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对于大众来说就像是“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对于人生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见解。根据余华老师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活着》就通过时代背景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坎坷悲惨的人生。今天小编就以自己的角度,带着大家去浅析一下这部由张艺谋导演,葛优,巩俐等人主演的电影——《活着》。
一、内容分析: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地主家出身的福贵,从小娇生惯养,哪怕是已经结婚了,出门依旧要下人背着。
这里不难看出,无论身处哪个时代,所有“含着金汤匙”出身的人都享有绝大部分优越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这个时期的福贵完全没有体会过人生疾苦,靠着祖上的基业衣食无忧,在他眼中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喝玩乐,充分享受生活给他带来的满足感,似乎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会伴随他直到死去的那一刻。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福贵”这样的人,他们从小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完全体会不到生活的苦和累,家里的“宠爱”让这群人找不到了活着的意义,即时行乐主义在当代年轻人心中更是盛行,还没经历过生活折磨的年轻人并不知道当下他们所养成的享乐主义正一步步透支着未来,哪怕是偶尔良心发现想要抵制自己的欲望避免自己的堕落,可短暂的理智终究战胜不了长久养成的欲望,人生的意义对于这类人来说就是身处迷茫之中。再回到电影,俗话说“保暖私淫欲”,尤其是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福贵,染上恶习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电影开头便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嗜赌成性的“败家子”形象
见福贵“人傻钱多”,赌徒龙二便联合赌场老板算计富贵,按满手印的账簿上记的全是福贵的赌账,不顾妻子劝阻的福贵仍是在赌场不走,怀孕的妻子“家珍”见福贵不知悔改,一气之下带着女儿“凤霞”回了娘家,福贵最终把自己家里的祖宅输在了赌桌上,这时的他虽然醒悟过来,但是为时已晚,白纸黑字上他自己的签名和手印,龙二也如愿以偿的得到了福贵的祖宅。
面对现实福贵的父亲只是淡淡的说了句“本以为自己可以死在这间宅子里”,没想到一语成谶,恨其不争的老父亲在拿着拐杖教训福贵时,一口气没上来,就这样死了。刚输尽家产,紧接着又丧父,这一连串常人看来可以说是让人生绝望的事情,对福贵来说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悲伤,因为最起码,他还活着。家财是身外之物,富有富的活法,穷有穷的活法,可以看出他对于物质生活并没有执念,有没有都是“理所应当”,父亲本就年事已高,迟早会有死去的一天,福贵心里也是早早的明白。总结这个时间段的福贵,就像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一样,他懵懂的知道自己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并不能影响他的生活,从这里开始,福贵便开始了他人生中有意义的“活着”。或许有些人会说,福贵骨子里就是一个“没出息”的人,其实并不然,这里我们假设福贵是个只知道享清福自甘堕落的人,所以对于父亲的死,他并没有表现出过份的悲伤,这样乍一看来,貌似说得通,可是后来家珍带着凤霞和有庆回来之后,他发誓再也不赌且直至影片结束,福贵也真的做到了不赌,为了生活他有屈就于龙二,面对龙二言语上的羞辱,福贵委屈求助的态度也展现了身为一个小市民在社会生存的智慧和法则。
龙二将搁置的皮影戏箱借给了福贵,从此以后,福贵与春生便四处奔走,以卖唱为生,勉强与家人过活。日子虽然贫苦,但是对于经历过家道中落,丧父的福贵来说,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在一起,就是最珍贵的。在小编看来,福贵最大的优点就是懂得知足,他没有沉浸在过去那种奢靡的生活里,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选择的是逆来顺受,他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抱负,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福贵和春生在外卖艺是被当成“壮丁”抓去战场上充数,这里的大背景便是解放战争时期,政权战争下,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被抓去充数的福贵和春生更是“九死一生”。
在战场上,福贵和春生遇到一个老兵,晚上三人挤在一起睡,侥幸没被冻死,老兵眼看战友伤亡惨重,不愿离开,福贵和春生为了活命只能离他而去。后来福贵二人被俘,解放军优待俘虏,给了福贵盘缠,放其回家,而春生选择跟随解放军。从这段不难看出,福贵一心想要回家跟家人团聚的心情,春生选择跟随部队,暗示着他是一个有志向和抱负的人,他敢于去尝试未知的人生轨迹,这恰恰与福贵相反,也衬托出福贵只想安安稳稳生活的心理。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像福贵一样,只要能安安稳稳的活着直到老死,就可以满足,又有多少人会跟春生一样选择为了前程去博一场未知的人生。福贵的选择看似“窝囊”,但其实身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无病无灾,一辈子安安稳稳的就已经是老天爷眷顾了,而春生的做法相对来说就是激进的,网上许多毒鸡汤都鼓励广大青年去创业奋斗,亦或者是追寻理想实现抱负,殊不知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有时候选择安稳并不代表着一个人怯懦,站在一个普通人人生的角度上来讲,图个安稳反而是最明智的选择。
在战场捡回一条命的福贵终于回到了家里,他刚到家门口,便看到凤霞在挨家挨户替人家打水,眼看女儿那么小就迫于生活出来做工,福贵心里五味杂陈。凤霞看着眼前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父亲,心里面满是欢喜,脸上露出了笑容让人看起来不由得心酸。
这时福贵转眼看到家珍背着还在襁褓之中的有庆,二人四目相对,孤儿寡母的辛酸顿时涌上心头,家珍眼中泛起泪光。
此时的家珍像极了现实生活中那些贫困地区的留守妇女,小编甚至是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母亲的影子,男人出门在外,家里的重担全都担在自己肩上,真实的上有老下有小,电影中的情节在经过导演和编剧的艺术化处理之后,只需要体现出人物的命运就行,而现实只会比电影更加悲惨。至此福贵迎来了自己中年时代的坎坷命运。
终于一家团聚的福贵过上了短暂的安稳生活,虽然日子贫苦,但好在一家人在一起,也算是幸福了。很快边来到了大集体时期,福贵在集体公社里为大家唱皮影戏加油鼓劲,家珍则继续做着为大家打水的活,在这里小编就不赘述影片中的一些细节故事,后面总结会为大家提到。
为了鼓励劳动人民的工作情绪,区长下来视察慰问,听说区长来视察,福贵让劳累了一天一夜的有庆去帮忙,有庆强撑着困意便去了,可是由于太长时间没休息,他到了以后在墙垛后面睡着了,此时区长的车不小心撞倒了墙垛,在墙下睡着的有庆被倒塌的墙面活活砸死,可怜的有庆,这一睡便是永远。
正在干活的福贵听到这个噩耗急忙赶来,看着眼前的儿子浑身是血的躺在地上,福贵难以接受现实,他一声声的呼喊着有庆,多么希望儿子能答应,可惜懂事的小有庆再也醒不过来了。家珍在知道有庆出事以后,哭喊着一路跑来,镇长怕母亲见到儿子的尸体难以控制住情绪,便让众人急忙把有庆抬走,可怜天下父母心,家珍甚至连自己儿子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在常人眼中,中年丧子,是最难以接受的悲惨命运,尤其是此时的福贵,生活刚安定不久,本以为可以这样安稳的过完一生,可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本就命运坎坷的福贵变得更加悲惨可怜。看到这里小编很是揪心,电影不是生活,生活比电影更悲惨,可即使如此,人们在经历了生离死别之后,依旧要向前看,命运的齿轮不停的在转动,我们不可能永远停在那个时间,所以明知命运会有很多的磨难需要我们自己去承受,可依旧要去面对,这便是“活着”的痛苦。
有庆坟前,区长打着绷带前来吊唁,在知道来人是撞死自己儿子的“真凶”时,福贵夫妇心中难以控制悲情和怒火,可当他认出,眼前这个区长就是自己年轻时分道扬镳的好兄弟春生时,福贵诧异了一下,向着眼前昔日的好友发泄出心中的情绪。命运有时候真的会跟我们开很大的玩笑,害死自己儿子的人竟是过命的兄弟,命运悲惨的氛围笼罩了福贵一家。家珍哭喊着质问春生,她难以接受,哪怕是一个素未谋面之人,可能都不至于让他们如此的痛苦,命运捉弄起人来真的是毫不留情,对于福贵一家来说更是无可奈何,害死自己儿子的人既是领导干部,又是好兄弟,于公于私,身为贫民的福贵也只能无能的咆哮和叹息。这便是命运的不公,像福贵这样的底层人民,对抗不了现实的残酷的。
时间转眼过去,两口子到了不惑之年,凤霞也已经长大。家里开始为凤霞张罗婚事,有庆死后,凤霞便是夫妻俩唯一的挂念。终于在老镇长的介绍撮合下,凤霞嫁给了工人,万二喜。
婚后二喜对福贵两口子十分的孝顺,转眼间到了凤霞生产的日子,医院里全是年轻的大学生,由于大背景是文革时期,好的医生全部被打成“反革命”关进了牛棚,为了凤霞,二喜从牛棚里拉来了饿得半死不活的王医生,福贵看王医生可怜,便上街买了几个馒头给他,这时产房中凤霞顺利生产,一家人激动万分,就在这时,凤霞突然产后大出血,年轻的学生顿时慌乱起来,医院走廊里瞬时乱做一团。
家珍在女儿的病床前,焦急的握着凤霞的手,她知道女儿此时痛苦而又无助,凤霞不会说话,让本就艰难的手术过程恶化了。二喜慌忙的去找王医生,可是此时的王医生因为饿了太久,一口气吃下了太多的馒头,噎得床不上气来,家珍慌乱中提议给他喝点热水,谁知道,就是这一口热水,让王医生瞬间胀得起不来,就这样,凤霞最终因为医疗事故,去世了。这段情节重点在于反映当时社会的问题,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都人心惶惶,可怜的王医生,无知的大学生们,错的不是他们本身,究其根本,凤霞的死是当时社会的悲剧。到这,本片中的悲剧氛围已经彻底感染了观众,观众的情绪被彻底调动,为接下来的悲剧埋下伏笔。
不久后家珍去世了,二喜在事故中也丢了性命,整部剧就剩下福贵和自己年幼的小外孙,爷孙俩相依为命,在坟前,福贵给自己的外孙挨个介绍叙说,此时的他说得云淡风轻,让人看起来揪心,福贵的命运如此的悲惨,可是他却依旧坚持的活着,面对一出出人生悲剧,唯有福贵一个活了下来,有人说,如果这些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可能早就崩溃想不开了,可惜现实中没有如果,我们也不愿意去想象自己的命运会像福贵一样坎坷。
二、深层含义分析:
看完整部电影,相信每个人都会为福贵悲惨坎坷的命运而感到同情,现在我们来看看那些隐藏在剧情悲剧背后的原因。
悲惨命运的成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社会悲剧,二是认为悲剧。先来讲社会悲剧,前面内容分析中,我忽略了一些小的细节故事,并不是它们不重要,而是在这里提起能是影片表达的含义更加深刻。首先,我们带着时代背景去看待影片中的悲剧,就不难发现,很多事情,对于福贵来说都是无可奈何的。比如说被迫参军,当时正值解放军与国名党反动派的决战时期,战争背景下受苦的总是老百姓,这也是导演在创作影片时传达给观众的想法;再有就是和平时期福贵的心理历程,土地改革阶段,打倒“地主阶级”,福贵眼睁睁的看着龙二被压着游街示众,最后被枪决,这更加加深了福贵心中做一个贫民的思想,他深知只有一个普通老百姓,才能在这变化多端的社会发展中活下去,也正是这种甘心躲在底层的心理,间接造成了福贵接下来的人生悲剧;还有就是凤霞的死,这段的时代背景相信不用我多书大家也都知道,这可以算是影片中批判社会变革导致悲剧的最高潮阶段,“盲目无知”的女大学生,可怜的“反动学术权威”王医生,这些本来与福贵一家毫无关联的社会问题,最终导致了凤霞惨死;最后一点是我一直没有提到的“皮影”,它贯穿影片始终,从开始福贵的爱好,到赖以生存的工具,大集体时期的贡献,最后到“大炼钢”时期,抽出皮影里面的铁去“炼钢”,讽刺的剧情实际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民的无知和愚昧,这便是影片中最大的社会悲剧,一人愚昧是人的错,大众愚昧,又是谁的错呢?说完社会悲剧,我们来聊聊人为悲剧,福贵本身并不是一个缺点太过于严重的人,青年时期的他虽然好赌,但是在输光祖宅,气死父亲之后,福贵便改过自新,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为的悲剧既是发生了,也会很快被纠正,毕竟我们个体的控制能力还是可以创造一定的价值的。其次便是有庆的死,其实有庆的死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福贵让如此劳累不堪的有庆去参与区长视察,间接原因便是当时鼓励全民大生产,社会“激素”下导致人民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错误,最终酿成灾祸,既然把它归类于人为悲剧,我们还是要重点说说人为因素,纵观有庆的死,负主要责任的有两个人,一是区长“春生”,二是福贵自己,春生开车不小心撞倒了墙,砸死了有庆,这个既让人意外又讽刺意味十足,因为剧情中有过介绍,春生是跟着解放军参加队伍,为解放军开车,最终解放后论功行赏而当上了区长,然后一个靠开车走出人生巅峰的人,竟然会失手把人撞死,这难道不是讽刺么?再有便是福贵,他本甘心当一个跟随社会的贫民,一家人便会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可是正是因为他的这个决定,让有庆葬送了自己性命,有时候,人真的不能执着于自己固有的观念和想法,相信福贵也后悔过,假如他没叫醒劳累的有庆,自己的人生会不会就不用那么悲惨。
无论是社会悲剧还是人为悲剧,最后归结起来都是命运对于福贵的戏弄,就像是影片中的皮影一样,我们也一直被命运操纵着,剩下唯一的,便是一直活着。
三、总结:
原著小说里的福贵比电影中更加悲惨,而我们影片中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结合时代背景的变化,把人的命运跟时代和自己本身牢牢的绑定到一起,让我们在叹息命运无常的同时,真正明白活着的意义——为了活着而活着,只要活着就要一直不断的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和部署,无论悲惨还是幸福,而命运便是活着的人对于这人生的总结和感悟。
作者:Taunter
文章转载自知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