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22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剧心理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为什么一个人会陷入到追剧之中无法自拔呢?

蔡格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了解一下?

这个词儿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人们对于未完成的事情记忆更深,并且本能的想要补充空缺。[1]

而编剧们显然都深谙此道,每一集都给你留个钩子:

「凶手是谁?」

「他们会不会在一起?」

「下一集会不会反转?」

然后你的大脑就开始疯狂呐喊:「就一集!再刷一集我就睡!」

再然后,天就亮了。

 

你再看看,现实是个什么情况?

现实是个最无聊的烂编剧,你每天上班、吃饭、睡觉,

没有反转,没有高潮,连个像样的反派都没有。

相比之下,剧中的人物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

矛盾激烈、感情充沛、冲突不断。

你当然超喜欢在里面啦!

 

现代人越活越孤独。

朋友?大家都很忙。

家人?可能比你还焦虑。

恋爱?算了吧,约会软件上那一溜头像,都是公式般重复着同样的剧本。

但是剧中的角色可不一样,他们永远在那里,不会放你鸽子,不会对你失望,更不会嫌你穷。

你可以跟着他们哭、跟着他们笑,你可以把自己当成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拟社会关系(Parasocial Relationship)」[2]——你可能把虚构的角色当成了你真实的朋友。

可悲的是,这种关系是单向的,你对他们投入了感情,他们却连你的存在都不知道。

 

现代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效率高。

你点的外卖30分钟就到,短视频15秒一个,连恋爱都是快餐式的。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谁还愿意等待?

电视剧正好满足了这种即时快感的需求。

你点开一集,立刻能获得情绪刺激——紧张、兴奋、感动、愤怒……

打包上门,立等可取。

可现实中,你想升职加薪?等吧。

你想找到真爱?等吧。

你想改变人生?等吧。

电视剧不会让你等,它把那种虚假但美好的成就感硬生生塞给你。

你看完一部剧,就像是完成一项壮举。

尽管你可能只是在沙发上消耗了几十个小时的生命。

 

所以,追剧,错了吗?

说起来,我并没啥资格来评判别人。

我虽然不怎么追剧,但我是P社玩家。

「再来一回合」的诱惑,比追剧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得赶紧给这篇文章收尾,好去完成我那局没打完的《群星》。

说实话,谁不想逃避现实。

房贷、工作压力、人际关系……

现实就是块湿透的抹布,沉重的压在你的身上。

谁都想要找个避风港,给自己好好疗伤。

追剧本身不是罪,问题是,你要用它来填补什么。

如果只是为了放松,那没问题。

如果是为了逃避现实,那现实的问题不会因为你看完《纸牌屋》就消失不见。

如果是因为孤独,那屏幕中的那些角色,也永远不会真正拥抱你。

 

所以,解决方案不是强行戒剧,而是找到比追剧更值得投入的事情。

比如,去培养一个能让你进入心流状态的爱好,像是画画、运动。

比如,去实现一些你现实中的小目标,比如读完一本书,学会一项技能。

当然,如果你就是喜欢葛优躺舒适的看剧,那也行。

但至少,不要让虚构的故事成为你人生的全部。

毕竟,现实再烂,它也是你的。

电视剧再精彩,它终究是别人写的剧本。

而你,才是你自己人生的编剧。

与君共勉。

 

 

作者:解磊

文章转自知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