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6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职场心态职场心态

你还在当一个“老好人”吗?|学会表达负面情绪

情绪可以被看作是帮助我们应对特定情境的工具


  • 在谈判中表现出愤怒会让对方多做一些让步;

  • 对另一半表达感激会让双方更爱彼此;

  • 嫉妒会激励我们为达到目的马上采取行动;

  • 自豪会让我们更坚守信念、坚持计划;

  • ......


不同的情绪适用于不同的情境。从上面的例子看出,愤怒在谈判时可能最有用;感激在和喜欢的人交往时可能最有用;嫉妒在希望得到某种东西时可能最有用;自豪在想要完成一个目标时可能最有用。


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情绪,找对适当的情境,它们都能帮我们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



善于使用负面情绪获益更多


虽然说是正、负面情绪各司其职,但一直以来,助人为乐、善解人意等正面特质会得到更多的褒奖。仿佛一旦和人接触,只有表现出自己“亲社会”一面的那些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也因此,我们习惯了用正面情绪去掩饰自己。那么在自我营造的这个所谓积极正面的环境中,我们会感受到更多快乐、更容易应对生活的困难吗?


密歇根大学学者Weidman等人发现,尽管人们更愿意使用正面情绪作为工具去应对日常困扰,但这其实不是收益较高的做法。相反,那些善于使用负面情绪来调节的人得到的好处更多[1]。


让自己强行打起精神去行动,但其实内心完全感受不到积极情绪,这反而会让你觉得自己很不真实(inauthentic)不真实感指扮演或被迫表现出与内心体验不同的情绪。以往研究发现,不真实感会导致焦虑、压力等,且长期的不真实感会降低社会关系的质量[1]。



我们总是盲目相信积极的价值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员们在实验中选择了10种情绪,包括5种正面情绪(自豪、同情、感激、自信和爱)和5种负面情绪(愤怒、焦虑、嫉妒、内疚和羞耻)。


参考前人文献中使用的情境材料,研究者为每种情绪编写了2种可控情境(即采取某种情绪可以让情况达到预期效果)和2种不可控情境(即被试采取任何方式都不能改善现状)


比如,对于愤怒情绪来说,在公司的讨论会中与同事起了争执,企业文化鼓励交流,你能够用愤怒表达你对他人的不解,那这就是可控情境;但如果你在参加线上会议且麦克风坏了,你气得跳脚也没用,这就是不可控的情境[2]。


在阅读每一个情境后,被试需要从上面列出的10种情绪中选择他们认为的最有助于解决情境问题的一种情绪。


左图为正面情绪,右图为负面情绪


结果发现,当正面情绪为目标情绪(左图)且处于可控状态时,有55%的被试选中了目标情绪,但当负面情绪为目标情绪(右图)且处于可控状态时,只有13%的人选择使用目标情绪。


并且,在负面情绪能有助于现状的情境中(比如使用愤怒来帮助你表达你的观点),无论可不可控,人们却更多地会使用正面情绪


总得来说,人们日常使用正面情绪工具的频率几乎是负面情绪的两倍,看起来人均乐观天使。



但其实,如果在本应使用负面情绪的情境里错误地使用正面情绪,反而会比直接进行负面情绪表达产生更不好的结果。


虽然日常生活中,确实是那些处事态度更积极的人幸福感更高,但这里有一个大前提,就是他们发自内心地觉得好。否则通过表现出快乐、感激等情绪来解决问题,而自己内心并不是这么认为的,会让我们陷入一种不真实的困局中,反而产生更深的焦虑。


人们对积极态度的盲目相信,反而造成了一系列消极的结果,听上去就像一个讽刺的悖论。


根据Weidman等人的研究,人们应该学会更频繁地使用负面情绪作为手段来面对生活,让不同的情绪工具达到平衡状态,才能让我们的生活也平衡起来。比如明明很难过,就不要对朋友们说:“I'm fine”,试试说说:“55我太难了,要抱抱”,即使你是个猛男。


一个正面的“老好人”并不那么受欢迎


我们看电影时, 比起那些为了表面和谐而隐藏自己的时刻,一个人流露出真实性格的时刻更吸引我们。这时候人物变得立体生动,我们也更理解这个人的意图。即便这个意图是恶的,也有“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这么一说。


回到现实里,我想起一个朋友小A,可能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老好人”朋友,他愿意无偿给大家提供情绪价值:“别多想了”、“多喝热水”、“你很棒的”。即使你对他不满,他也总是笑脸相迎。问题在于,虽然刚开始大家相处融洽,但时间久了,和这么一个浑身“正能量”的人相处总感觉中间抵着一层,无法接触到这个真实的人。


如果能用负面情绪表达真实的想法,也许朋友们才能真实认识到他是什么样的人。



使用负面情绪要分情境


不过负面情绪也并不是万能的,有些时候我们也要考虑后果和外部环境。比如你在公司因对上级领导不满而表达愤怒大喊大叫,没准第二天就被移出工位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更常向亲人表达负面情绪,造成“坏脾气留给最爱你的人”的情况。


举个例子,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吴飞在研究华北农民自杀问题时发现,农村家庭中人们受到委屈,经常用自杀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在家庭政治的博弈中,每个人都是一个权力的据点,夫妻之间、父子之间都是这样[3]。


如果一方在这种权力的博弈中落败,比如因为没有伺候好老人,儿媳妇受到儿子的埋怨,她可能不会直接选择理解和善意的沟通,而是喝一瓶农药,让别人看到自己态度,保住自己的面子,借此解决问题。


之所以很多人会在家庭中用极端方式表达“负面情绪”,也许在于,家庭政治是亲人之间的政治,期间的冲突是怨。一般情况下,满腹怨气的人会以死相拼,这样对方就会悔恨或屈服,从而使自己在权力博弈中获胜。


但是这样的负面情绪手段往往造成不好的影响,使得事与愿违,而不像此前研究中发现的那样帮助人们解决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吴飞认为,这是因为:第一,他们没能从家庭全局来考虑,即没有充分考虑到,权力游戏的最终目的不是谁的胜利,而是更好的亲密关系;


第二,即使从个人角度考虑,他们想不开是因为没能彻底理解,真正能使自己的人格价值(吴飞认为人格价值指每个人尽量各得其所、安生体面)得到实现的,并不是权力游戏中的那口气,而是和乐的家庭。


总结


总之,在该用负面情绪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要使用它们。一味采用正面情绪作为手段想把问题解决好的人,可能会产生一种不真实感,这种不真实感非但无助于困境的化解,反而可能让我们陷入焦虑。


不过不同情境采用不同情绪去化解问题,也要求我们对整体情境有更高的判断。过度的负面情绪可能也会让周围不太熟悉我们的人也给我们扣上“不友善”的帽子。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分清楚,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如果是为了日后好好交流,那最好能让对方明白自己最真实的情绪。



参考文献
[1] Weidman AC, Kross E. Examining emotional tool use in daily life. J Pers Soc Psychol. 2021 May;120(5):1344-1366. doi: 10.1037/pspp0000292. Epub 2020 Apr 13. PMID: 32281820.
[2] Fischer, A. H., & Roseman, I. J. (2007). Beat them or ban them: The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anger and contempt.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3,103–115.H., & Roseman, I. J. (2007). Beat them or
[3] 吴飞.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3吴3514.93.1.103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