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较早的心理咨询专业机构

3部心理疗愈电影推荐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几部电影,都可以从心理治疗的角度看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他们如何成为电影里那个样子,最后经历了什么又得到了疗愈,有了成长和突破。

有时候藉由角色的故事,可能也可以回想起自己的故事。

现在的科学心理学家大多不太喜欢弗罗伊德(Sigmund Freud),因为他总是把所有事情都跟「性」挂勾在一起,而且他的潜意识理论几乎可以解释所有东西,包括正的反的,甚至可以对相反的行为做出同一的解释。

《玛丽公主》


有一个角色我们永远也扮演不好,那就是为人父母。──《玛丽公主》

看完这部电影,你会发现,弗洛伊德的理论并没有那么绝对,那么固执,也存在着连结性关怀。而从中我们可以去思考的是,人生中大多数的思想认知,情爱观念,基本都来自我们的早期经历,尤其是与父母的连结经历。另外,电影过后关于弗洛伊德名言——“性与攻击,是人的两大驱力”这句话,你又会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

阿德勒:你小时候印象最深的3个记忆是什么?你在家中的手足排行是什么?小时候你跟谁最好?爸爸比较疼谁?妈妈又跟谁比较亲呢?

心中的小星星

你身边那些靠撒娇来获得别人帮助的人,或许是因为小时候他在家里面就是透过这种方式,来从父母身上讨爱的;那些厌恶跟别人太过亲近的人,或许是因为父母比较照顾弟妹,而训练成「独立」的技能所留下来的「副作用」。

当你不再希望从别人身上获得评价,而是看见「自己的存在」本来就有意义,自信也会慢慢长出来。


当代克莱恩学派

《钢琴教师》描述一位将近40岁的女钢琴老师Erika与男学生Klemmer的师生恋,整部片描述Erika与母亲支配─服从的关系,母女间对话与行为间的不一致,并将这样的关系,复制到她与学生Klemmer的关系里。一幕幕的自我伤害,或是攻击别人、其实只是一种欲望的宣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攻击。

《钢琴教师》
「有的人虽然离开了父母,却一直渴求一个能替代父母的人。」

──冈田尊司《母亲这种病》

“好妈妈”与“坏妈妈”也反应出我们内心中“好的自己”和“坏的自己”,坏的经验很容易让你产生伤害自己来疗愈自己的行为,或阻止坏的部分感染你好的部分的想法。我们日后的生活,也都或多或少受着内心深处好坏母亲的影响,选择伴侣,对待下一代的态度等等。


预约须知:
1、首先应该了解"郑州福斯特咨询服务公司"的咨询方向。
2、其次应该提前拨打福斯特预约电话:"0371-63310633"提前一到两天预约。
3、最后应该提前了解福斯特心理咨询资费情况以免影响您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