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13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焦虑高考焦虑

有哪些事高三必须明白?

我, 高三一年, 从班里倒数, 不到一本线, 到高考650, 高于一本线130, 最后本科去了同济.

这篇文章来自自己讲座的整理, 修修改改又花了几周时间, 全部是自己高三血与泪的总结.

 

你有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么?
你知道如何分配自己平时的学习时间能最高效提高分数么?
你知道具体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效率么?
你真的能够做到学习时100%的专注么?
你制定的计划都完成了么?
老师总是在强调总结反思的重要性, 可是他真的教过你如何从总结中得到提升么?
你经常考试粗心丢分么?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做的题目自己总是有一百种方式做错呢?

如果你有类似的困扰, 不妨花上几十分钟时间, 仔细看看这篇文章, 你一定大有收获!

如果你愿意相信我, 照着我的方法去做, 高三一年提高上百分绝对不成问题!

 

这篇文章超过1w字, 很多是关于方法的细节, 帮助你更好的理解.

接下来的正文, 我会通过六个章节从不同维度帮你提升效率.

时间分配

效率提高

学习方法

总结反思

做题习惯

心态稳定

 

你要做的就是:执行 + 关注我 + 给我点赞~

我会经常写一些高质量的干货,相信一定能帮到迷茫的你!

你们提出的大部分问题,在我的高赞文章中几乎都能找到回答。但是如果你看也懒得看,像大多数人一样随口就问,我也没什么时间回你。针对个人详细问题,可以来付费咨询~

 

 

 

1.1 分出优先级 列好计划

(1)四象限法

曾经我高三的时候, 经常在自习课时候, 正在写套卷自测时, 老师进来开始讲题, 或者同学教你出去打球, 或者各种难以提前预料的事件.

这时候到底应该孰先孰后呢?

 

推荐你试试四象限法, 把事情分为: 重要并且紧急 重要但不紧急 紧急但不重要 不重要且不紧急

分清轻重缓急!

哪些事情是可做可不做能推就推(比如一些质量比较差的试卷, 不重要不紧急)

哪些事情是一定要现在就去集中精力完成(比如你已经开始做的一张套卷, 重要紧急).

 

很多学生也有计划, 但是只是列出了很多事情, 都应该做. 而没有进行顺序的排列, 这样计划就很难进行调整.

计划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动态调整的

完成了最重要的事完成次重要的 按照顺序一件一件进行 切忌一把抓!

 

(2)列计划的方法

你或许真的听说过这种方法。

嗯,我今天的计划是做几张卷子,可是到了晚上睡前还有一堆没完成。哎算了睡觉吧,列计划没用的...

你应该尝试分颗粒度 长期/中期/短期

这里要注意几点:

怎样达到这个大计划? -> 由长期到中期到短期的切分.

 

举个例子:

长计划: 想上某个不错的985 目前水平不到一本线 --> 数学高考130 理综考到250 --> 数学130/150(目前70) 物理90/110(目前40), 化学80/100(目前40), 生物80/90(目前40)

中计划(以物理为例): 这次模考提高物理到70(达到一个瓶颈期), 这段时间我们只攻物理部分, 让物理得到快速提高.

前期短计划(精确到周或3天): 夯实基础, 从题目入手快速掌握知识点.

后期短计划: 刷题计划, 学习做题技巧.(避免能看懂但是不会做题)

日计划(后期为例): 上午自习课做一套小题狂练, 剩余时间对答案 + 总结. 下午自习物理大题, 晚自习时间两套小题狂练 + 总结.

 

你可以试试这样拆分计划, 开始时可能列计划比较耗时并且不够精准, 坚持! 一定不只是有一个考上xx大学的梦想就ok了...

不要只是让自己处于一个有梦想的状态麻痹自己.

大计划的梦想可以变成憧憬和动力, 可以幻想走进梦想大学的情形来激励自己. 小计划负责一步步落实和监督自己.

 

(3)不要只是过大脑

推荐用便签或者计划本记录. 不会费脑, 便于随时调整更新, 减少大脑的存储.

 

找了张当年高三的计划页 一堆简写 差不多看看就好了

当你一定要用大脑记住计划时, 很多时候精力会集中在计划本身, 而不是你具体处理的这件事.

否则到晚上时候已经忘记今天的计划有哪些, 自己做了哪些.

我以前经常晚上问我的学生: 今天一天你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学生经常什么也答不上来, 好像什么都没做...

 

 

(4)计划尽量要具体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某节课做物理练习册,上课后磨磨蹭蹭,下课也没做几道题? 唉,一节课又过去了。

尽量不要泛泛而写,建议写成: 某节课做物理练习册多少题, 剩余时间对答案.

这样每道题最多用多少时间,把自己浪费时间的愧疚最大化,你就可以不停提醒自己!

一开始不容易对自己的速度有很准确的把握, 但是尽量去做!

因为高考对时间的要求和对自己时间的估计真的非常重要!

 

 

1.2 每段时间之间要有休息或余量

列计划并不是8点-9点做A事 9点-10点做B事

这样一旦被打断就会毁掉整个计划, 比如试试8.00-8.50做A, 9.10-10.00做B.

做每件事之间也要有少量的放松休息时间, 才能保证最佳的学习效率.

 

 

1.3 应对计划被打断的方法

要知道计划被打断是常有的事情, 我们的注意力不只要放在如何不被打断.

你安排时间要有预判和余量吧, 在可能会被打断的时间段放一些被打断的损失较低的工作,

比如比较简单的大题而不是压轴题 20min损失减少到3min.

还有在被打断之后如何快速回复: 快速收尾, 做好标记, 以便下次快速进入之前的状态(存档) 将损失降到最低等等.

 

 

1.4 不要多线程处理 避免外界干扰

不要养成做重要事情时听歌的习惯: 比如做题时听歌.

如果你真的想进入一种高效的状态, 尽量屏蔽掉各种可能影响到你的因素, 比如我习惯在不很安静的地方学习时戴耳塞.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毛泽东一样在闹市里读书, 事实上是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

短时间内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就比改变环境困难的多了, 所以不如干脆换个安静的地方学习或者戴耳塞.

 

 

1.5 克服拖延症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 你希望你买的卷子订的计划拖到高考前一天都没有完成么?

(1) 根本原因: 目标不明确 + 想逃避

首先要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且清楚达到了这个目标有什么深远的意义.

学习并不只是为了考试, 而是为了给你一个更高的平台和更好的未来的可能性.

如果你问很多同学: 你现在为什么要努力学习? 回答: 为了考上好的大学.

那考上了好的大学之后呢?

这个问题我也想抛给大家, 就不在这个干货话题下讨论了.

 

压力太大会让你想要逃避, 从而变得拖延.

比如你现在物理40分, 高考希望到90分, 这个压力当然很大啊, 你无从下手. 哎, 不如先玩一会吧...

细化了你每天的计划, 执行时只关注于眼前的小压力, 无形中就把压力减小了.

 

(2) 方法: 目标没有拆解, 没有主次

我还清晰记得高一高二时, 假期每次都背一大箱书和练习册回去. 拉杆箱都提断过一次. 但实际假期能够看的很少, 做的很少, 大多数书没有翻开就又背了回来.

有时候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很强大, 过于自信, 目标定的很高.

摔得多了, 就没动力继续前行了.

所以前期目标要定的让自己稍微蹦一蹦就能够到,

及时给自己正反馈!

 

 

(3) 癔病:认为自己太累了 需要休息一下 完不成一个任务

认为自己很累, 想玩会手机, 想放松一下, 然后一下午过去了.

认为自己很累的时候, 应该怎么做呢?

我的观点是: 强迫自己, 继续去做!

你就想想, 高考前一天, 你觉得自己很累怎么办? 不考了么?

 

村上春树 <在我谈跑步时 我谈什么> 举长跑的例子去影射人生.

海明威在谈写作时也提到, 每天写作要到一定的量, 如果感觉自己状态不好也要继续写下去.

状态这件事, 不是靠放松找到, 而是靠做.

 

如果自己真的非常累, 怎么办呢?

定上表, 休息10-20min.

之后要用更高的效率继续完成这件事情, 一定要强迫自己去做!

高考时不可能保证你正好处在状态的最佳点, 所以要保证自己随时能够进入状态!

这种能力是在平时锻炼的, 而不是考试时临时强迫自己的.

很多考试 学生会说自己没有发挥好, 状态不好等等. 我认为原因之一是调整自己随时进入状态的能力不够.

 

当然也要科学的防止自己进入疲劳状态, 比如:

不要做一件事情太长时间. 比如, 一下午甚至一天都在做数学一轮复习的三角函数. 这样效率会越来越低, 最重要的是会产生厌倦反感的心理(我有一天就是这样崩溃的).

• 在疲劳的时候适当调整 比如: 数学理综之间穿插英语语文, 或者连续的数学大题强化之间穿插一些难度不高的小题.

• 一段时间的连续学习后, 放松休息几分钟.

• 科学补脑, 比如我高中直到现在读博都一直每天吃鱼油

• 及时补充能量, 准备好一些高能量的小零食. 当你感到饿的时候, 大脑是很难集中精力的

我高中时一般是准备一些能量棒, 或者巧克力, 大课间感觉饿的时候直接来一个

 

 

 

这就是第一章的时间管理全部内容了.

对你有用的地方你可以做点笔记, 落实在每天的学习中.

如果你有点累了, 可以点赞点收藏mark一下, 提高下次找到的效率~

别让自己陷入疲劳状态, 效率降低, 你又不是罗志祥~

 

 

 

2.1 看起来很忙碌并不是勤奋

看起来很忙碌通常是懒得做拆分懒得做计划的体现

高质量的懒惰要比低质量的勤奋好得多!!!

在我身边很多学霸往往表面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勤奋. 比如我经常和几个同学一起睡懒觉, 踩着寝室楼锁门的铃声冲出寝室. 一到周六下午下课就出去打羽毛球, 一打一下午, 晚上再出去各种吃喝玩乐. 最后我们这几个玩伴, 去了清华上交北航和天大, 还有我同济.

其实我们总的学习时间通常会比相对差一些的学生要少, 休息和运动的时间也比较多.

 

时时刻刻都很忙碌并不是一件好事, 不如尝试着问问自己这样做真的有效果有成效么.

李尚龙<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就是写的这个.

你很多时候, 到底是真的只是忙碌, 还是沉浸于学习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

是真的一天有很多收获, 还是只是机械的完成着任务, 不问效果?

 

我高三做数学理综套卷包括高考, 经常会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

大致描述出来就是, 我在做完某一道题时候, 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好久没有看时间. 距离上一次有意识的时候已经过了几十分钟, 卷子也已经做了很多(不是发呆).

多次实践证明, 在这种时间段内效率极高, 准确率也比我正常高很多.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体验过, 总之我之后就是一直努力尝试让自己进入这种状态, 所谓真正的心无旁骛.

 

安排计划时候也不要过多, 不要刻意的让自己处于一种非常忙碌的状态.

就像我前面的例子, 我的学生开始上我的课时, 看起来她的一天也很辛苦很忙碌.

但是当天晚上问起来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她就什么都忘了. (啊这...我又怎么能指望她高考还记得?)

 

 

2.2 到底要不要听课?

到了高三, 你听一整节课效率高不高, 收获有多少, 自己心里还没点B数么: )

 

好几个学生和我说他们的方法: 一边做题一边听老师讲课, 但是效率不高, 一节课下来没学到什么东西.

我: ???

你做几个同时老师讲简单小题也就算了, 你做大题的时候还能分心听课?

老师讲你本来就不会的大题时候, 你能分心做题?

请你有点自知之明好么? 别多进程处理啊, 两边都效率极低好么?

 

老师讲课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 是针对几乎所有题目的.

如果是讲新课, 讲做题方法, 相对还是比较有用的.

但是如果老师在讲试卷呢, 会做的题目你也要听么?

如果你本身基础比较差, 高考数学目标是上100分, 你听那个压轴题最后一问干嘛?

如果你本身基础很好, 数学经常稳定120+, 不会做的题目很少, 你听那些除了压轴题以外的, 比较简单的题目, 一般不也是在浪费时间么?

我建议你在上课前就可以决定, 这节课要不要听, 或者让同桌在讲到你要听的题的时候提醒下你.

 

我高三一年几乎完全处于不听课, 不写老师布置的作业的状态.

因为我清楚我要的是什么啊!

我给自己订了详细的分步计划, 按照自己的方法执行.

同时也会拿给老师问一些建议, 避免跑偏.

不怎么会的题目看看答案详解不就完事了? (这里建议只买带详解的卷子)

 

英语提分最快效率最高的两个方法, 背单词 + 练字!

 

 

 

 

有的学生在这时候就要跟我杠了,

说不准老师用了一种新的我没听过的方法呢?

你现在很多题目一种方法都不会,

你还有精力去学一堆方法解题?

 

 

2.3 学习时100%投入进去 尽可能把效率提到最高

说起来非常容易, 但是真的能够做到的很少很少.

推荐一个番茄钟的方法, 设定学习一段时间(一节课)到时间提醒, 休息5min. 而不是在下课时候利用这5min再做一道题.

比如吃点东西? 之前提到的能量棒, 巧克力都可以上了.

 

 

讲一个我感觉挺搞笑又很悲哀的事: 我之前问我的一个学生: 你下课不休息的么? 她说: 一般用下课时间再做点大题(她做题速度很慢). 我: 10min你能写完一道大题么? 她: 写不完呐 就是写不完做一半也要努力去做啊. 这样多几个课间不就能多做一两道题了吗?

她在下课时继续做题, 一天除了吃饭就一直坐在课桌前学习, 这就是她认为的很努力.

 

求你了! 不要时刻活在一种感动自己感动所有人的状态.

自己的良心也许会感到很平静, 毕竟我已经努力了.

虽然学的不好老师家长也会说: 她已经很努力了.

 

我不知道这样究竟有什么意义, 但是我身边太多的人处在这样的状态.

活得很可怜, 把自己整的惨兮兮的, 每天都处在半抑郁状态, 真的有意义么?

 

 

 

 

没有最好的学习方法 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我在这里更希望教会你该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1 没有必要完全模仿别人(某些学霸)的学习方法

这个话题是给有足够时间调整自己方法的学生准备的, 如果已经临近高考不到一两个月, 忽略吧.

别人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不一定适合你, 你需要去尝试最适合你的方法.

 

比如之前在我身边, 学生就有很多种方法:

疯狂刷题, 题海战术, 只总结错题

刷题后, 非常细致的总结很多题目, 有价值的都收藏

精读课本, 精析课本课后题, 精析高考大纲

精析历年高考真题, 每道题吃的很透

精析王后雄等教辅材料

精析老师布置的作业 .....

可以说很多了, 其实也很难说, 谁的方法就是对的, 就是最好的.

但是我认为, 有一个原则也是贯穿我整篇文章的: 效率最高!

 

比如,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如果你连基本的知识点都没有搞懂,

你去刷题可能大多数也是半蒙半猜的状态,

这时候可能从题目精析知识点, 精做一轮比较适合啊.

 

比如你发现你自己做一轮复习资料非常有用,

能帮你查缺补漏, 梳理知识点,

那就在前期大量的做,

把自己的小疏漏补齐.

 

比如你觉得自己做一轮感觉无聊,

一直都是相似的内容能做上一周,

那你就去跳过一些一轮内容,

去刷套卷找感觉找刺激.

(哈哈哈我当时就是这样, 其实你自己算算, 套卷类似于滚动复习, 滚动的轮数多了, 其实也相当于做了一遍一轮了, 只是把不同章节混合在一起.)

 

比如你如果做完题不怎么总结,

下次再见到还是不怎么会做,

那就努力把你认为有意义的题目,

耐心整理, 经常翻阅复习.

 

这看似很简单的道理,

可是有很多学生就是不这么去做,

非要模仿人家学霸的操作?

学霸不总结, 做过的却都有印象, 你行吗?

学霸知识点一拎起来就是一个整体的网, 你行吗?

 

同样的道理, 老师讲的学习方法, 布置的任务不一定对你来说是最有价值的!

还是那句话, 老师上课讲的是对于大多数人适用的, 需要照顾班里大多数学生.

你听起来没什么养分, 就别听了呗, 做自己效率最高的事情呗.

老师发的题目, 你做起来没什么收获, 太简单或者太难, 就别做了呗, 做最适合自己的呗.

好的教辅也给你整理了,你就是懒得买懒得做,就想无脑随大流,那谁又能救你呢?

 

 

 

3.2 不要用战术的勤奋去掩盖战略的懒惰

下面我想举一个例子, 可能会引起不适: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毛坦厂中学, 我觉得这在全国应该都算是很有名的一个学校了. 一个以严格和刻苦著称的超级中学, 不过在这里我很抱歉的拿来当做一个反例来举. 一个一届1.4w人的学校(还包含着大量的复读生), 每年考上清北的人数只有一两个, 全省前500名也只有6个之多. 但学校和衡中学生努力程度, 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印象很深的是, 毛中纪录片中有着一个学生早读课背单词的镜头:abandon,A,B,A,N,D,O,N ,abandon,A,B,A,N,D,O,N ,abandon,A,B,A,N,D,O,N ,abandon,A,B,A,N,D,O,N ,abandon,A,B,A,N,D,放弃;抛弃,放弃;抛弃;放弃;抛弃,放弃;抛弃. 我想大家都知道在顺序表中abandon是第一个单词...

并不是要黑毛中, 而是我认为这里的孩子的努力和他们取得的成绩相比实在是不公平的.

但是如果到了高中, 努力还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的话, 那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拼努力是对的, 但问题在于: 绝大部分人的拼努力, 都是在拼一种努力的表现.

比如每天熬夜一点, 两点, 但白天却困的哈欠连天, 完全没有效率.

这种表面的努力恰恰证明了一种懒惰, 不去努力总结, 不去努力思考自己学习系统的现状、漏洞、潜力, 而是选择麻木地跟随大多数人走上了一条自认为是天经地义的道路的懒惰.

 

不要用战术的勤奋去掩盖战略的懒惰 ---鲁迅?

 

高考表面筛选的是知识能力, 深层筛选的是认知, 意识.

如果你的认知和常人庸人无异, 凭什么你能成为人上人?

如果你不具备战略上的努力, 也就必然即使十分努力却走不远.

 

战术努力和战略努力, 两者的乘积决定了你能达到的高度.

而绝大部分人战略方面的努力非常之低, 即便战术努力再高, 达到的高度也是有限的.

 

 

对高中不同时期学习方法的个人见解:

-> 大一轮复习

如果你的只有二三十分,老师讲课都很多听不懂:

先背书本概念,再去刷课本练习题!
只背概念不做题你之后还会是什么都不会!一定要做题啊!
网上能找到详解答案,打印出来去对比。不会的就去背一下答案,在自己试着做!
认真刷完一个章节,你一轮资料就可以慢慢做起来了!你就有救了!!!
前期别求速度,先看懂,然后学着模仿。
我明白这对你是一个很难的过程,但是你高一高二欠的肯定要补啊,对不对?

如果你听课能听懂,概念还可以,但是不怎么会做一轮资料:

仔细看一轮复习资料的基础概念部分,然后去做题!
一定记住从简单题目入手,先易后难效率才会高!
每一道你不会做的题目能搞懂,都是你朝着高考又进一步的证明!
这个过程可能挺难的,但你在提高啊!!
把不会做的题圈起来,过几天等差不多忘掉了这题了,再回来自己做一遍。
一定要自己做!不要直接看你之前写的解析!否则之后还是不会做!

如果你一轮资料感觉还算会做,但错的比较多:

你别慌,最开始大多数同学都这样。
我最开始也是这样,一轮开始数学经常不及格,最后高考还是可以数学143。
听我的,你最容易提高了!
认真去刷一轮教辅,先易后难,一定把自己做错的搞明白!
如果能总结一下自己不熟悉的模型和常见易错点效果会更好。
不要跳简单中档题,不要眼高手低

 

优质教辅都给你整理在这里了, 买完去刷就完事了!!!

 

-> 二三轮直到高考(针对基础掌握还可以的学生) (基础不好的学生继续一轮复习!)

大一轮的成绩提升效应逐渐放缓 很多同学进入瓶颈期成绩开始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

没有针对性的盲目刷题对成绩的提高帮助已经不大 总结自己的弱点列写计划也变得尤为重要

此时应该开始注意对正确率的提升, 即会做的题尽量不出错不丢分

找到自己的弱点 有针对的进行专题训练 如小题狂练 大题狂练 程度比较好的同学此时也可以尝试对自己考区的压轴题进行专练

做题增多总结也不能落下, 时常复习错题本效果会很好 (总结反思会在下一章详细写)

一定记得平衡心态, 和根据自身情平衡平时各科目训练时间

 

 

-> 高三的不同科目时间分配:

建议战略性放弃语文英语提分打算!

这点可以说是非常功利的来说

语文从110到120可能要比你数学70到120都难

英语除了基础比较差的, 也最多就是一两天做一套卷 一周写篇作文就行了

如果你想大幅提升, 请把主要的时间给到数学综合

 

 

 

 

 

这是我认为的我的之前带过的大多数学生做的很差的一点 (至少远远没有达到我的要求)

 

先以考试为例, 平时自己做的卷子和练习册也是类似的道理:

4.1 考试后的总结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考完试, 卷子发下来, 看完分数, 通过考的高或低判断这次考的好不好.

那么我在这提个问题, 希望你思考下:

分数真的能说明一切么?

也许这个答案很简单.

那你再想想, 通过一次考试后的卷子, 你能收获什么?

或者说, 你每次在发下卷子后会怎么做?

你先自己思考下再往下看.

 

 

 

看看别的同学考的怎么样,

看看自己在班里大致的排名,

相对上次是进步还是退步.

这是第一层次, 还有么?

 

订正错题, 听老师讲解后知道做错的题目该怎么做.

这是第二层次, 能把前两层次做好的学生也就不到一半.

大多数也就是把老师的解析抄在卷子上就扔一边了.

还有么?

 

仔细回忆和分析每道题自己当时怎么做错的,

为什么会做错.

还有蒙的猜的题做好记号, 也在这时候反思.

这是第三层次, 做到这你已经进入前20%了.

还有么?

 

通篇分析整张卷子,

因为不会做丢分多少(知识点, 技巧欠缺),

因为低级错误丢分多少(计算错误, 审题错误, 理解错误等等),

没时间做的有多少.

这是第四层次.

 

最后, 分析今后怎么避免低级错误,

怎么提高做题速度, 怎么分配时间.

也就是, 通过这次考试,

你能改变多少? 你准备如何改变?

这是第五层次.

如果你真的能到最后这一层次,

那么恭喜你, 你超过了剩下的99%的人~

 

遗憾的是, 我教过的大多数学生,

都只是停留在前面说的第一第二层次.

 

很多学生畏惧考试,

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考试的分数和排名.

却没有看到其中的价值和潜在的机会!

 

谁又没有不会做的题呢?

不会做的题目如果是知识点问题就去搞懂知识点,

如果是方法技巧问题就见一个积累一个方法技巧.

而不是把老师的解题步骤听懂一抄, 就完事了!

 

如何评价考试考的好不好:

将所有低级错误扣分降到最低,

也就是尽量把会做的都做完做对,

这就算是超常发挥了.

--来自我之前的化学老师

 

别再用名次和分数说话了,

希望你能自己和自己比!

 

 

所以具体如何整理错题呢, 老生常谈的话题.

然而80%的学生做的不科学不高效!

4.2 错题本

首先明确两点,

错题本可不止整理错题!

也不要所有错题都整理!

 

不如把它当成一个收藏夹.

收藏夹的目的是什么呢?

提高效率!

 

不仅是错题,

更包含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题目和值得再看的题目(易错易忘的知识点)

你就只是计算错误就别搞半天放进去了吧?

 

这个收藏夹是为了提高你下次复习的效率的,

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优秀题目收集册.

 

可是你收集起来是为了像集邮一样装B的么?

哇, 看我细心整理了多厚一本错题?

之后不看的东西, 就别做, 真的!

定期打开自己做一遍好么?

 

有很多同学认认真真给题目先抄一遍,

然后再把详解抄一遍.

你自己不觉得效率低么...

 

教你们一个简单好用的办法,

当时在我的带领下班里一群跟风模仿的.

下面听好了哈:

需要材料: 两根荧光笔, 裁纸刀, 固体胶, 一个大本子.

在总结收藏时候, 留的题用荧光笔在题号划一道.

比如经典错题用黄色, 有价值没错的题用绿色.

想放松效率低的时候, 比如下课时间(你们疯狂要利用的下课10分钟来啦~)

裁纸刀直接裁下题目, 固体胶往本子上一粘!

如果可以顺手把详解也裁了贴后面...

小心后面不要把纸背面没做的题, 或者也想要的题裁了...

 

熟练以后整个过程会很快,

主要是还很爽啊,

把自己做过的卷子切了...

切完剩下的破烂就直接可以扔了,

高三真的没时间操心那些做过的没价值的题目!

 

我直接本子囤一堆, 不同的本子不同科目题型, 方便找!

每个学习开学前网购囤好笔芯, 直接一次用一个学期, 比一根根买便宜多了

顺便: 一定一定要买好用的, 晨光的真不贵, 上战场枪要好使~

 

 

 

 

 

这一章我没有办法讲得太详细,

因为每个人可能有自己的习惯.

我就说几点相对比较适合大众的做题习惯吧.

5.1 演草纸的使用习惯

当然是对于数学理综这种演草纸刚需科目.

说一些我自己的经历和反思吧.

 

最开始我做题用演草纸,

真的是随便找一个空的地方就开始写,

一直往下写, 写满了就在附近插空继续.

题目之间没有什么间隔,

也很难从演草纸上看出来某一块是哪道题的结果.

 

不止一次发生的结果就是:

算完后把结果抄道答题卡上竟然抄错行/抄错数了

做完检查时候, 找不到当时演算在哪.

乱七八糟的写, 题目之间重合在一起, 容易中间看错.

因为我在第五章强调过我有总结的习惯,

对于错题我会复原到演草纸看当时怎么算错的.

看到这种类似错误我基本就是崩溃的.

 

所以建议大家合理规划草稿纸,

比如比较大的纸可以考虑从中间直接折成两列或三列,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次写,

换题的时候, 一秒钟时间,

随手在演草纸上抄上题号.

对之后的检查和反思都会非常友好!

 

具体建议用纸,而不是本子!因为考试的演草纸是一张纸!

很好搞定啊,我当时是直接买A4打印纸10块钱能买500张,不香么?(随便放的一个,券后10块左右)

 

 

顺便买笔买笔芯也直接大把大把买呗,晨光好用的的也就几毛一根,以后不要把时间耽误在这些无聊的文具上了~

 

 

5.2 对做题时间的控制

很多学生说写不完, 这问题太大了, 太泛泛了.

这不是说一个练速度就能解决一切的.

鄙人能想到的几个写不完的原因:

做题速度整体就是慢, 做什么题都很慢...

固定做某些科目比较慢, 比如理综物理做的慢, 按顺序做, 就把生物坑了.

固定做某些题目慢, 比如物理最后大题做的慢.

容易受到随机不太会做的题目卡很久.

你看我是按照严重程度排序的, 自己尝试对号入座一下.

 

如果你是1, 这要很留意了.

可以说调整顺序没什么用, 要做的工作量比较大.

不过可能也没有太严重, 如果基础全都不会反而跳题很快~

我的解决方法大致是: 在知识点没有大问题的前提下, 专题突破, 刷速度!

比如, 我当年理综21道选择题用20分钟做完, 平均40分钟, 你可能要一个小时.

其实纯说计算, 我的计算速度不可能是你的3倍啊. 咱俩实际差不太多.

我分析有以下两种可能, 一般在我的学生中, 大多两种会同时命中.

(1) 你从题目-> 抽象模型 -> 公式的速度比较慢

(2) 你的实际计算量比较大

第(1)种是为啥呢? 不熟练呗. 举个例子吧.

看到一个滑块放在一个不会动的斜面上, 你脑子里能有几种模型?

滑块往上冲, 往下滑, 合力多少, 方向, 加速度多少, 方向, 什么时候会停, 各种vt图像...

这很简单.

我们再加个弹簧, 各种能量转化, 动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摩擦耗散.

上面的那些还会再多一个随位移的变力再来一套.

我们再加个光滑圆形轨道呢?

速度, 向心力, 什么时候会脱离轨道, 脱离以后受力, 下来怎么飞.

再加个电场呢?

其实也就是再加一个恒力呗, 和重力没什么本质区别.

就这, 完全就可以搞一个高考压轴题了, 或者说可能高考压轴也没这么复杂.

你的大脑要多久抽象出这样的一整套模型呢?

再说第(2)种,

为啥你能计算比我多很多呢, 其实我理综很少用演草纸的.

很多东西打眼一看,

用比值的方法就出结果了,

为啥要带进去一个个算?

有很多变量是无关变量, 不影响结果, 当然也不用算.

减少计算量可以有效减少运算出错, 即你们所说的“粗心”.

在我的理论中, 一个人的计算失误率基本是个定值, 计算量越大, 平均出错个数越多.

比如, 同一道题用100份计算量的出错率就差不多是50份的2倍.

这里我不想展开讲了, 提示到这里, 自己悟吧.

 

我们再说慢的后几种原因, 其实很好解决.

还是像上面一样专项刷速度啊, 不过这次你的刷题范围缩小了不少.

对于暂时的考试呢?

比如2和3固定做某些科目或者某些题比较慢 -> 你最后做呗.

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写一点是一点.

比如物理, 你第二问没时间了就把相关的式子都扔上去.

只要对的都给分的, 还能混不少.

对于4, 其实更好解决, 就四个字: 及时放弃.

我经常告诉自己, 放低姿态:

即使数学选填压轴, 导数圆锥第二问我都完全不会,

其他都做对, 我最少也能得124~

 

 

5.3 注意积累总结做题技巧和方法

因为在前面错题本的章节提到,

我这里就再说另一个点:

考试时候你会选择蒙或者排除法的题目,

请你平时第一次做这种题时也这样做!

 

注意我这里强调几个点:

考试时你会怎么做, 第一次就怎么做.

蒙题和排除法也是要技巧的啊, 不是你到了考场看都不看就选C的.

这么说吧, 我高三一年没怎么好好算过选择12题,

除了很简单的, 能排除法就排除法了.

你可以奇技淫巧做完, 再去用正常方法做.

我不想展开说, 只是提示不要到考场现场学习蒙题.

 

还有一点就是: 做题时发现的有意义的题随手做标记.

避免之后总结时候遗忘.

毕竟我平时做卷子, 到后来一张卷子撑死也就1-3道有价值值得收藏的题目.

我再忘了一个, 岂不是血亏?

 

5.4 不要浪费时间在偏题怪题

别浪费时间在偏题怪题难题 (远超出自己水平能力的题目).

那些题你即使搞懂了一道,

花了很多时间, 精力, 可能还有心情,

不会让你学到什么在你的分数段很有价值的东西.

时间宝贵, 精力宝贵, 心情宝贵, 请君珍惜!

买高质量的教辅, 做高质量的题目. 你的时间有限, 不要花时间在垃圾上!!!

 

 

 

6.1 平时心态

不管平时你考的多惨, 都没必要沮丧.

换个角度想, 这是给你了一个高考前发现问题的机会!

 

如果心态实在没有办法自己调整,

建议尽快找你信任的人给一些经验指导.

比如, 你关系比较好的老师, 心理咨询师, 或者一些学长学姐.

 

6.2 考试时心态

首先, 不要对考试成绩有过高要求, 把会做的题目尽量做对就行了.

就像上一章我说的, 即使数学选填压轴, 导数圆锥第二问我都完全不会,

其他都做对, 我最少也能得124~

 

然后呢就是求速度更要求稳.

当然这一点完全应该是平时训练的, 考试一切按照之前的节奏走就行.

 

6.3 考试后心态

还是前面说的: 不要过于看重分数, 而看不到本质.

几乎所有因为考试失利而沮丧的人都是没有认真总结试卷的.

否则他从试卷中暴露的问题获得的新天地, 远比分数有意义的多!

 

 

最后一点想说的

我经常会回首过去, 那些我当时感觉最痛苦的时段.

反而它们在后来看起来, 都是我变优秀的转折点.

高一高二的落后和痛苦, 都是在为高三的爆发积聚能量.

 

当时班主任经常说: 梦想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也许你现在离自己的梦想还遥不可及,

但是只要你愿意坚持,

它总是会实现的!

 

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有逆袭的能力, 还有谁能相信你?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点个赞,就可以让更多同学看到这篇文章了~ 谢谢你哟~

我希望能帮到更多努力拼搏的高中生! 让你们真的能事半功倍!

 

 


作者:北寂

文章转自知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