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24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焦虑高考焦虑

高考心理现象

随着高考的临近,很多同学学习效率开始下降,有时甚至是“刀枪不入”。什么也装不进去,什么要点都记不住,做了题后回想做了什么也是模糊不清,心里很是着急。

 

其实,这是一种“心理饱和”现象。

 

“心理饱和”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做事情过程中会产生效率下降,韧性、耐力减弱等等,一些优秀学生也说:也不是烦躁,也不是没信心,就是学不进去了。这正是“心理饱和”现象的典型反映。

 

“心理饱和”不是说备考已经尽善尽美了,尽如人意了,高考再给几个月的时间也会有复习内容安排的。“心理饱和”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一般产生在临考之前,运动员的训练、特别是大赛前的训练也经常出现“心理饱和”现象,如果这个时候再去研究细节动作,再去矫正一些技巧偏差,运动员也会产生“心理饱和”现象。

 

学生如何克服?

 

如何克服“心理饱和”现象?提几条建议供考生参考。

 

适当减少学习时间,增加娱乐、锻炼时间。

 

学习效率、质量与时间有着很大的相关性,但是疲劳战术的效率肯定是低的。临近高考,状态是第一重要的,适当的休整非但不会影响学习效率,反而会提高效率和效益。保持愉悦的心情是克服心理饱和的最有效方法。

 

学习形式要有变化。

 

许多考生就是做题,越做“心理饱和”现象就越严重,其实备考越是临近高考就越要回归课本,因此不妨少做一点题,多看看《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多看看课本,改变一下方式。用思维导图把知识点进行整理。

 

“心理饱和”现象在各科上表现也有差异的。

 

凡是反应比较重的学科可以暂时少安排时间,反应比较轻的学科就多安排一些时间

 

抓住中低档试题

 

既可以突出重点又可以提高备考信心,效率和效益也会双丰收。少做、不做难题,努力避免“心理饱和”现象的加剧。

 

做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树立必胜的信心

 

现在复习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时间紧迫了,有些同学反而会感觉到自己似乎还有这样那样的知识没有掌握好而紧张。这时候应该作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我的成绩一向是好的,高考一定能成功。”或“高考成功,舍我其谁”。我不成功谁成功?

 

我相信高三的你们也一定听过无数的师长的嘱咐:“心态一定要好!”“心态崩了,全盘皆输”等等这样的强势鸡汤,

 

“积极乐观,相信自己”,这是高考取胜的第一要诀。

 

作者:夏丹娠

文章转载自知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