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16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绘画分析绘画分析

投射测验——房、树、人绘画

操作使用的白纸一般有两种规格,一是巴克(Buck)介绍用的4张约20×22厘米的白纸,3页分别印有“房”、树”、“人”三词;二是更多人使用的标准的22×28厘米的白纸。不过这两种不同规格,使用起来是一样的,有人(Bieliauskas,1983)做过研究,发现并没有什么显著差异。

首先要求被试画房子,对被试说道:“请拿起一枝铅笔,请你尽可能画一幅房子的好画给我。你可以画任何一种你喜欢的房子;而且,只要你愿意,你随便画多久都可以。要尽可能画一所好房子。”后面关于“树”、“人”的指导语与此相同。主试应当注意每一幅画完成的时间。

完成这些画后,还必须就一系列问题对被试进行询问。这些问题见表1。按巴克的说法,这些问题并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标准化的问题,而是用来作为一种刺激,进一步揭示被试的情绪反应。通过这些询问,让被试有机会去“定义、描述、解释其画出的物体和他的环境”。

表1 房-树一人测验的询问项回

1这是男的还是女的(男孩或女孩)?

2他多大年龄?

3他是谁?

4他是朋友、亲戚,还是其他人?

5在你画图时你想起的是谁?

6他在干什么?(他在哪里?)

7他在想什么?

8他如何感觉?

9这个人使你想起了什么?

10这个人使你记了什么?

11这个人好吗?

12这个人给你什么印象?

13这个人快乐吗?

14他给你什么印象?

15对这个人你有怎样的感觉?

16你认为大多数人是怎样感觉的?为什么?在画中是什么天气?

17这个使你记起的是谁?为什么?

18什么是这个人最需要的?为什么?

19这个人穿的是什么衣服?

20这是男的还是女的(男孩或女孩)?

1这树是什么种类?

2这树是真正栽在哪里的?

3树大概多大了?

4树活着吗?

5A.这树在你印象中是活的,有哪三点原因?

B.这树所有种类都死了吗?哪些种类?

C.什么使你认为它死了?

D.什么时侯你认为它死了?

6这树将你看成男的还是女的?

7它给你什么印象?

8如果它是人而不是树,这人应当面对哪个方向?

9这树是它自己,还是树的一群中的一部分?

10当你看着树时,你得到的印象是:它在你的上方、下方或与你同一水平?

11画中天气像是什么天气?

12画中有风吹过吗?

13告诉我风吹的方向?

14它是一种什么风?

15如果你在画中画一个太阳,你在哪里画它?

16你看到太阳像是在北、东、西、南方?

17这树使你想起了什么?

18它使你记起什么?

19这是一棵健康的树吗?

20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印象?

21这是一棵强壮的树吗?

22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印象?

23这树使你记起的是谁?为什么?

24什么是树最需要的?为什么?

25如果它是一个人而不是一棵树,它可能是谁?

房子

1房子有几层楼?

2它是木房、砖房、或其他?

3它是你自己家的房子?

4在画的时候,你想到了谁的房子?

5你想自己拥有这房子吗?为什么?

6如果你拥有这房子,并且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A.你会将哪一问房作为自己的,为什么?

B.愿和谁一起生活在这房子里,为什么?

7当你看着房子时,它看起来是被关闭的?

8当你看着房子时,它出现在你上方、还是下方、或同一水平?

9房子使你想起了什么?

10它使你记起了什么?

11它是那种快乐友好的房子吗?

12什么使它给你那种印象?

13你感到大多数房子都这样吗?为什么?

14画中像是什么天气?

15房子使你想起了谁?为什么?

16房子最需要的是什么?为什么?

17烟囱如何排放?

18路怎么铺?

19找出哪间房在每一道门后,在房子的窗户后,它的作用、谁常占有它,并找出看不见的每一窗户。

在画完铅笔画并询问以后,还要画彩色画。

解释

1、巴克的解释系统。巴克的系统有质的解释,也有量的分析。其质的解释过程有三方面:(1)省略和不平常因素的区分;(2)项目之间关系和组织的分析;(3)画与被试人格及环境的关系之分析。巴克也发展了用于评价认知能力的评分系统。

2、乔蒂斯的解释系统。乔蒂斯(Jolles,1971)简化了巴克的解释系统。其解释系统见表2。这个解释系统的理论基础是精神分析学,运用心理动力学的观点来解释绘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表2 乔蒂斯的质化解释指南

普通解释

涂擦

使用重划线如果重划结果不完善,那是值得注意的信号,涂擦后情况恶化,喻示对所画的对象或它的象征有强烈的情绪反应。

不用重划线对细节本身或细节的象征唤起强烈的冲突。

纸的基点

普遍的担心,心境抑郁;画得愈小(线条愈模糊),抑郁愈明显。

纸的边

隐含组合的高度敏感和进攻倾向的空间建构,抑制或不抑制。

纸的顶部

倾向固着于思想与幻想作为满足的源泉,也有可能从这一机制不能获得满足。

纸的旋转

进攻或否定的倾向,精神病初期(如果出现多于一次)。

阴影

精神病初期焦虑的作用;敏感,不必要的不快乐的敏感。

太阳

权威人物的象征。经常作为权力与温暖的来源;经常认作父母。

房子的解释

烟囱

阴茎象征,性欲的成熟和平衡。亲密关系、温暖的象征。缺少:感到家庭缺少心理的温暖,处理男子性的困难的象征;经常完全隐藏:不愿应付情绪产品刺激,“阉割”恐惧。强调:声浪男性象征,可能表明专注烟囱联想,过分关心温情。过大:过于关注性的问题,证明性能力的需要,暴露倾向。

排水沟

防卫和怀疑的强烈态度。

屋顶

幻想的区域,智力的区域。

房间

可能相应的联想唤起于:1.经常占据房间的人;2.在房间中经验的人际关系;3.对某人特别的象征:4.功能与作用常与使用房间的人有关,联想、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与房间有关。

树的解释

树皮

由藤状的垂直线描画,分离(精神分裂特征);简单的绘画(有很好平衡的互动);不连续或画得很重(焦虑);过分细致(强迫的,过于关注与环境的关系)

分枝

分枝灵活的程度、数量、大小和相互关系扩展表明对在环境中获得适应性和有效性的看法。绝对的对称(隐含双重情感,无能承认控制情绪或智力的行为);断裂、弯折、枯死(重要的精神或生理伤害);无阴影含义的指标(敌对倾向);一维度、没形成一个系统、不合适加入到一个单维度的树干(重要的情感,无用的行动,自我力量缺乏);过分强调左边(人格不平衡由于倾向于寻找立即的情绪满足;过度紧张);过分强调右边(人格不平衡由于有强烈的倾向回避或延迟情绪的满足,或寻求通过智力努力的满足。如果是迟钝者:内部紧张)

根部

枯死〈分离的人际关系的不平衡,现实了解的缺失,强迫性的抑郁情感与早年生活的联系〉疤痕(精神的、生理的经验有创伤)

3、汉默的“象征解释”系统。汉默(E.F.Hammer,1958)提倡“象征解释”。他认为房子是唤起与家庭生活和家庭关系有关的情感的居所,对儿童而言,自我与双亲、兄弟姐妹的关系会显示出来;对成人,则可能反映当前主要的环境背景及与配偶关系的质量。认为对成人而言,对其双亲保留的知觉与态度可能会出现在画中。推测被试画的树可揭示深度的、更为潜意识的情感;不像画人,画树进一步揭示一些可能认为是自我肖像的东西,被试会发现这易于投射更负面的东西和情绪困扰的特征。相比之下,画人被认为可能显示更多与性格特质相反的状态。画人在重测时更多变化,画树的变化只出现在治疗或生活情境变化后。

4、本斯的房一树一人动力绘画评分系统。本斯(Bums,R.C.,1987)发展了“动力的房一树-人”(KHTP)测验,扩展了新的维度,通过分析被试表现在绘画中的风格、方式、行为,了解其情感、自我概念、与他入的关系等特征。这一系统不仅涉及病理学、情绪困扰的分析,也涉及发展的阶段的评估。

信度与效度有一些实证研究检验了这一技术的信度与效度。例如,马梭夫等(Marzolf,et al.,1970)对47男87女的大学生样本的研究发现,相隔4~6星期!有可接受的重测信度。瓦斯(Vass,Z,1998)根据51个被试的研究,认为房一树一人测验有很高的评分者信度。汉默(Hammer,1997)研究了6位临床医生对400个儿童的房一树一人测验绘画的评价,认为评分者的信度是高的。吴延明等(Wu,Yanming;Rogers,B.J;Searight,HR.,1991)对127名大学生做了实验:在127名大学生完成房一树→人绘画的一星期后,他们被安排在两种条件下:一组仍然按原来的指导语完成绘画,另一组则要求其画出与原来不同的房子。结果发现,巴克系统的21项评分指数二组之间没有显著不同。认为树的绘画投射了被试稳定的人格特质,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考察这项技术的信度时,有一个特殊的因素是值得注意的:有人发现,画树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普斯帝等(Pustel,et al.,1971)研究了成人与青少年障碍者,发现春夏秋时多画无色的叶子。然而,有障碍的青少年的彩色画会反映季节变化,但有障碍的成人则不受季节的影响。

在效度研究方面,布瑞恩等(Blain,et a1.,1981)研究了三组儿童的房一树一人测验,这三组是:受虐待者、不是受虐待但当前正接受治疔者、正常人。100个项目减少到15个,5个有显著差异(ANOVA分析)。进一步分析虐待组与非虐待组9只有1项(烟出现在烟囱上)有显著不同。最有区别力的项目是烟出现在烟囱上,受虐待儿童50%,非受虐待儿童22%,正常组22%,认为区别效率低。戴维斯等(Daivis,et al.,1975)则研究了聋童与正常儿童,比较了20多个项目,2项有显著意义,正常组多见涂阴影于嘴部,约15%,而聋童只有4%的人有此举;此外聋童倾向于省略树干并画叶簇于树干顶部。洛伯斯等(Lopez,J.R;Camlan,R.,2001)此较了46个性犯罪者与44个正常人的房-树一人绘画(包括一幅与前面所画的人物相反性别的人像),发现3项指数出现在性犯罪组,另外有3项指数表现一种强烈的倾向。韦斯特(West,M.M.,1998)在一个综合研究中,分析了12个使用包括房一树一人测验在内的投射技术区分性虐待儿童与正常儿童的效率,认为进些投射技术能很好地做出区分。斯图尔特(Stewart,L.J.,1996)比较了30个性虐待儿童、30个非性虐待儿童但正接受心理健康服务、30个正常儿童的房一树→人一测验绘画,年龄、性别、智力等均作匹配。在发展指数、整体印象、焦虑、损伤、性欲望与冲突指标上作了比较分析。发现性虐待组儿童与其他二组在这些方面有显著不同:85分以下的哥德依纳夫一哈里斯标准分、否定的整体印象和矮小的树。用85分以下的哥德依纳夫一哈里斯标准分以及“矮小的树”指数联合起来区分性虐待被试,正确率为86.67%。阿贝尔等(Abell,S.C;Heiberger,A.M;Johnson,J.E。,1994)对101个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巴克评分系统中第一个人物评分的认知分数与韦克斯勒成入量表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有显著的相关;但第一个人物和第二个人物评分一起却只与韦克斯勒成人量表的操作智商和总智商有显著的相关。黑伯杰(Heiberger,A.M.,1995)研究了85个正常人的房一树一人绘画,以及他们的韦氏成人智力测验成绩,结果也与阿贝尔一致,即巴克评分系统中人物评分的认知分数与韦克斯勒成人量表的操作智商和总智商有显著的相关,但与言语智商女系不明显,且低估了韦氏测验的成绩。皮金斯等(Periins,C.;Wagemaker,H.;Ievy,B.,1983)比较了10个19~30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透析治疗前后房-树一人绘画的变化,使用量化评分,发现在奇异的特征、线条的质量上有明显的改善。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治疗前后的绘画有显著变化。安杰哈特(Engelhart,D.,1980)比较了9~12岁正常的与有障碍的儿童的房一树一人绘画,发现正常组的绘画显然更均匀、整合、好看,说明有区分效度。格斯伯尔利等(Gasparrini,B;Shealy,C;Walters,D.,1980)研究了17个右脑受损的病人、19个左脑受损的病人、23个大脑没有受损的病人的房一树一人绘画,发现图画的大小、空间位置组间有显著的不同。

 

 

 

文章转载自心理学空间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