启发和教育。
一、学生间不文明的行为
小朋友之间的打闹很多都源自于:(一)小朋友感到自己受委屈了,自己没有这么用力,而对方比自己更加用力;(二)看不惯对方的行为,并不觉得自己使用暴力行为纠正对方行为是错误的。
二、处理方式
传统的说教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小朋友嘴上说我知道了、我会改的、下次一定不会这样了。但实际效果呢?往往转身就忘记了。小朋友更多的是在应付老师的教育。说教的方式对那些比较乖巧,难得犯一次错误的小朋友而言,效果还是不错的。对于那些经常犯类似错误的“老油条”,效果堪忧。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尝试采用校园心理剧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乐中去成长。
“自己演,演自己”,把日常生活中的“大道理”寓于剧情表演之中。这种师生自编自演的校园心理剧,很容易引发学生看到舞台上的那个“他”,仿佛又能照见曾经的这个“我”。校园心理剧生活化的表演艺术打破了传统的口述说教方式,带动了师生在表演中发现问题,明确心理症结所在,再寻找恰当的解决策略。校园心理剧给学生铺就了一条自主发展的路径,唤醒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潜能,提升了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增强了同伴间的互助意识。班杜拉的学习理论也佐证了观众也能够得到校园心理剧的影响。
概述一下创设的校园心理剧内容。
主题是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使用不合时宜或者不恰当的方式。
场景一
“爱打闹”看见“爱捣乱”排队的时候在说废话。“爱打闹”就拍了下“爱捣乱”的脑袋,说:快排好。“爱捣乱”疼哭了。
场景二
“爱捣乱”看见“爱打闹”排队的时候在说废话。“爱捣乱”就拍了下“爱打闹”的手臂,说:快排好。之后两人扭打到一块儿。
场景三
“小可爱”看见“爱捣乱”排队的时候在说废话。“小可爱”轻轻地拍了下“爱捣乱”的肩膀,说:快排好哦,班级小火车就差你还没有上车了。“爱捣乱”很严肃地立正,并说:好的,长官。
表演结束后,让参演者进行以下一段话的陈述“我现在不是剧中的‘爱捣乱’,我现在是XXXXX。”其目的是为了快速消除因为演绎角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地方。
最后让所有人分享感受——观看者和参与者。在分享的时候,教师是一个无声的观众,静心地聆听,用心记录学生们的好想法、金点子。尽量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或者想法,遇到害羞、腼腆的小朋友,可以鼓励写一写,或者下次尝试说一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得到宣泄,认知在不断被提升和优化。
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虽然很多学生并没有直接参与表演,但心理剧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会因为共情,把自己融入角色中,学生会学习到遇到类似问题该怎么处理。
学生会在错误中成长,但有些错误可以不必亲身经历,也可以成长。
三、思考
学生喜欢这样的方式,因为表演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他们能够在其中有很多收获。对于教师而言,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有很多细节的地方还需要不断用心去完善,技术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在做的过程过,也产生了更多的思考方向和解决策略(效果待定)。
1.那如何确定主题呢?学生的小调查很有用,能够找到学生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
2.排练时间哪里来?目前主要是采用课间或者小朋友自己找空闲时间来。因为时间比较紧张,只能压缩演绎的内容。寻找到更多的时间来用于表演,让内容不必压缩。
3.视频制作是否可行?小朋友希望能够把自己的作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欣赏。同时视频拍摄后可以反复使用,也为后续再表演做出参考。
作者:水果
文章转自知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