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6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行业新闻

感受到底有多重要?

01.写作是由感受推动的


因为我爱写文章,有人总爱向我请教写作的事情:关于写作的技巧,方法等等。


在解答这些提问的过程中,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当然这跟我并不是一个好的高产的写作者有关,但更有关的似乎是另外的因素,因为我的写作经验告诉我,写作跟技巧和方法其实没有想象中关联的那么大。相反,写作可能跟一个因素关联非常大,那就是:


感受。


我写公众号已经三年了,三年来我反复琢磨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公众号更新这么慢,常常是一周一次的写作都要经常拖延,坐在电脑前,写出一些干巴巴的句子,然后就,然后就写不下去了。


写不下去了,一方面是对写出来的不满意,一方面是不知道下一句怎么写。


一个经常写作的人肯定会非常熟悉这两种状态。这是写作最大的死穴,没有情感动力,可能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灵感。


没有灵感是一种通俗的说法,是说这个人没有进入到一种饱满的情感状态里,没有一种情感动力推动他去写作,于是他是在一种非常理性的干巴巴的状态下写作,尽管他已经打好了提纲,尽管他有一个非常好的命题,尽管他有充足的时间,尽管他面临非常紧迫的要求,比如马上要到deadline.


但是没用的,只要没有饱满的情感,你似乎就没法打开写作的源泉,最终你不得不承认,你得先去感受那个要写的东西,让你的感受活跃起来,让这些感受编织成一串一串的话,让这些感受自动的讲述,你才能真正进入写作,并完成写作。


如果感受不到位,你会知道那个东西在,但是你描述不出来。就像从从黑暗中刨出一个东西,你知道它在,但是只有丰富的感受,才能带你把它完全的刨出来,更好的情况是这个东西挖的比你看到的还要大,这就是潜意识自动带着你写作了,你触碰到了更广阔的存在,而不仅仅是有限的理性所看到和计划的那样。


作为作者,你仿佛只能做一件事,就是感受,进入感受,然后打开自己,让这些东西自动的变成文字,成为一篇现成的文章。


古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我认为好的作品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而且不太容易复制,在此时此刻,在那时那地,你进入了那样的状态,捕捉到了那样的情感,你把它记录了下来,然后引发了别人深处感受过体验过但未从说出的共鸣,于是成为佳作。


所以说感受对写作至关重要。没有感受,其实一个人根本写不出东西来,在写作之前,要先去找到感受,让你的心自动的讲述,如《圣经》所言,此时人像一个管道,只需要让各种感觉变成的文字流淌出来。


所以写作是由感受推动的,而不是理性,更不是评判。


感受的氛围决定了语言的质地和风格。


这跟人们的认知不符,因为很多人认为,写作是由deadline和计划推动的。


一部分写作可能是由deadline和计划推动的,但这部分写作很难是这个人的好的作品,当然也可能存在这种怪人:只有在deadline的情况下才能激发他的情感,推动他去写作。那么这种情况也不能说是deadline推动的他写作,因为此种情况下deadline只是个表象,deadline激发的背后的情感动力才是根本。


叨叨了这么多,无非想说,感受、情感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的多,也厉害的多。


假如你的生命也是一篇文章,你要尽可能的倾听你内心的感受,它可能会把你带到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完全突破你的规划和设置,让你充满惊喜和意外。


但是你过于规划和控制它,可能它就会像一篇文章,失去天然的生命力,干巴巴的,写的很困难,而且很不精彩,有时还卡在难产里,一句话也出不来。



02. 人生,也是由感受推动的


我有一些抑郁的来访者,应该这么说,我有一些条件很好的抑郁的来访者。


他们拥有这个世界上很多光芒闪耀的光环,比如非常好的成绩,非常好的工作,非常高的颜值和家世,可是他们并不快乐,专业的说叫活在一种无意义的状态里,找不到活着的价值和意义,颓废空虚迷茫麻木。


这种感觉我懂,因为我虽然并没有很多光芒耀眼的光环,但是我也抑郁过。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经常无故流泪,夜里睡不着觉,凌晨4点就醒,对一切都感到麻木,眼神呆滞,别人问我怎么了,我并不知道如何回答,也讲不出所以然,因为我内心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只是会止不住的流泪,同时头脑迟钝,思维变慢。


那当然就是一种抑郁的状态的,而且已经达到了抑郁症的程度,那个时候我离自己的心很远,我做出了很多选择,但是我不知道那不是我想要的,我认为一切似乎合理,但是我的身体告诉我,不是这么回事。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那么重视自己的感受,因为不重视自己的感受,所以我做出了很多理性上看似安全和功利的决定,结果就是我丧失了活着的乐趣和动力。


有的心理学家会用“空心人”来形容这样的状态,是的,空心,似乎你已经感受不到自己,触摸不到自己,那种感觉是相当难受的。就像你被困在了一个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东西里。


我的这些条件很好的抑郁的来访者也是这个样子的,表面看上去他们的人生非常成功,按照指标衡量,样样似乎都是超健康状态,但是唯有感受很不好,按照指标衡量,你很难想象出这些人会有什么苦恼,因为人生的很多的东西不都获得了吗?



可是人生要获得什么呢?人生真的就是要获得这些外在的东西吗?如果为了获得这些外在的东西过早牺牲了内在的东西,会发生什么?


灵魂失去活力,感受变的麻木。这是这些抑郁的来访者给我的一种感觉,在这些人身上,似乎有非常深入骨髓的理性精神和不容置疑的理性思维,非常坚信的意志力和自律精神,一种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果断。


我感受不到很多的丰富性,弹性,对于很多事情模糊的细微的感觉和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领悟和体会。


他们很像是合格的工具人,但是不是有血有肉的有缺点有特点的人。


一个毫无缺憾的理性头脑和一具毫无精神气的死气沉沉的身体。


一种身心不合一的症状。


此时的抑郁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被压抑的感受微弱的呼喊,因为遗忘自己的感受太久,不尊重自己的感受太久,于是才会如此低落。


内心的小孩渴望照料,渴望关注,渴望满足,而不仅仅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工具去获得各种成功。并且坚信的认为似乎自己除了成功,什么都不需要。


“你看我各种都好,还有什么不满足?”


“你明明没有各种都好,至少你很不高兴。你体会一下自己的感受,它想要什么?”


童年的风车,广阔的原野,浓郁的咖啡,清晨街头的早点铺,热腾腾的豆浆和牛奶,是这些所能感受到的生活的细节让我们幸福,而非抽象的标签和成功。


重要的是倾听你的心需要什么?而不是总是听你脑袋的话。


在一些重要的时刻,我跟随了自己的头脑,做了一些违背自己内心的功利的选择,然后我抑郁了,又在一些重要的时刻,我跟随了自己的心,选择了过一种看上去危险但是热爱的生活,然后我活的还算不错,至少不再抑郁,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我感到自由。


而这种自由的生活,就是我的心想要的。我的心是有活力的,它推动着我活下去,感受着生活的难处和幸福,并且每天奋斗不止。


每个人向往的生活可能并不适合其他绝大部分人,也很难被其他人理解,但是它就是我们的心渴望的生活,那是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你不能把它出让出去,叫做活给别人看,或者为了别人活着。


其实别人没那么关心你的生活,而你却要日复一日的跟你的生活相处。


人背叛自己的内心的成本是很大的。这或许就是抑郁要给你的教训,去找回你自己的感受。



03.压抑忽视自己的感受,是空心病的重要根源


前阵子,一个视频火了,一个叫“小英夫妻温州一家人”的抖音号火遍网络,视频中的主人公是一对看上去并不富裕的农民夫妇,穿着“落后土气”,但脸上却洋溢着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缺失的满足和幸福,视频上的夫妻非常带劲的在跳曳步舞,配上新摇滚乐队新裤子的音乐那就更带感了,看上去真的太美好了。


但是这种美好背后可能有着历经生活的苦难百转千回之后才有的初心。


根据访谈资料显示,小英夫妇曾经俩人外出打工,生意失败,丈夫出了车祸,得了抑郁症,俩人不得不回到家乡,为了帮助丈夫走出抑郁,小英带领丈夫跳起了曳步舞。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一早就被塞入各种目标,小英夫妇也不例外。


在他们的早年,他们可能像绝大部分的农民或者农民工一样,有很多内心os:


“跳个屁舞啊,轮得到你吗?赶紧挣钱要紧。”


“生活这么累这么烦,哪有个心情跳舞啊。”


“别丢人现眼了,又不好看又不亮眼,跳个啥啊?”


可能是生活逼的小英夫妇不得不放弃自己以前的各种的目标,只能去照顾自己的感受,结果发现,自己却意外的幸福起来了。


照顾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感受,勇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敢于做个不一样的人,一直是我们的文化中非常缺失的部分,浓重的集体主义的文化根基,让我们的自我充满依赖性和攀比性,在主流的生活话语里,比较和评判一直占据很大的空间。


这就导致我们的人活的很累,我们有很强的假自我,我们总是在一刻不停的追逐我应该怎么样,我要比别人怎么样,我还有多少任务没有完成,我们小时候没有被父母给予足够空间去做自己,而被当成一个个工具去完成各种目标,结果长大了我们又给自己制定一个个目标,继续继承着工具人的使命,然后又继续把这种教育传递给我们的孩子,子子孙孙无穷尽。


我们很懂的笑话那个笑话:


一个落后地区的孩子辍学去放羊。


有人问他:放羊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孩子回答:挣钱,娶媳妇,生娃。


再继续问他:挣钱,娶媳妇,生娃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孩子回答:放羊。


……


这个笑话一点都不好笑,因为好多人的人生其实就是这个孩子的豪华包装版而已,本质是一样的,生命苍白而单调,充满各种目标,也不管这些目标是哪里来的,只管不停的去打卡完成。


甚至比那个孩子还要可怕。


那个孩子可能是无知的 ,而我们可能是自我阉割的。


我们用理性限制了生命的可能性,像握住一只鸟一样紧紧的握住我们的生命,不让它飞,不让它跳,只管使用它,然后它变的毫无活力,成为一只快要僵死的鸟。


尊重自己的感受,照顾自己的感受要付出勇气,但是不尊重自己的感受,不照顾自己的感受更要付出代价,因为你只要活着,总要被内心问到这个问题:我是谁?我这一辈子要怎么活着?我活出自己了吗?


这可能就是人之为人跟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它需要意义感。


最大的健康就是痛快的酣畅淋漓的活出自己,感受才是你活着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大的给孩子的爱就是看到他的感受,允许他做他自己。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