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9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焦虑高考焦虑

期中考试焦虑期:一半孩子在伪用功,一半家长在伪关心

迈入四月份,期中考试也开始提上日程。

 

眼看着即将迎来考试阶段,一方面孩子止不住的紧张,另一方面家长们的内心也很是忐忑。

 

通过上学期几次小测,家长们对孩子的成绩也有了大致的评估。孩子一直表现不错,家长自然跟着高兴,然而孩子成绩不尽人意,家长便是寝食难安。

 

焦虑的起因

 

最近,酷培就收到了这样一些留言。

 

有的学生觉得很委屈,“平时我也很努力啊,上课认真听讲、不停的刷题,怎么这几次考试,结果都不理想?”

 

有的家长很无奈,“对孩子已经尽心尽力了,除了学习上的事,什么也没让他操心。怎么他就是爱搭不理的,学习也不见起色。这样下去期中考试可怎么办?“

 

其实,家长和孩子都陷入了一种误区。

 

那就是孩子看起来很努力,家长认为自己真关心。

 

焦虑的本质

 

考试期焦虑的本质是不会学习。

 

每到考试节点,家长和孩子几乎都处在紧绷的高压状态下。

 

学校布置了一堆复习任务,孩子根本无从下手。先做哪个呢?是先复习自己擅长的英语,还是先归纳自己做错的数学题目。

 

家长需要到各种老师家长沟通群打卡,内容眼花缭乱。是先看着孩子默写英语单词呢,还是先帮孩子批改数学试卷。

 

不难发现,我们经常见到班级里部分孩子特别勤奋用功,每节课都是全神贯注的状态,从不喊苦喊累,只是埋头苦学。

 

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将来,更是勤勤恳恳,不放过任何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机会,下班了也会辅导孩子到深夜。

 

但是每次小测后,成绩却没有达到预测的程度。

 

孩子的努力,确实是成绩提升的重要因素。可学习方法的不得当,让努力变得徒劳无功。

 

所谓“伪用功”,就是指孩子们背了大量的单词公式,做了不计其数的练习册,却不知道哪些是自己的知识盲区,哪些是重复记忆。刷真题、做模拟,却连最基本的知识需求都没弄清楚,浪费了时间又一无所获。

 

家长的关怀,让孩子在忙碌学习的同时,有一丝喘息的空隙。可一味的批评与责骂,换来的只能是亲情的疏离。

 

多数的“伪关心”,都是打着“是为你好”的幌子,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把握不好善意批评与无端责怪的边界,稍微得不到回应,就疾言厉色,横眉冷对。如此循环往复,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

 

焦虑的解决方法

 

学生应该怎么做?

 

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为了应对期中考试的来临,充实的学习计划必不可少。在切合实际的基础上,适度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分配合理的学习任务。留给自己一定的闲暇时间,切勿急切的管理每一刻每一分钟,徒增执行的焦虑感。

 

2.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预习使孩子课前大体把握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带着问题去学习,提升听课效率。 在认真听讲过之后,及时的复习有助于强化记忆,查漏补缺,将知识融会贯通,变得系统化。

 

3. 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

 

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状态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学习方法也需要因材施教。在掌握了自己的学习规律后,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加以利用,期中考试一定可以势如破竹,不负众望。

 

家长应该怎么做?

 

1. 平常心对待孩子成绩

 

孩子的成绩不会因为家长的愤懑指责而提高,每次分数的高低,也并不能代表孩子的综合实力,应该合理的看待孩子的成绩。成绩优秀时,在给予肯定和鼓励的同时,应该总结经验,巩固所学知识; 发挥失常时,要及时发现原因,对症下药。

 

2. 引导发现问题

 

每一次考试后,重要的不是卷面上的分数,而是错误的地方。家长应该第一时间帮助孩子配合老师,对错题分类整理,归纳总结。同时结合知识点,进一步反思课堂内容,是否完全消化理解。

 

3. 帮助解决问题

 

通过发现问题,了解知识点的薄弱部分之后,勿要急于求成,妥善安排对应计划,有目标的逐一弄懂吃透。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考试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精于考试的学习机器,而是想要通过直观的分数表达,推测出孩子对所学知识的熟练程度。

 

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不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摆脱考试焦虑情绪,一步步接近梦想的殿堂; 每个家长都能端正心态,把目光放在孩子的发展潜力上,长远且全面看待孩子的成绩。

 

作者:酷培AI

文章转载自知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