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深圳,男孩,9岁,从狂躁父母到相对和谐,历程艰辛,复盘总结下。
8岁前的状态:
- 学习上一点风吹草动就觉得天塌了,比如考试分数低、作业不会做、跟好学生差距大。
- 一厢情愿报班,并且及其功利和攀比。
- 孩子不按照机器人般的好孩子路线发展时,对孩子打骂。
- 强迫孩子服从我认为健康的生活习惯。
- 几乎不和孩子平等、静心交谈。
现在的状态:
- 学习上,写作业不用催,自己可以自律完成。作业不会时候,我这边有求必应,无求不管。
- 报班会跟孩子商量,现在报了足球、羽毛球、街舞。从卷才艺变成卷体育。
- 孩子有个性、有想法,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多说,用行动潜移默化。
- 让孩子自由发展,比如,不吃早饭,也不会唠唠叨叨,只会告诉一句不吃早饭的危害,有兴趣自己去查资料。
- 挤出每分每秒和孩子相处,有时甚至是静静的走路,不说话。交谈也心平气和,各抒己见。
感觉是一种良性进化,怎么发生的呢。三个方面吧。
- 人到中年,自知了。承认自己的缺点、局限,推己及人,也承认自己孩子是普通人。不会过多强行干预孩子的人生,但是会影响孩子的三观,尤其是最底层的世界观,带他去看各种地方,可以是风景名胜,也可以是熟视无睹的普通地方。
- 开始轻言传,重身教。比如读书,为了让孩子读书,我自己读了好多书。坐地铁在读书,睡觉前在读书,甚至上厕所都拎一本书。惭愧,本来刚开始是演戏,结果自己真的也爱上阅读了。偶尔让他看看我书本上有意思的事儿,偶尔给他秀一秀自己渊博的知识。还花了重金把客厅沙发扔了,改成了书房,其实也就买了个大书桌和一排书柜。
- 读到了一个故事,《种树郭橐驼传》,中心思想是:了解树的习性,提供树需要的环境,剩下的都交给树自己生长。
当今时代,非上流阶层,生存条件越来越苛刻。孔子建立的以仁礼为基础的有序社会经过科技加持恶化,秩序感越来越强,仁礼越来越退化,所以生存环境将一代不如一代。可以预知的是心理问题将越来越多,上升通道将越来越窄。这种大环境下,作为父母能给孩子什么呢,我想了很长时间,我的想法是:给他强健的体魄,丰富他三观中最底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靠他自己),形成独立人格,做个有趣的、有思想的灵魂。因此我近一年、还有余生都会按照这个目标来践行自己的教育行为。
文章转载自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