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钱
孩子的第一个 offer
大概从四五岁,孩子懵懵懂懂有“钱”的意识开始,荷兰家长就会给孩子人生第一个 offer——通过做家务来获得一定数目的酬劳。数目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周得到的“工资”大概是年龄的一半,比如 Leo7 岁,每周就可以得到 3.5 欧。什么概念呢,大概就是可以买 3 条面包;或者去冰激凌店吃 3 个冰激凌球;或者犒劳自己买个小玩具,总之不多不少,是个可以让孩子稍微开心一下的数目。
每个孩子的家务安排,都会用日程表的形式写在门厅的黑板上,孩子们做完了,会自己去打钩,每周五晚上固定发工资。Leo 小朋友的工作是每周二到周五晚饭后收拾餐桌,周六打扫自己的房间,包括收拾玩具、吸地板以及把脏衣服扔到脏衣篓里等。
所以,对于荷兰孩子来说,做家务是认真的;对于家长而言,发工资也是认真的。
你想赚外快吗?
有一次,几个邻居小朋友来敲门,问我们有没有空的饮料瓶,他们想去超市换钱买水喝。我们给了之后觉得有点儿不对劲,这不是助长孩子们不劳而获的恶习嘛!于是眼看他们又敲开了邻居家的门,邻居同样先是问,要空瓶子做什么?接着说,“我没有理由给你们,这样吧,你们帮我把门口的杂草清理干净,我考虑下要不要给你们”。成交!大概 10 分钟之后,几个小朋友拿着邻居给的空瓶子开开心心地走了。
用邻居的话来总结一下:不要让孩子们觉得钱是很容易就得到的,也不要让孩子有“乞讨”的感觉。如果你想赚钱,那么你就必须要有所付出。而且,对于小朋友来说,自己“能”赚钱比别人施舍更开心。
关于礼物
喜欢才最重要
荷兰是一个非常热衷于生日 party 的国家,自从 Leo 上了小学,小朋友的生日 party 几乎每月都有,所以,开始毫无经验的我经常为买什么礼物头痛。直到有一天,一个小寿星的妈妈跟我说,她的儿子在玩具店挑了一些玩具,如果我不知道买什么礼物,可以去选一个他自己挑的玩具买单。我内心想:这也行?后来才知道,在荷兰,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做法,玩具店有很多贴着小朋友名字的购物筐,里面都是小朋友自己挑选的礼物,你可以从里面挑一个,保证小朋友会喜欢。如今,我也习惯了别人问我:“Leo 想要什么?”“乐高就行,谢谢!
你愿意拼单吗?
也许是 party 太多了,荷兰人一般送的礼物都不贵重,通常都是一些小礼物。如果想买个大礼物怎么办?拼单啊!第一次被一个家长拉住问愿不愿合伙的时候,我是一脸迷茫的,我没听错吧?还能有这种操作?家长解释说,她自己买的话,太贵重了,会比较扎眼,而且对方也会有还礼的压力。
关于二手物品
物尽其用是最好的归宿
Leo 出生之前,我们是典型的新家长——所有的东西都必须买新的,而且要在能力范围内选最好的品牌。长大之后,看着一堆堆没怎么动过的新衣服、新玩具欲哭无泪,终于相信了朋友说过那句,“宝宝都没穿几次,跟新的没区别!”我也开始真诚地希望能把这些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了。后来因为搬家,送的送,卖的卖,到了女儿出生的时候,我们很坦然地接受了朋友的很多二手物品,而且还会偷着乐,因为省了好多钱啊!
你想交换吗?
夏天的傍晚,经常有小朋友拎着篮子来敲门,问想不想交换玩具。如果篮子里有喜欢的,可以拿自己的玩具来换。学校也会定期组织这种活动。家长可以把孩子不需要的玩具、旧衣服、鞋子等带到学校,如果恰好有你家宝宝需要的,就可以拿走,剩下的统一捐给红十字会。
荷兰,人的“精明”值得学习
真是一个让商家想哭的国家啊!虽然听起来很好笑,但其实荷兰人这种“精明”的生活模式,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
首先,荷兰父母会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人”来看待,他们对孩子更多的是平等、尊重,但不溺爱,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家里的普通一员,而不是被围在中心万众瞩目的小太阳。一方面解放了父母自己,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孩子,让孩子懂得有劳才有得的道理。
其次,这种对孩子“节俭”的模式不但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成本,也让孩子们不容易产生虚荣心而攀比。
最后,看似太过直白的人际交往模式,也为他们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多陪陪家人。荷兰人有全球最短的工作时间,却拥有全球第四的创造力。
现在,或许可以考虑给娃一个 offer?
文章转载自知乎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