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刚看完《一句顶一万句》,书是不错,就是看的有点吃力。说是吃力,不是因为作者写的是文言文,或者是用语多么高深,主要是时间碎片化,所以看的断断续续的,花了好几天时间才看完。
不过这样倒也有点好处,隔天看,还得接前面的剧情,有时候空闲时还可以再砸吧一下嘴巴,想想看了啥,是个啥意思。
得,看了一本书,说话都随着作者去了。
舌头捋直好好说话哈。
我初次看这本书的时候,第一印象是,“好乱”,一会儿是私塾的老师老汪,一会儿是老杨,老杨的朋友老马,老杨的儿子杨百利,杨百顺,杨百业,老段、老裴......出场人物太多,我倒分不清主角是谁,也不知道作者想要描述个啥。
咱也不知道哈,就接着往下看,看着看着,就觉得作者老厉害了,先是说到河南梆子,接着又说因是第三个县长爱听锡剧,从而引来了锡剧,说出这剧与那剧的差别,还是个行家眼光,更不用说描述那个年代人物的背景、身份、言语、思想,就觉得作者厉害。
接着呢,又觉得作者差那么点意思,为啥呢?因为他说话绕啊。
于是就停止看书,看看真人访谈,发现作者本人说话也是一个“绕”,就如他在书中所写一样,“由1个事说成8个事,1个事好管,8个事就不好说了。”,所以呢,就不太喜欢他这“绕”。
不喜欢归不喜欢,可是作者写的太好了,环环都带着“钩子”引着你往下看。
看着看着终于明白讲的主角是杨百顺,眼见着杨百顺跟着剃头师傅想当徒弟没当成,跑去给老曾当了杀猪的徒弟,又因为自己一点小心思说漏了外人让人传了话,被师傅撵走了;又跑去染坊当挑水工,谁知又大发善心放了东家的猴子“银锁”又失业了;接着跑去给传教士老詹当徒弟,名字也被老詹改成了“杨摩西”。当徒弟也不是真的想传教,而是想让老詹给找个谋生的事由,于是老詹给找了竹业为生的老鲁,白天当徒弟晚上还当徒弟,由于晚上要听老詹传教睡不踏实,白天尽劈坏竹子,又一天劈坏了十几根竹子,老鲁忍无可忍就将他撵走了。
没地儿去的他开启了挑水的生计,机缘巧合扮演了社火中的“阎罗”,被县长看中成了“公家人”给县长种菜园子去了。也由此被成了寡妇的吴香香看中,成了她制衡前夫家人的“入赘丈夫”,改名“吴摩西”。
可惜的是,没有过几天好日子,听了吴香香的话去太原贩葱,谁知半道得了个“便宜”葱提前返家,却撞破了吴香香与邻居老高的“好事”。更可气的是,事发前他还当老高是知心人,常说起吴香香不待见自己的话来。
待他起了个小心眼,接了老高回娘家的妻子回来,出轨的二人带着细软逃亡了。
留下了吴香香的馒头铺和她前夫5岁的女儿“巧玲”。本来吴摩西也和吴香香说不上话,倒是和“巧玲”能说上话,吴香香在不在家都不影响他的生活,所以他也佯装着伤心难过,。
可是架不住吴香香的前夫爹和吴香香亲爹的质疑,万般无奈带着巧玲踏上了寻妻之路。
本来只是做戏,也不是真找,计划在客栈待够十天再返回,谁知第十天早晨,吴摩西跑去外面想心事,孩子让这几天混了个话熟的贩老鼠药的拐走了。
这下“假找”变成了“真找”,找着找着,假意要找的吴香香自个儿跑出来让他给瞧见了,而真心想找的巧玲却找了一圈没有找到。
这又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饭碗,没脸回延津馒头铺了,就坐上了火车,最后逃出了河南地界。
火车上被人第一次认真的问起名姓时,他想想自己这半辈子经历的曲曲折折,从“杨百顺,到杨摩西,再到吴摩西”,想起自己最初的梦想就是想像喊丧的“罗长礼”一样当个喊丧的人,就说自己是“罗长礼”。
上半部到此结束。
接着,下半部“哐当”一下扯到了“牛爱国”身上。
看到后面才知道,这牛爱国不是别人,正是被拐了的巧玲,改名叫“曹青娥”的二儿子。
这个孩子也是个倒霉蛋,姐姐好心介绍了姐妹的妹妹庞丽娜给他当妻子,谁知因他常年在外拉货,本来就和妻子话不投机,妻子竟和照相馆的小蒋搅和到了一起,说是搅和倒也没有抓个正着,只是疑心,他找朋友说道,朋友说“这样的事,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于是他就不去疑心。
他不疑心,却让小蒋的妻子逮了正着。
因着这事,他和妻子庞丽娜更是二心,倒是小蒋一家和好如初其乐融融。
刚开始他买鱼做鱼,做家务,擦皮鞋讨好妻子,就是没打算离婚,也是听了朋友的话,想的“耗着”,他后来又跑到外地去拉货,无意间遇到了“老李美食城”的李昆,成了好兄弟,撬了兄弟的年轻老婆章楚红,只因二人能说到一起。由此也理解了自己的妻子庞丽娜。
谁知,他婚还没有离,妻子又跟着自己的姐夫跑了,这下是庞丽娜的姐姐追上门来,让他去找人;自己的姐姐和姐夫也让他去找人,还说不找沁源县就待不下去了。
牛爱国并不想去找,也是假找,但是也没有地方可以去。就想起了吴摩西,就是想知道他和吴摩西一样的假找人,那么到底要不要回家乡沁源呢?
后来,倒是吴摩西儿子罗安江的妻子一句话提醒了他: “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于是,牛爱国就想通了,去找人了,这次是真找,找的不是假心假意的妻子庞丽娜,而是真心实意能说上话的章楚红。
《一句顶一万句》里,经典的句子很多,比如上面那句“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书里的吴摩西懂这个道理了,所以他虽然想带一句话给巧玲,但是也没有真的想带到,不然不会在临死时才交代儿子。
曹青英也想问吴摩西一句话,但是也不真问,一是怕答案太伤心,二是她也懂得日子得过以后。
但是两人到了临死了,却又较真起来,说到底还是放不下彼此的真情(PS:父女情)
两人想说啥?作者没有说,但是聪明的你一定已经想到了。
牛爱国和章楚红分别前,章楚红说“你要敢带我走,我就有一句话要给你说。”,牛爱国问是啥话,章楚红说“我回头再告诉你”。这一别这话就再没接上。
看完这本书,明白了这样几个道理。
1. 你一心想让人给你出主意的,主意未必是真心替你考量,也未必真的就能帮到你。倒是你自己“想占个便宜,遇事自个儿拿不定主意,想借人一双眼”。
2. 你怨声怨气找人说的牢骚话,最后都改头换面的传到了事主的耳朵里,闹个大误会,砸了自己的营生。所以有个“牛被传言杀死的” 小故事,就说的很有道理。
3. “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我们都知道要活在当下,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4. 人是一个怕寂寞的生物,需要一个“能说上话”的人,例如吴摩西和能说上话的“巧玲”,宋解放和能说上话的“百慧”,庞丽娜和能说上话的“小蒋”,牛爱国和能说上话的“章楚红”。
所有的家庭矛盾也因“说不上话”而起,也因“能说的上话”而落。
能说上话的都不是那个该能说上话的人。
得,这话说的我自己都绕。
5.一个人的悲哀不在于其他,而在于“大事不过脑子,小事犹豫不决”。
还是推荐大家有机会看看这本书,书确实非常不错,不论是故事,还是作者想表达的那些个道理,真心不错。
我所列举的上面的几条,只是我自己的心得,但是这本书的美妙不仅仅在于故事情节,也不止步于反映那个时代那些人的思想,还有很多的东西,都需要你自己慢慢挖掘。
最奇妙的是,他明着给你讲故事,绕着给你讲道理,最后还让人感觉他在“喷空”,看完以后还意犹未尽,还想不停的琢磨。
我是小禾,一直在努力的人生中奔跑,谢谢大家的关注。
参考资料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作者:小禾笔记
文章转自知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