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关于拒绝
拒绝是一个难题,人常常会在这个难题面前犹豫不决。拒绝了吧,会担心伤害关系;但不拒绝,自己会越来越累,不堪重负,最后怨恨不已。少一个朋友会如何呢,其实不会如何,因为没有这个朋友会有其它的朋友,没有这个关系就会有其它的关系,时间和空间总在那个地方,只要你想,总会有人去填补。
但拒绝于很多人就是个难题,它的难就在于,我们赋予拒绝的含义不仅仅是拒绝的本身。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拒绝一个人,一件事;而是在拒绝一份爱。自己内心中的爱本来就很少了,如果再去推掉一份可能会获得的爱,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所以最让自己为难的事情,是早年的被忽视、不被关爱的经历和身心感受在拒绝别人的那一刻,经由投射的方式再次被自己体验到了;而在另一方面,自己在现实中早就为不能拒绝累得身心疲惫。焦虑便由此产生,犹豫的过程便由此开始。
记得高中时看杰克伦敦的小说“渴望生存”,看完了,自己也觉得饥饿了几天,可见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下生存下来的人,不论有多少食物摆在他面前,他依然难以忘却和狼搏斗而生存下来的情形,他依然要丰衣足食的生活中囤积食物;等同体会一下,就知道一个早年缺少关爱的人,在拒绝的那一刻需要克服的焦虑感是有多么的巨大了,在他的感受中那是唯一的事物,不能失去。
02
不敢拒绝他人也是一种心理障碍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有人找我们帮忙,即使我们很不愿意,但碍于情面,也不会说“不”。但是你知道吗?不敢拒绝他人也是种心理障碍,该如何拒绝朋友而又不影响友谊呢?
拒绝朋友也要讲艺术。要告诉对方你的理由,真诚、明确地把你的难处和苦衷告诉朋友。拒绝时要干脆明了,不要磨磨蹭蹭,犹豫不决,更不要模棱两可,拐弯抹角。
老张是个“老好人”,谁家有什么急事,他总能热情相助,从不说“不”。可最近却为一事犯难:乡下亲戚进城做生意缺钱,老张帮他到银行贷了款。但这个亲戚生意没做好,银行贷款无法及时还上。他白天去找亲戚讨钱没讨着,晚上回来还得遭老伴抱怨。
强强是个品学兼优的三好生,鹤立鸡群的感觉既让他感到荣耀,又使他感到孤立。一次,班上一个同学主动同他套近乎,说是让他见识见识。先是带他到网吧,下饭馆,后来还到浴城接受了一次异性按摩。尽管他开始十分不情愿,但碍于情面还是接受了。一而再,再而三,一个三好生就这样变成了吃喝玩乐的混世魔王。
碍于情面,不会说“不”,让老张处于无限的尴尬,强强则走上了歧途。但世上仍有许多人,在关键时刻拉不下情面,不知道或者不会说一声“不”,这乃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误区。
“是”和“不”是表明肯定和否定的两种观点。古希腊哲学家华达哥拉斯说过:说最短、最老字一“好”或“不”,都需要做最慎重的考虑。当你经过认真考虑,认为此事不妥时,不妨大大方方地说声“不”。否则会使自己陷入被动局面,于人于己都是不利的。
心理学家认为,不会说“不”,这是人际交往中心理脆弱的表现。这些人在拒绝别人方面存在心理障碍。他们担心拒绝了朋友会伤害对方,失去友谊。所以,总是委屈自己,成全别人。这对他们的心理施加了不必要的压力,严重者还可演变成精神疾病。
03
那么,该如何拒绝朋友而又不影响友谊呢?
首先是调整心态。很多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和自身的性格和心态有关。他们以为这次拒绝了朋友,下次自己有事就不好向朋友开口了。同时,他们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已的评价,总想给朋友留下好的印象。实际上,真正的友情不会因为你的一次拒绝就破裂。所以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该拒绝就拒绝。要知道,真正的朋友是相互坦诚的,决不会强人所难。所以,这种担心和顾虑是多余的。
拒绝朋友也要讲艺术。要告诉对方你的理由,真诚、明确地把你的难处和苦衷告诉朋友。拒绝时要干脆明了,不要磨磨蹭蹭,犹豫不决,更不要模棱两可,拐弯抹角。不要使用让对方还抱一线希望的词语,如“让我试试”、“我再想想办法”等。否则,对方会误认为你已答应了,反而误事。简而言之,拒绝要果断、明确,避免不必要的误解。还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一定要委婉、巧妙。
学会拒绝可以减少许多心理上的压力,在人际交往中争取到主动权。这既能让你享受到友情的温暖,又不会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失去立场。
04
有时候拒绝也是一种爱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当孩子哭着要东西时,我该怎么办,是给还是不给?"一位母亲咨询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笑了笑,送给她一段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话:"当一个孩子哭着要东西的时候,不论他是想更快地得到那个东西,还是为了使别人不敢不给,都应当干脆地加以拒绝。如果你一看见他流泪就给他东西,就等于鼓励他哭泣,是在教他怀疑你的好意,而且还以为对你的硬讨比温和地索取更有效果。"
心理医生还对那位母亲说:"孩子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总有一天,你会拒绝他。而到这个时候的拒绝会比当时的拒绝给孩子的打击要大得多。当孩子放纵的欲望最终被拒绝时,轻者会造成孩子的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他会觉得世界上谁都跟他过不去,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起孩子的轻生行为。"
爱孩子要有原则,一味地迁就孩子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害。那样,孩子会以为自己能主宰一切,于是想怎样就怎样,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理解他人、不懂得与他人合作。有关调查也显示: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成人后性格易有缺陷,抗挫能力弱,一旦被人冷落,就会变得绝望、消极、抑郁,达不到要求则会不择手段。
而要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学会拒绝孩子就很重要。就是说,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必须予以拒绝。不过,拒绝是需要艺术的。下列几种方法供父母们参考:
该拒绝的时候必须拒绝
面对孩子的要求,该说"不"时就要说"不"。只要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就不要犹豫,要果断拒绝,且不为任何情况所改变。适当地拒绝孩子,只要方法得当,对孩子的成长是大有好处的。拒绝可以让孩子懂得许多生活的道理,从小养成讲理的好习惯。同时,可以有效树立父母的威信,形成教育规则。
平静地对孩子说"不"
孩子遭受拒绝,通常会使出哭闹这一杀手锏。孩子的哭闹可能会让你心神不宁,摇摆不定,这时,你千万不要气急败坏,而要冷静。要用平静的口气表达你的心情,要让你的拒绝显得合理,至少听上去如此。只要你的态度诚恳而坚定,拒绝合情合理,孩子就会慢慢平静下来,不再无理取闹了。
告诉孩子拒绝的理由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拒绝孩子后应作出适当解释。这样既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同时也有助于在家庭中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氛围,孩子也更容易接受拒绝。解释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简单明了,要避免长篇大论,更要避免讲些生硬的道理;二是就事论事,不要一下扯到其他毫不相干的事上。比如本来是要解释为什么这次不给孩子买玩具枪,结果却变成了批评孩子上次把玩具弄坏了。这样的解释偏离主题,不让孩子信服,时间长了,你的任何解释都会变得无效。
拒绝后决不出尔反尔
拒绝孩子,最忌讳出尔反尔,这会让孩子觉得你说话不算数,丧失威信。在拒绝孩子之后,你可能会觉得于心不忍,于是又满足了孩子;也可能你又后悔了,于是收回自己说过的话。这样的做法会间接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会让孩子觉得有空子可钻,让孩子"学会"用撒娇、哭泣等方式获取想要的东西。因此,拒绝了孩子就一定要坚持。如果发现拒绝有不妥之处,也不要当场反悔,而应事后弥补。
心理小贴士:
对孩子的要求适当拒绝、偶尔满足,可起到不错的效果,可让孩子有所期待、懂得珍惜。比如偶尔给"奖品",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做出你所期待的反应与行为。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准备两个装有操纵杆装置的箱子,按一下操纵杆,其中一个箱子就肯定有食物出来,另一个则偶尔有食物出来。在两只箱子中分别放入一只饥肠辘辘的老鼠。两个箱子中的老鼠都很快发现了能够让食物出来的装置,它们持续地按动操纵杆,后来食物不再出来,老鼠也就不再去按动操纵杆。
心理学家分析了从食物不再出来到停止按动操纵杆的时间,发现偶尔有食物出来的那只箱子中的老鼠继续按动操纵杆的时间更长。而肯定有食物出来的那只箱子中的老鼠,一旦没有食物出来,就立即停止了按动操纵杆的动作。
这说明,偶尔给予报酬的"间歇强化"往往可以使行为持续更长的时间。"间歇强化"的关键在于"偶尔"。推而广之,只要是想用作激励人的"报酬",一定不能经常性地给予。不然,即使是"超过期望的回报"也会变得没有吸引力、没有期待。
文章转载自525心理网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