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光线从窗口射进来,原本躺在黑漆漆的房间里的我,努力想坐起来,但是怎么也起不来,我试图抬头、翻身、动动手指,但是我不能,我仿佛被固定住,被钉在了床上。我想用力大吼一声,但似乎没法出声,我开始流泪,一直流泪……”
梦,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常常唤起人们的各种感受与困惑,是许多咨询师绝不会放过的“绝佳素材”。
当当事人把梦带进咨询室,你会怎样开启接下来的工作?或许你已有一套熟悉的工作方式,也可能你还没有一个明晰的工作框架,或者你其实有些拿不准该怎样理解当事人的梦……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个清晰有效的梦境工作模型——认知-体验模型,它由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著名学者Clara Hill博士整合多种理论发展而来。希望它能给你的梦境工作带来一些启发。
内容提要
01 做梦的人才懂梦的意义
02 探索:“画”出一场梦
03 领悟:梦在说什么?
04 行动:“梦醒”之后,能做什么?
认知-体验模型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只有做梦的人才能明白梦境的意义”。
Hill(2004)认为梦境是个体清醒时思想的延续。人们在入睡时继续思考白天的问题,做梦就是创造一个和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关的故事。
所以,梦境是十分个人化的,反映的是人们清醒时的想法、记忆、感觉和行为。这意味着,一个标准化的梦境解释不一定能帮助到当事人,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历。要想弄清楚梦境想传达什么,一定需要依靠做梦的人,化用一句俗语就是“解梦还须做梦人”。
这提醒我们,试着与当事人合作去理解梦,而非成为一个“解梦专家”。
运用认知-体验模型与梦境工作包括三个阶段:探索、领悟、行动(Hill, 2004; Hill & Spangler, 2016)。了解助人三阶段模式的朋友或许有种熟悉和亲切的感觉,这次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梦境工作中,这三个阶段又是怎样的?
探索阶段的目标是让当事人充分地探索梦中的意象或情节。许多梦都很长、很复杂,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讨论完,但是我们可以和当事人一起对几个关键意象或情节进行探索。以当事人为中心,倾听他们对梦的记忆和感受。
首先,让当事人身临其境地讲述梦境,比如“我走在一条黑漆漆的巷子里,突然看到一个陌生人,我就……”。如果当事人要讲述一个噩梦,记得保持谨慎,不要让这个过程超出当事人可承受的范围。
其次,询问当事人梦境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以获取更多背景信息。比如可以问问:“这个梦是昨天发生的吗,还是很久之前做的?”
然后,和当事人一起选取3-5个他们想要讨论的关键意象,这些意象可以是一个场景、一个物品、一个人或者一个时刻。然后对每一个意象按照“DRAW”四个步骤进行讨论:
00001. 描述(Describe):让当事人描述更多意象的细节,就像是用文字“画”出这个意象。保持耐心,让当事人有机会充分探索。
00002. 再体验(Reexperiencing):重新体验这个意象,然后询问当事人的感受。对于令人困惑的梦,可以请当事人沉浸在感受之中:“你现在感觉如何?”“在这种感受里待一会儿,告诉我会发生什么。”
00003. 寻找联系(Associations):寻找各个意象之间的联系,以及与意象联系起来的记忆。比如:“当你想到这个意象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你对这个意象的记忆是什么?”
00004. 现实生活触发(Waking-life triggers):找到梦境发生时,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经历或记忆触发了梦中的意象,比如:“这个意象出现的时候,生活中发生了什么?”
最后,如果在讨论这些关键意象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值得探索的意象,我们可以对它继续进行“DRAW”。
探索阶段可能会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但是最好不要催促当事人。在这个阶段,当事人有机会充分了解自己,而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对当事人来说,什么是重要的。
领悟阶段的目标是建构梦境的意义。强调“建构”,是因为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梦境“真正的”意义。正如前文所说,只有做梦的人才能明白梦境的意义。所以重要的是,让当事人自己通过情绪、想法,以及和意象有关的记忆去理解梦境,而不是由我们将解释“灌输”给当事人。
首先,我们可以和当事人一起把已经了解到的信息汇集在一起,仔细倾听当事人对这些信息的思考,重点关注当事人可能忽略的感受和联系,以及一些可能不那么合适的解释。
其次,如果当事人感兴趣,可以问问他们是否愿意在其他水平上探索梦境的意义,包括体验本身、现实生活以及内在人格动力三个水平。如果当事人选择了其中一个,可以先从这一水平开始探索。
00001. 体验本身:通过梦中的经历与体验,理解内心的渴望、恐惧、怀疑……
00002. 现实生活:梦境怎样反映现实生活?
00003. 内在人格动力:从梦反映自我的一部分,反映童年期的矛盾冲突,以及反映灵性-存在议题等方向理解梦境的意义。
当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也会对“梦境的意义”有一些想法。分享这些想法的时候要小心谨慎,因为这可能源于我们自己的经验。可以试着说:“如果这是我的梦境,我可能会想……,但我不确定这适不适合你”。
最后,在探索了很多想法之后,让当事人进行总结,试着思考:此刻,他们的梦可能在告诉他们什么;他们对自己有了哪些了解;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收获了什么。
行动阶段的目标是帮助当事人将领悟化作行动。通过探索和领悟,当事人可能有了一些想要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我们的目标不是“迫使”当事人改变,而是与他们一起探索,他们是否想要做出一些改变。
首先,还是从梦境开始,我们可以询问当事人是否想要以任何方式改变梦境。他们想保留哪些部分,想改变哪些部分,想如何重写梦境?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为当事人赋能,因为这让他意识到自己是梦境的创造者。
其次,重述当事人想要改变的部分,询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如何改变。比如“你说,在梦中你想反抗你的丈夫,我想知道,现在,在现实生活中,你会想要怎样做”。如果当事人描述出了渴望的改变,我们就可以和他们一起看看怎样实现这些改变。
然后,和当事人一起纪念这个梦,让当事人记住自己学到的东西。比如画一幅画提醒自己,种一棵树纪念自己将要做出改变等。我们还可以和当事人一起为梦起一个标题,让相关记忆更加突出,比如“我生命中最糟糕的一天”。
最后,可以请当事人评估这次与梦境工作的过程:哪些部分效果好?哪些部分没有太大帮助?现在对梦境有什么感受?
梦境工作的认知-体验模型提供了一套整合的方法,具有很好的理论上的包容性。咨询师不必拒绝或者改变自己原本的理论取向,就可以将这个工作框架应用于咨询实践。
同时,结合当事人的需求、特定类型的梦境、咨询师的个人风格等因素,咨询师们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工作方式。
作者:东方明见心理
文章转载自知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