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乐记》中有这么一句:“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 孔颖达这样注解这句话:“子谓子爱,谅谓诚信,言能深远详审此乐以治其心,则和易正直子爱诚信之心,油油然从内而生矣。”
这里“致乐”就是专心致志地沉浸在音乐的创作、学习或者聆听当中;治心:就是人的内心受到影响,情绪得到抚慰;“易”是平和平易,“直”是正直,“子”是指慈爱,“凉”是诚信和信任。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深入地欣赏音乐,那么人们就容易产生平和、真诚、信任、友爱等美好情感,这些情感会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来。再简单用一这句话概括其意就是:通过欣赏音乐可以治愈人的心灵,使人变得善良、正直、真诚和信任他人。
所以说,中国古人特别重视音乐对人的教育感化的作用,要成为一个又修养的人,培养对音乐的爱好,接受美好音乐的熏陶是一门人生必修课。当一个人产生负面的情绪时,去听听音乐,一定会化解掉负面情绪对自己身心的不良影响,从而获得更美好的生活体验。现在我们就理解了,为什么在中华传统的教育思想里,把“乐”看作一门特别重要科目的原因了。
作者:CJMFGT
文章转自知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