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8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公司新闻

蔡劲林老师接受《民生大参考》采访:家庭关系被分裂,是互联网算法在“挑拨离间”

互联网算法通过个性化推荐机制,将用户困于“信息茧房”,持续投喂强化情绪的内容,导致认知偏差、人际关系对立和社会信任削弱。不同家庭成员因算法推送形成截然相反的观念——夫妻、亲子、婆媳等关系被无形激化,现实矛盾因虚拟内容升级。平台为获取流量,偏好推送极端、对立观点,放大社会分歧。对此民生频道节目记者专程采访了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知名专家、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老师。希望蔡老师对此现象进行分析点评,以下是采访内容:

 

记者:给我们分享一个,就是您之前接触过的一个案例。

蔡老师:其实类似案例很多,其中有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一对30多岁的夫妻,已经有了两个孩子,最近却闹得不可开交。原因是妻子一直对丈夫非常不满意,觉得丈夫这不对、那也不好。

我当时就问她:“你是拿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你老公的?”

她回答:“我就是刷短视频时,看到网上有很多那种比较完美的老公。他们一会儿给老婆送这送那,一会儿又给老婆做饭、买菜,家务也能干;在外工作顺利,还多金,这样的老公多好。而且他们特别体贴,带孩子也是一把好手,什么问题好像到他手里都能解决。”

她就是通过这些短视频,形成了对“理想老公”的印象。

外面好像有一些特别好的男人,她老公就显得特别糟糕了。

其实我们会发现,大家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短视频剪辑出来的,大多是完美的老公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有一个完美的情人形象。

结婚后,经历过婚姻的甜蜜期,人们可能就会开始用这个“完美情人”的形象去对比自己的伴侣,还会把伴侣身上不好的地方完全放大,因此很容易产生矛盾。而短视频恰好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为大家提供了很多完美情人的形象。

这就使得每一个处在婚姻冲突中的男女,很容易在这些“完美情人形象”里找到参照物,甚至找到可以攻击对方的理由,进而导致婚姻冲突不断增加。

记者:您刚刚提到的这个案例,他们现在已经闹到什么程度了?

蔡老师:坦率地说,这个案例里两人闹了很多回。有时候女方会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甚至有一年过春节,女方还带着两个孩子租了房子在外面住,情况比较严重。

他们中间常会有1到3个月左右的分居时间,彼此间的矛盾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甚至已经着手准备离婚协议,开始商谈财产分割、孩子归属等问题,婚姻已经处在濒临破裂的状态。

记者:其实不难发现,像您刚提到的夫妻关系问题之外,短视频还会通过算法和大数据,将特定内容推送给不同人群,这不仅可能加剧夫妻矛盾,还可能挑拨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比如子女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发整个家庭的矛盾。

蔡老师:是的,就是说其实我们会发现就是说随着这个新媒体的这个兴起,不管是这个公众号也好,或者是一些短视频也好,其实有的时候在渲染这样的一些这种这个内容,这些内容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其实都是有失偏颇的,它只是单方面的提出来某一些这个痛点的东西,就是说这个婚姻里面也好,或者是亲子关系也好里面的一些冲突他把他给放大化了,那么很多时候他其实站在某一个角度,我去需要对方做出一个完美的形态。

但实际上,生活中并不存在这样完美的形态。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而普通人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这里说的“好”与“不好”,并非单纯用道德标准来定义,而是基于每个人的感受:你眼中的“好”,在我眼里未必是好;我身上你认为的“坏”,在其他人眼里也未必是坏。从这个角度来看,严格意义上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是一个人在对方的感受里,带来了“好”或“不好”的体验而已。

因此,我们在看待这类短视频或公众号文章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分析:生活中我们自身可能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没有人是完美的。你想追求一个完美的伴侣,对方其实也在期待一个完美的你。要是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婚姻根本无法经营下去,家庭关系也不可能和谐。

每个人一定要理解一点:打个简单的比方,你是灰姑娘,却只想找白马王子,这可能吗?说得不太好听一点,你配得上吗?即便你真的靠偶然的机缘和对方结合,时间长了,两人也必然会走到分离的阶段。

所以每个人一定要明白:你自己拥有什么,才能得到什么,也才能掌握什么。不要指望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回报,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无论是婚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每个人都应该放低对对方的期待,更真实地看待对方的自然状态。然后双方共同努力,去建构婚姻关系的和谐与亲子关系的平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整个家庭关系。

本报道于2025年8月30日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民生大参考》栏目播出,视频链接河南网络电视台直播。

http://www.hntv.tv/live/index.shtml详情敬请关注!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