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被一个亲戚“拉黑”了。过年的时候,她让我劝劝马上就业的大儿子:听家里的话安安稳稳的在家找个“铁饭碗”工作,别整天寻思着自己找,觉得去私企给人打工不稳定又折腾——“我这都是为了他好啊”。我表示对她心情的理解后告诉她:孩子成年了,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他愿意自己去闯荡未尝是一件坏事,家长觉得为他好也不错,不过我们不能强行剥夺他尝试的机会和权利,有些路必须自己走了才知道利弊。亲戚听了后,不由得黑起脸......................详细>>
“晚上有应酬,不回来吃饭了。” “加班完成报表,晚点回来。你和孩子先睡。” …… 接近年底,这样的电话是不是多起来了?心理医生提醒,忙碌于职场的家庭顶梁柱,在跟妻子请假的时候,也别忘了自己的孩子。 “在许多孩子身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归根到底都有一个主要的共性,就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参与得太少了。” 例>>> 女孩三天两头请假不上学 80后全职妈妈金女士......................详细>>
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反问? “我不是早就告诉过你了吗?” “不然呢?你才知道?这不明显吗?” “你不觉得吗?你说呢?自己不会吗?这还用问呢?我怎么知道?……” 这些话语看似给出了回答,但实则让人心中无名火起。明明一个简单的答案就能结束对话,却非得用反问句来噎人。 如此一来,往往会导致提问的一方被激起怒火,将原本简单的沟通演变成激烈的争吵,严重破坏双方的和谐关系。 在心理学上,这种......................详细>>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似乎成了很多家长和教育者的口头禅。但仔细想想,一辈子都要和别人去比较,岂不是人生悲剧的源头? 从孩子出生开始,我们似乎就陷入了一场无休止的竞赛。早早地为他们安排各种早教课程、兴趣班,生怕他们落后一步。可是,这样真的能保证孩子的未来一帆风顺吗? 当我们执着于这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时,其实是在不自觉地将孩子的人生变成了一场与他人的较量。我们过度关注别人家的孩......................详细>>
经常有人会说,我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但是独立人格从来都不是培养出来的,是怎么样出来的呢?是他自然生长的。一般情况下,只要是我们不干预孩子的成长,在老天的安排或在自然规律的运作之下,孩子的人格会自然而然的变得很独立。但是,如果我们人为的去做一些貌似可以让孩子更加有独立人格的事情的话,可能会干扰这样的自然进程,让孩子越来越变得不独立。 我听说现在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父母,一种叫直升机型的父母,就是当孩......................详细>>
如今,很多孩子都成了“低头党”,只要一有闲暇,就拿起手机玩各种各样的游戏,不搭理大人,不爱说话,也很少与同龄人社交。 这些孩子似乎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虚拟世界中。孩子们为什么喜欢用玩游戏,来逃避面对现实? 01 前些天,王者荣耀这款游戏一直被声讨,腾讯成了让未成年人沉迷的罪魁祸首,其实,只要你认真观察: 比沉迷游戏更可怕的是: 中国孩子一直生活在和游戏一样的虚幻关系中。 他们的父母每天......................详细>>
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在孩子离开你之前,给他满满的爱和大大的拥抱,并快乐地享受那段美好的亲密时光。 01 一大早收到闺蜜的微信求助:前几天,决定在儿子5周岁生日后进行正式分房。可惜,孩子各种哭闹撒泼打滚就是不乐意,已经连续几天了,各种方法用尽,还是赖着跟我们一起睡……跪求各种小妙招哇!闺蜜说:很多专家说孩子5岁前还不能独立睡觉的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独立能力、心理健康。孩子已经5岁了,我必须为了孩子的......................详细>>
01 缺少自律的孩子,未必是因为父母管教不严。 不少孩子甚至经常遭受严厉的体罚,即便小有过错,父母也会劈头盖脸地打过去:掌掴、脚踢,鞭打、拳击,可谓花样翻新。这种教育不仅收效甚微,甚至反而使局面恶化。父母本身难以自律,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常常告诫孩子:“照我的话去做,不过别去学我。”他们酗酒无度,或在孩子面前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他们缺乏起码的自制力,缺少长辈的尊严和理性;他们形象......................详细>>
最近一提批评孩子,好多家长就连连摆手:“现在的孩子可批评不得,轻则自我放弃,重则做出伤人伤己的极端举动。”于是,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不少家长也在心里“犯怵”:到底该不该批评孩子呢?说深了孩子“走极端”、说浅了孩子不以为意,难道面对孩子的错误就要熟视无睹吗?可另一部分,也有家长提出异议:也有些孩子在听到父母批评后,虽然会不开心,但也会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来改正,甚至事后还会感谢父母曾经指出了自己的不足。......................详细>>
“父母皆祸害”是相当一部分人的认知,他们往往拥有一份糟糕的亲子关系,在和父母的交往过程中,大量地体验了不被公平甚至是恶意对待。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不得不长期承受着来自于亲身父母看似无心却又超出来正常人所能理解的蓄意伤害。他们伤痕累累,一边自己默默舔伤,一边祈祷痛苦的日子早些结束。偏心,是父母伤害孩子最令人痛心的方式。一、父母偏心,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一个已经成为大都市自食其力的白领的女孩,只......................详细>>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