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较早的心理咨询专业机构

邱鸿钟:教材的问题插画对儿童心理有何影响?背后的问题及其应对

  


近日,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引起广泛争议,因其“丑化”书中人物形象,并存在疑似打色情“擦边球”的情况。就此社会热点,我们特别笔谈采访了临床心理专家邱鸿钟教授,请他谈谈这次事件背后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审美等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

 

邱鸿钟

 

广州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执业内科/心理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创始院长;
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从事医学哲学、社会医学、临床心理学的教学、研究和临床工作30余年。

 

 

Q1

邱教授您好,近期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封面和内页插图人物形象引起了许多争议。有人认为这些人物的整体形象“太丑”,也有人认为有些插图带有“性暗示”的色彩,您作为临床心理专家,同时作为绘画艺术心理治疗的专家,您怎么看待这些争议呢?

 

答:听闻这件事上了许多媒体的热搜后,我也认真观察了一下这些教材的插图,仅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这些画作也的确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这些画作既不是儿童画,也不是一般的卡通画,而是所谓著名的画家故意设计的,换而言之,设计者有意通过这些画作向使用该教材的儿童暗示了某些不良的理念和情感。

 

例如,众所周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健康儿童的眼睛不仅明亮有神,而且与人交往时是友好地正视对方的,而人教版课本插图中的儿童眼睛却几乎都被画成斜视的,这不能用幽默漫画的画风来辩解,而是人际交往中不信任、敌对情绪的表现。

 

其次,插图中将部分男性儿童的生殖器画得很明显,或表现男生去拉扯女生裙子的情景,对于一本与性教育无关的教材来说,这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刻画。从临床心理医生的角度来看,如果在一幅儿童画中出现了带有明显生殖器特征或不当的两性关系的细节的话,通常会认为这个儿童可能存在着性心理发育上的问题。

 

在什么年龄该出现的,或不该出现的特征是对儿童绘画心理分析时遵循的一般规则。因此,人教版课本插图中出现的这些画面对于成长中的儿童心理发展是不利的。

 

Q2

在这些有争议的插图当中,人物双眼无神,表情诡异,甚至有些“病态”,不符合中国普通人形象;80、90后的教材插图古风雅致,包含众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而有争议的教材插图中,传统文化元素较为稀薄。您认为儿童受教育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审美和艺术教育重要吗?

 

答:我认为在中国中小学,甚至大学教育中,不仅在儿童绘画教育中,在语文、数学、音乐、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学科教育中传统文化元素较为稀薄的问题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问题。

 

在教材中包括文言文、古诗、中国神话和寓言、古乐、国画、书法、戏剧、名人名言引用在内的众多传统优秀文化元素的确有逐渐隐退的倾向,悄悄的“全盘西化”的现象惊人地席卷了许多角落,仅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为例,从自我认识、人格、情绪,到两性关系、家庭关系等各方面介绍的理论几乎都是西方人的,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心理学的踪迹难寻。

 

至于儿童绘画教育,用毛笔和墨就能画出有神韵的水墨画练习几乎绝了迹。据说当年毕加索对张大千说:“我最弄不懂的,就是你们许多中国人为什么都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而且他还用毛笔学习中国水墨画法。看来,并不是别人瞧不起咱们的传统文化,而是某些国人妄自菲薄,数典忘祖。

 

Q3

教材中的绘画内容及审美,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怎么样的影响呢?

 

答:教材中的插图并不是画给自己看的,而是画给学生看的,因此教材中的插图并不是一个与社会和教育无关的独立文本,而是会被学生阅读观看,并将产生某些潜移默化影响的作品。

 

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读者或观众对作品的接受、反应、阅读或观看过程中产生的审美经验以及接受效果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作者,还是教材的编写者都应该将创作与阅读或观看,作者与读者、作品对读者的影响的关系当成头等重要的事情来考虑,用良知去判断这些公开作品的创作动机和作品带来的社会心理效应。

 

从进化心理和发展心理的角度来看,图像所传递的信息要比文字所传递的信息更多,暗示效应更强,刺激更直接。

 

Q4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儿童的神经症其中一个重要的来源是儿童变异的幻想,而这些变异的幻想跟他们接受的外界感官刺激有关。现实生活中,如果儿童接触到有性暗示或者令人恐怖的感官刺激,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儿童应对这些刺激呢?

 

答:荣格的观点源自临床观察。多年来,在临床中我也见过不少青少年因为看“鬼片”而导致恐惧情绪,不愿意独立睡觉,或者因为偷看有关色情片而有早熟的性幻想和性变态行为的案例。

 

作为家长对于子女阅读的文本和观看的图画与影片要有管制的理念,更不能与孩子一同观看这类作品,预防是首要的、根本的。要告知孩子这些作品和刺激的消极作用,自觉和理智地抵制这些诱惑,当然家长要给孩子多一点健康积极的娱乐才能满足孩子心理发展的需求。

 

 

 

 

Q5

虽然不好的刺激会有碍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而良好的感官刺激则有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您认为绘画艺术有利于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吗?

 

答:对于逻辑思维尚没有充分发达的儿童来说,绘画艺术教育有助于儿童右脑潜能的开发,儿童经由绘画过程和作品所表达的认知、情绪情感、人格和人际关系等信息远远多于他们的口头或文字叙述,可以认为,绘画就是儿童心理的心电图或沙盘,让他们的心理状况变得可见,不仅有助于教育者和孩子的家长更多地了解儿童的心理,而且绘画本身就有助于儿童心理问题的自我解决。

 

Q6

我们当代的孩子课业比较繁重,学校的审美、艺术教育也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但艺术对于身心的发展非常重要,您在绘画艺术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方面,能给家长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吗?

 

答:儿童绘画教育的初心就是促进儿童右脑对空间、色彩的知觉发展和周围人与事物的观察,促进其情绪情感的表达,而并非想将个个孩子都培养成画家,因此,无论作为儿童家长,还是美术教师都应该将心灵的自由表达,审美情趣的培养当作指导儿童绘画的基本原则。

 

感谢邱教授的分享~

 

我们知道,涉及问题的教材是自2013年就已经起用的教材,对于已经造成的影响,我们试图冷静、理性地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思考,作为家长、心理服务工作者,应该如何挽回?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观点~

 

 

作者:荣格与中国文化

文章转自知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预约须知:
1、首先应该了解"郑州福斯特咨询服务公司"的咨询方向。
2、其次应该提前拨打福斯特预约电话:"0371-63310633"提前一到两天预约。
3、最后应该提前了解福斯特心理咨询资费情况以免影响您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