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彭老师其实刚刚我们在聊这个事情的时候,我看到评论区有非常多的网友在说,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可能不是万能的,心理,是最重要的。身体健康最为重要。包括我们来自很多网友都在说主心理健康问题,那于您来说,刚刚我们所讨论到具体的这个约死群,其实它背后可能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心里出现的一些问题。那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们能不能先和一个广泛。或者说您了解到这个事情之后,您的一些看法。
彭老师:我觉得今天这个话题,其实的话是挺沉重的一个话题了。但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刚才有些网友说身体健康最重要。其实的话,我认为可能是心理健康,要现在要远远大于。
身体的健康,这个之所以出现这个约死群,我觉得是从几个方面出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首先第一个我们是社会的方面,我觉得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于这个死亡是不是要禁止的。所以说的话来讲,很多人于这个死亡,他是不谈论的。从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其实都是空缺的。所以说有时候导致这个青少年的时候,他这个死亡有点偏浪荡了,甚至的话来讲,就是甚至有点这个趣味化的,比如说现在有什么穿越重生,甚至有些人的话,他觉得死亡是个解脱。我觉得实际上来讲,于这个生命都缺乏一定的敬畏。其实生命中只有一次。第二个来讲,就是从那个家庭的一个层面。我们实际上到现在为止,很多家长孩子的心理健康,我觉得还是能够重视的。就刚才的话来讲的是徐先生,他提到了一个,你看这个家长都已经把孩子带到他这儿来,还是说什么?我们今天要回去和孩子要学习,要考试了,就说明在很多家长他的眼睛里面,学业是要远远大于孩子的。这个心理健康的其实这个意识上面还是很多家长没有发生改变。第三个来讲,从这个孩子们的这个个人的角度来讲,他们大多数的处在青少年期,青少年期实际上是一个多事之秋,就是他的生理和他的心理都在发生一些区别。所以说在这个阶段内,有些青少年,他比较敏感,相比较脆弱的。所以说可能抗压能力还是的话需要有待提升的。所以这几方面的这个因素的话,导致孩子们在这个心理的这个上面,他在家庭上在社会层面,他们找不到一些出路,甚至的话没有共鸣,那么他需要归属了,他就可能到这样的一个群体里面:我的痛苦被看见了,我的痛苦是被认可的。那么就是他很容易就陷入到这样的一个约死群里面,然后如果这些里面又充满了一些负面的引导的时候,可能会把孩子带上歧路。
记者:真的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和悲伤,甚至有一些气愤的话题。因为这里面也涉及到一些教唆这些孩子这样做的这些事情。那其实在稍后,大家所关注到一些法律问题,我们确实请出来一个律师来指导做线上去解答。那刚才彭老师给我们解释到了说,家庭当中的这个作用是非常非常大的。那在这里我也想问一下彭老师关于这样的约死事件的起源与发展,包括社会上可能出现这样类似的事情的发生。您觉得这件事情可能这些事件或这些事情可透露出了哪些问题?
彭老师:我觉得其实很重要的还是咱们家庭教育上面,我认为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你比如说的话,在我做的这个咨询里面,可能有很多这个家长就会说,我不了解孩子这个心理的这个情况,或者有些孩子会跟我说,其实我碰到的咨询里面,时常孩子都是明示的。就我们实际上看到有些的孩子,他可能已经跟老师,甚至包括有些跟家长,他明示了,明示什么也有了,我不想活了,我觉得我活着没意思了,我觉得我很累了,有些孩子学一个学校的老师家长都是有这种明确的。这个表现的很可惜的话,我们有很多家长,他可能的话,在心理的层面觉得还是没有缺乏重视。他觉得哎你小孩有什么压力?或者说有些家长觉得他就是偷懒。你看我不做了,咨询里面有一个孩子,他就是两个高三的学生。其实我们都知道学习压力很大。他父母这一段期待也很高,希望他能考上一个重点大学了。那么这个孩子其实他已经是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他首先表达的是学校的老师。那什么学校老师先说,现在都有这种心理健康的。这样的一个普及,老师还关注的老师就马上给家长联系,让家长带着孩子要么去做咨询,要么去到医院,这样心理科,家长确实也带着孩子去了,然后也确实什么有焦虑,有抑郁。但是的话来讲当家长也确实带着孩子来心理咨询了。但是的话,当我跟家长描述这个的时候,家长就想,彭老师,你不要听他说什么,其实他就是个借口,他就是不想就是逃避去学校,不想学习的一个借口,他就是甚至你的家长,他就是偷懒,他就是租你想想把一个孩子的痛当家被家长这样的来解释和诠释的时候,我觉得他心里面多么失望。一个是他觉得没有人懂自己。第二个来讲,他觉得他自己的痛没有被看见。其实在心理咨询室里面有很多孩子都会跟我讲,他觉得他自己的痛苦就根本就没有被家长看到,没有父母,他承认父母很爱他,但是他的痛苦就没有被家长看到,更别提家长的认可了。也就是说,其实在这些情况下来看。这些孩子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那他反而可能是更需要关注和保护。我觉得其实也不能我们全面的来讲,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其实我们都知道,为什么我们刚才讲就是一个人重要的一个心理健康的一个阶段,实际上是在青少年。因为在青少年初中和高中,你们都知道,其实学业压力是比较大的。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其实他们本身来讲又没有达到心智完全成熟。所以说的话来讲,他的承受的压力和他现在的这种心理的这个力量是不匹配的。其实我们都发现到了大学以后反而到后来的学业上的压力没有那么大。其实我来讲可能是面临着一些其他的问题。但是的话我们都知道,尤其是在高中阶段。我们及时的话,整体来说,还是在一种高压的这种环境下。所以我们也。不能简单的说,孩子的这种抗压能力差,主要是缺乏一些引导。比如说他想去缓解压力,释放压力,这种速度是不是有的时候也要降低一下孩子学业上的一个期待。我们现在有很多家长还要抱怨到考什么重点大学院要考一本的,甚至将来现在还没考大学,就比如说就孩子规划要考研了,我觉得实际上的话,让孩子就觉得能考验前面的道路就是压力重重。他这个心理上来讲,他觉得他没有办法去面,没有办法去着急,那也是在无形当中可求的压力就积压在心上。其实我们在这个现实接触的孩子们不是说谁的孩子一定比谁的孩子要坚强,而是更多的我们都看到面同样的压力,有的孩子是会自我调节的。有的孩子缺乏自我条件的这个能力。比如说有的孩子他通过运动,或者他通过社交,或者他通过一些什么样的方式,他有办法去化解或者释放他的压力。而有些孩子他本身缺乏这样的能力,他就把所有的压力都压抑在心里面了,要么就是压力,要么就是可能去外面去这种网络里面去寻找共鸣。但是如果一旦这网络里面有一些不健康的引导,那就很容易把孩子引到里面。
记者:所以这样的群组就是发生了。然后他们在里面三五相约去做这些非常极端的事情。那在我来看就是徐先生的这个采访,包括相关的报道,以及他之前的口述。当我们代表是说这个孩子做事是相当干脆,就像我们成年人来说,去这样去做,甚至在没有来到的天台上是非常紧张的。但这孩子约定好。在今天立马就去做出那个干脆的决定,其实让我们在心痛之欲真的很在我们去难以表达出孩子去面这个结束自己生命的做法的时候,这种震惊。
彭老师:这就是有的家长或者说我们很多家长,他没有办法去理解。因为家长是作为成年人,他去考虑这个死亡的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会觉得不管是人在选择生死之前,尤其是在面死亡之前,他有很大的恐惧。但是你会发现其实孩子他是很决绝,就他完全能做家长做不到的一些事情,他之所以那么决绝的原因是因为他确实他的心智还未成熟,就是他甚至有些孩子的话来讲,他可能都会觉得死亡是个解脱。然后这一次死了,然后下次我们就好像我们就能改命了。然后,但是实际上听起来甚至很可笑的哪有什么下一次,人的生命就这么一次,但是有些孩子他一个,他这个死亡,他确实不了解,第二个来讲他其实的话,他的这于这个死亡的一些认知和我们成年人完全不一样。
记者:还是因为他是个孩子心智不成熟。于这些社会的概念,以及人生的概述,完全不同的。其实老师在先前时候在直播当中表示,他就说这些孩子们进入到那些选手当中,就会有人教唆他们说自己如果你怎么做就怎么做,就得到了什么,你就离开了什么,然后你就可以自由了。所谓的自由了。所谓的新生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面涉及到了非常多这种教唆,或者说这种恶意的引导,所以才导致在孩子心智不成熟或者说当下他可能一时难以找到一个出解渴的时候去选择这种非常极端的性格。所以说这里也是我们一些更多社会层面的问题,稍后会在直播间当中跟大家来继续讨论和关注这样的一个议题。那还想问彭老师,你们正好来讲一下。您看今天我们关注到了这样的一个群体,我们可以说成是有压力的孩子们也可以说是目前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的这样的问题。当然,今天我们讨论这个约死群的这个但其实我们在身边当下的这个社会环境下,孩子们学习过程中压力。那就网友和民众会认为,说这只是少数的极端行为,而并不是社会的普遍现象。那这里面也存在着系统性的诱因。那您是怎么看待属于有些人于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彭老师:我觉得可能很多人觉得这只是少数的,或者说是极少数人会觉得不会发生。其实是这样的,在我了解的这个最年轻的约死群其实是发生在小学,我们都很难以想象,就是三个女孩就是约着去自杀了。然后的话还是包括也有成年人。我们也看到,所以说他这个年龄这个覆盖的这个阶段还是比较广泛的,不是像很多人理解的小孩就不会有这种烦恼,其实不是这样。第二个来讲,不管他们数量大还是小,也不管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的案例,但是它于一个家庭的打击是百分之百的。
记者:而且其实在刚刚我们在听徐先生采访时,他曾经说过,他的孩子跟他关系还是比较好的。你敢相信,就是他自己说头一天,我觉得应该跟他爬山,我们要去吃饭去了。晚上他甚至还给他的父亲洗个脚。就是整体的关系,家庭关系是非常融洽的,依旧发生了这样的让他终身无法接受的这个事实,所以说这也显示出可能当下就是成年人无论是父母还是我们像这样的社会成年人,都会想如何去解决这个心理问题
彭老师:我们现在的话,这个当然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见得完全从单纯从家庭层面,我们家长要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人的心理健康,这些比较常见的一味的要高于学业,也是比较高于身体。但是的话,这个层面不仅仅是家庭层面。实际上你包含着社会层面。其实你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学校里面,都设这个心理咨询室,也配备那个心理咨询的老师。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够深入,因为有些孩子他还是基于种种的原因,他不太愿意跟家长或者是更不愿意跟老师去谈论他的心声。所以他为什么会在这个伙伴的群体里面,这个也充分的说明了。其实于青少年来说,在这个年龄阶段,伙伴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在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在应该是在社会层面,在学校层面提升生命教育我觉得这一块的话是很关键的。其实现在的比如说心理咨询师也都有了,但是的话为什么还会给你出现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开设教育课程。我们现在的话很多这个学校里面都开始有心理课,但是依然还是生命教育这块是非常禁忌的。我觉得记得几年前,曾经在清明节的时候,当时也是媒体的记者想去大学做一个生命教育的一个课程,最后的话协调了半天,结果还是被大学拒绝。为什么?因为他觉得这个话题很重要。这还是大学,那么就是说于中小学,那就更别提了。我们几乎这个方面实际一些家长,他们也很难去跟孩子来讨论这样的话题。学校的话有缺乏这样的教育。那么孩子死亡的一些认知就是很浅薄,就可能电视剧,或者是小说历史,然后什么穿越什么重生,这些东西统统都来了,另外一个很多孩子就是一说就是,那我就一死就解脱了,这完全是个错误的观念。而这些东西是没有人去教育的,其实就知道,应该让孩子们学会如何重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我觉得这个是每个学校里面都应该去考虑要开设这样的课程。
记者:我觉得彭老师说到这一点,真的非常非常的好,也是我们在准备案情工作当中可能有看到,但是没有那么深入也就是这个生命教育的这个课程。其实为什么这些孩子可能把生命当作像小草一样不值钱,或者像垃圾桶里面的垃圾一样随手丢弃。正是因为他们于生命的这种理解生命的意义是缺失的。没有人告诉他,你的生命只有一次的,那是很宝贵的,也没有人告诉他。当你听到这样的声音在哪边去引诱,你会到你做什么样的事情,你该做出你这个正确的判断。其实这句话是缺失的,你看这个网友都说的特别特别好。然后这位叫做李冠斌的王子说,老师做的很好,朋友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被带偏了,有人就给带好了。所以说他这个群体就非常的重要。这也是我刚刚想问到的下一个问题,刚才同学提到了所谓的死亡浪漫化。当他们在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心智不成熟孩子边一直在煽风,说你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你怎么做就怎样的时候,如果他是有判断,他肯定不会这样做的。如果他没有判断,再加上他确实觉得他把自己的压力放大化,或者说把自己当下这种情绪放大到的时候,他就可能会被带走。这也是当下难度就是孩子他或许也需要一个正确舒压的一种方式。那于您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包括您看到的这个事件当中,您认为这种互联网的这个虚拟的群体链接,我们孩子应该在当下情况当中,因为我们的毕竟是开放的,是自由的。你觉得家长如何跟孩子说应该怎么样去做?
彭老师:其实是这样的。其实关于这里这里是生命的这个课题,实际上我刚才讲了一直我们的传统文化语言来说,它是个禁区。这就有点像我们这个孩子青少年的性教育也是同样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家长的话来讲,要么就谈性色变,要么的话来讲,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去跟孩子去讨论这个问题。学校也是缺失的。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有类似的这种情况类似的这种情况。那么就是说作为家长的话来讲我们怎么来去在这方面孩子加以引导,而不是说就简单的让孩子从网络里面乱七八糟的信息搜集了一大堆。其实你会发现同样的就是咱们讲的性的问题也是一样。孩子的话来讲,他在学校学不到,让他用在网络上就可能有一些乱七八糟的编辑,结果就给孩子带偏了,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破解这个话题?因为我觉得要么就是学校正正规规的去开设这样的一个普及教育,就是让大家有有这个基本常识在里面,这是一个。第二个来讲,如果学校现在暂时没有能够开设这样的一个课程,那么家长的话来讲,是不是应该买一些正规的书籍,你可以给孩子。你比如说我的一个咨客,就是他的父母是怎么来做的?他可能父母也不知道怎么去跟孩子开口,也觉得可能就是关于性的问题,就是觉得很尴尬。但他最后采取的方法就是他在新华书店买了几几本,就是比较正规的。比较这个就是正常的一些。这个关于青春期性的问题的一些书籍。然后呃放在孩子的书桌上。然后的话来讲让孩子自己去正确的看正确的学习。他也并没有跟孩子学习沟通太多,但是他就通过这种方法,就是让孩子的话来讲,就是他的疑问,就是他关于这个青春期方面的一些问题在书籍上面得到的影响,或者说是最正规的方式。其实生命的教育也是可以的。只要是家长重视到这个问题,你是不是也可以就是说买一些类似于这样的小说,或者说买一些类似这样的书籍。给孩子一个正确的一个观念的一个影响,而不是说让他被一些不良的网络文化给带偏了,这是其一,其二的话来讲,我们其实的话来讲,于网络上,我觉得我们从社会的角度上来讲,还是需要去净化这个网络的。这是有一些的话,特别那个糟糕的一些这群,或者说一些充斥着负能量的群,我们是不是考虑的话,给整改一下,甚至有些就取缔一下。我觉得这个还是需要去网络来净化这个环境的。
记者:很多我们都在说,有没有刚才提到的一个问题,当下的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苗头的话,应该怎么做?除了彭老师说到的正确的引导,我觉得还是要放孩子心理在生活当中,一些过度的线索可以向你请教一下。如果家长发现什么样的孩子表现,我们就应该警惕
彭老师:我觉得孩子是会在人生之前是会有一些相应的。一些表现的,比如说有的孩子的话来讲,他可能性格上面发生了变化。比如说原来是一个挺活泼的孩子,突然间就变得沉默寡言了。第二个来讲,就是说有些孩子的话,他可能有这样的相应的表示,就是说太累了,我觉得没意思了。这种家长是要引起的一个警示的,而不是简单的认为孩子在开玩笑。第三个来讲,就是说可能的话,比如说孩子的话来讲,因为我在做咨询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孩子的话来着,他就会在这个阶段就动不动掉眼泪,或者偷偷就把房门关起来,甚至锁起来,不让不让家长进。其实这都是一些有一些反常的一些信号和举动。当孩子有这些的话来讲,你是需要用孩子的话引起关注,需要跟他进行沟通的。还有的话来讲。就比如说现在有些高中的孩子大人住校,大人住校的话,一星期就回家两天。有些家长的话来着确实没有办法关注到太多,那你是不是可以跟老师经常的有一个沟通和联系,就是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一个情况,这样的话来讲这个最起码还是在学在校期间的这种心理的这种变化。咱们作为家长,也有一些或多或少的了解。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