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婚姻情感婚姻情感

“恐婚”怎么办?

1. 分清你在“恐婚”的形式下,真正恐惧的是什么。

首先,你需要区别自己是真的选择放弃结婚这种方式,不受制度的束缚,还是不敢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不敢爱一个人。你还要区别问题出现在哪里:是你和某个特定的Ta出现了亲密关系上的问题,还是结婚这件事本身就让你恐惧?

Curtis(1994)提出,当你不能识别你所恐惧的东西是什么的时候,可以试着抓住那些害怕的感觉,将你害怕的东西具体化,这样才能一个个地解决它们。

2. 婚姻的确需要深思熟虑。

恐惧婚姻的反面,并不是脑子一热就去结婚。研究表明,在决定的那一刻你是否深思熟虑,会影响之后的婚姻质量——那些在结婚前经过仔细思考的人,日后的婚姻更加美满。冲动虽然浪漫,却不可靠(Rhoades, 2012)。

Rhoades(2012)的研究针对418个18-34岁的被试进行了5年的纵向研究,比对了他们结婚时的状态(是做好准备,还是仓促决定),婚礼的规模和准备工作情况以及之后婚姻的幸福度。结果发现,那些经过慎重考虑而做出确定关系的决定的人,比通过随意性行为(约炮)而确定关系的人,婚姻质量更高;在同居和结婚之前,双方曾经讨论过这一决定并达成共识的人,比那些觉得一切只是“顺其自然”地结婚的人,婚姻质量更高;有意识地给这段关系下定义、有计划地推进婚礼安排的人,比关系定义不明、婚礼安排仓促的人婚姻质量更高。

研究者认为,这说明针对婚姻的决策会影响到之后的婚姻满意度:在婚姻这样的人生重大事件上,以更积极、更负责任的的心态去做决策的人,更容易获得满意的婚姻,它可以帮你抵御一些未知的变数。

3. 不结婚也可以是一种选择

抗拒婚姻有时是一种选择,因为在现代社会,你和一个人保持亲密关系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

曾经,如果你要付得起账单、生养小孩,你就必须结婚,和另一个人共同负担这一切。而在现代社会,个体经济独立,尤其是女性的经济独立后,婚姻不再是实际生活的必需品(Coleman et al. 2007)。在“这个时代的婚姻是更好,还是更差了?”一文中,我们曾提到过Cherlin的婚姻发展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制度婚姻(1850年以前),主要停留在基础的共同生存需求上;第二阶段是友伴婚姻(1850-1965年),婚姻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亲密和性的需求上;第三阶段(1965年至今)是自我表现婚姻,在这一阶段,婚姻的制度色彩前所未有的弱化,人们开始更多地将婚姻看成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

在最后一个阶段,年轻人婚姻观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他们对婚姻的期待提高了,不愿意再迫于种种原因而待在一段并不那么完美的婚姻中,由此造成了结婚年龄的延迟。

当婚姻的制度色彩弱化以后,人们也不再以单一的名词或身份来定位彼此。“与过去的恋爱-结婚单一模式不同的是,现在处于成年早期的年轻人选择不遵循已有的社会规范,而是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建立浪漫的联结。” 密苏里大学的Tyler Jamison说。

有的人会和伴侣选择长时间的同居关系,但不以婚姻来约束自己。

文章转载自知乎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