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很熟悉刺猬法则,经常听人说起刺猬的寓言故事,靠得太近了,身上的刺又会扎痛对方,离得太远,又冷得受不了。这个故事适用于生活中夫妻双方、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的相处,我们都会努力地调整距离,相互磨合,达到一个最佳状态。但是,我们还是会发现,有些夫妻磨合了一辈子,还是吵吵闹闹矛盾不断,有些朋友交往了一辈子,还是难以相处,好不尴尬。那是什么影响了人际关系呢?其实,造成这种不适和尴尬,都是因为我们“越界”了。
0~7个月的婴儿是无法分辨自我与外部世界的,这个时期的我们没有边界感,我们会觉得世界就是我,我就是世界,自我与外界的客体混在一起,妈妈跟孩子处于融合共生状态,妈妈是我,我是妈妈,母子之间是没有边界的。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开始分化,母子一体逐渐分化为妈妈跟孩子两个独立的个体,成长就产生了分离,产生了心理空间,有了尊重与自由,有了个人隐私。母子之间也就有了边界,包括身体的边界和心理的边界。因此,要真正解决人际距离的问题,必须有一个规则固定下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是边界。 有了边界才可能建立长久愉悦的关系。
但是,在现实生活,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越界”行为。我简单整理和罗列了如下几种:
1.“控制者”:
控制者的本质是“古老自体”,在心理上还残留着原始夸大的部分,就像婴儿呆在妈妈的子宫里一样,可以无所不能,其实就是没有边界感的人。他们喜欢把家人、朋友、下属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或工具,像使用自己的手脚那样使用别人,并且希望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总是千方百计否定别人的能力,打击对方的自主性,使他丧失自我,乖乖地服从控制。
2.“入侵者”:
这些人从小没有“规则”意识,不会有边界的概念,会随便闯入别人的私人领地,侵犯了别人的心理空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在家里往往会穿着睡衣会客,到别人家里会用别人的牙刷,随便进入别人的卧室,翻别人的抽屉,看别人的日记、 查别人的电话记录,外出的时候衣着过分暴露、借别人的衣服穿等。这些表现还处于类似婴儿时代的母子一体状态:你的是我的,我的是你的。
3.“拯救者”:
拯救者的核心特征就是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过分热心,过度干涉别人的事情,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往往会呈现出救世主的“好人”形象,也往往会把自己弄的很辛苦,甚至很悲惨。在拯救型的母亲身边,一定会有依赖型的孩子。许多母亲并没有随着孩子的长大而改变这种行为模式。她们继续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替他做所有的事,插手他的学习、工作、生活、交友、恋爱、婚姻。
4.“依赖者”:
把责任交给了别人,要求别人对自己负责。我们见的比较多的就是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甚至读大学了还会说妈妈做的菜不好吃,买的衣服不漂亮,还怪罪父母。有一个极端的例子,网传一个男子49岁了还找不到老婆,就把亲生父亲给劈死了。“依赖者”小时候依赖父母或哥哥姐姐,结了婚以后则依赖配偶,或者同时继续依赖父母,甚至对方的父母。
5.“讨好者”:
通过讨好的方式得到别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其实是人际界限不清的表现,也是对自己的背叛。为了揣摩别人的心思、了解别人的兴趣,迎合别人的心理,做一些能够让对方开心的事。例如小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照顾,让自己得到爱和表扬,于是自然的去迎合父母、讨好父母。一个习惯了讨好的人,必定是长期压抑了真实的自我,内在分裂与痛苦的人。
好的人际关系源于清晰的边界,在关系中获得滋养,获得健康,获得幸福;糟糕的关系一般都是边界出了问题,不仅仅会毁了关系,还会让人痛苦一生。
文章转载自525心理网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