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对你好,你会不安么?
别人给到你点什么,你会着急么,迅速希望能有个机会还回去,才能让心里踏实,和放松,
甚至因此,都不是很想要对方给出什么,“给”变成了一种压力和负担了,
会么?
如果如此,我想,你在保持和他人的距离。
一定的距离。
因为对方对你好,对你示好,都在拉近着和你的关系,情感,都是希望能走近的一种呈现。
对你好,是希望你能看到这种好,感受到这种好,如果能“收下”这种好,这本身就是一种“同意被走近”的允许。
而对你示好,则是一种表现,表现ta的内心,也是一种邀请,邀请你走过来,让彼此有一点靠近,关系,就是这样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但是,你拒绝了。
你是用“迅速的给回”给出了拒绝。
有时,这是很微妙的状态。。
因为似乎“你给我,我也给你”,
回应,我们就是在建立关系,不是么?
但这里面,真的是那背后的内心感受,在支撑和定义着全部。。
我给你,如果是我想给,我愿意给,
这里面带着我的热情,我对你“示好”的开心,快乐,享受,且因此“想给你点什么以表达我的感受与情谊”,那么,如此便是“关系的建立”。
但如果,我给你,是迫不及待的给回你,
迫不及待,是对压力感和担心的一种反应,
回,则是一种平等的交换,
这里面,并没有多少“美好的舒服的开心的”状态,
却更多的是“着急,担心,多虑,甚至忧心”,
想想看,你的感受,有多少会传递给对方,
是否让对方感觉到的是,
你推回去,就想迅速离开的心。。
那么如此,是在建立关系,还是在划开距离?
你问我,其实我是想要相处的,但难道我的做法会在推开对方?
我说,也是也不是。
是在,你的心意是好的,做法也是合情合理,这里面带着你对对方的在意和尊重,也希望对方能看到你的心意,
但不是在,
你背后的感受和潜在内心,比你的想法更为强大。
它更像是一种“惯性”,在引领着你的反应,与反馈。你在里面的“担心,忧虑,和别人走过来你的焦虑感”,展露无遗。。
它会不自觉地带你远离,明明是“也想要走近,却也怕走近”,后者的力量更强,于是拉着你,阻止你,在你的渴求上建立障碍,直到你,再次惯性的回到自我感觉到的“安全距离”。
这一切,便也再次平静如初了。
所以你有发现么?
和他人如果无法建立进一步的关系,其实是自己在为自己画了一个圈,设置了一道自动屏障,一旦有“外在的走近”,自己就开始了一系列的“不自觉反应”,要么使得对方在一定的位置上停下脚步,要么自己“退避三舍”,留出一定距离,
总而言之,始终如初。。
你问我,
如此,我能有怎样的调整呢?因为我并不想这样。。
我说,那要看“从浅还是从深”来说,
浅层的,先将“对方对我如此,我要怎样回过去“的着急挪在一旁,别让这些一开始就将自己从“美好的感受”中带走,
转而尝试去多感受,体会对方对自己的这份好,将心打开,有所触动,且能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沉浸其中”,享受如此的“对我好”,
有“感受和享受”,才会深一点的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可以去走近的美好”,动一点心,才会有吸引,有动力,有“引你也走向前,给到对方的”勇气。。
而深层的,便是“内观”了。
有阻碍,有执着的模式,有担心和惧怕跟着,这些由何而来?
“与人相处”的观念,扎根于何处?
一点点的追溯,一点点的开启,带着疑惑,沿着“自问”,去走入自己的过往,尝试着走的远一点走的深一点,看看“当年自己处在的状况”,和自己由此学到的“固有模式”的出处,
能看到,既是一切的开端。
能清楚,就会给到你一些平静与坦然,
而要如何去调整,
也许这里面既有“对过往遗留的调整”,也会有“对当下自我状态的改变”,
那,便是下一步会去探讨的话题了。。
但至少,你能“跳出来”懂得自己了,
对么?
能明白自己“一贯维持的模式”是怎样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它的背后又隐藏了多少内心的担心 ,而这份“担心”,真的有存在的必要么?
又有多少存在的必要,
是否它的“度”在不断的跨越界限,在原本还是会是“保护你”的屏障,而今却成为了“建立关系与情感”的障碍?
让你只能“走在一定的限度内,却再也不敢深入”?
也许,这些本身就可以让你好好的想一想了,
对么?
越能搞的明白,清楚,
想来,答案自会呈现。。
试一试吧,
祝好。
文章转载自525心理网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