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3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焦虑高考焦虑

教育的本质,是看到一个个独立的人

01

那些优秀却脆弱的灵魂


长沙一名品学兼优的初一女孩,刚刚被一所名牌初中提前录取。但她到学校参加培训时,却发现一向优异的自己,竟然有点跟不上其他优秀同学的学习进度。结果,在父母和学校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跳楼自杀身亡。


有人说名校提前超纲学习,完全超过了一个初中女生的学习能力和认识范围,属于变相压榨学生。也有人认为,孩子缺少逆商教育,从小在赞扬声中长大,顺风顺水,因此自尊心强,无法克服困难和挫折。


还没有开始的生命之花就这样瞬间陨落,再多的关于是非责任的争论都显得苍白无力。她父母说:“希望家长们不要像他们一样盲从,名校虽好,但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清华大学的心理学讲师李松蔚在《我为什么放弃了北京一流的公立小学?》一文中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我在最好的大学做心理咨询,绝大多数来访的学生都是公立教育下的佼佼者。而他们在咨询中提出的困境,常常让我感到一种与年龄不匹配的软弱:‘我中学的知识基础不如别人好,但是大学老师不体谅’,‘这不是我喜欢的专业,我是被调剂来的’,或者是‘室友每天晚上开黑,害我看不进书’,甚至‘父母老限制我’。”


一名华裔教授写了《35位美国大学教授:没有自己的观点是中国学生的突出问题!》一文,说自己在日常教学中时常会遇到从国内佼佼者中选拔出来的中国留学生的请教。


他们一般都无法适应学生主动的美国式教育,普遍都对自己不自信。他请教35位美国大学教授,问他们在课堂上,中国学生经常遇到哪些困难?得到最多的回答是:“中国学生很善于总结,但不善于批评、分析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些来自身边的优秀少年、国内顶尖学府的大学生和国外留学生的故事,让我们发现,也许我们一直致力于培养的高分高能型学生,却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脆弱和敏感。


02

来自经验的标准和权威



我是一个年轻的妈妈,也是很多少男少女的灵魂工程师(老师),我深知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自动化思维。我依据自己的经验,给我的孩子或学生讲述标准、权威、知识和焦虑。


前两天,我对迷茫的大四学生建议:“先考研再工作吧,那样你的学历和认知都会上一个台阶。”因为自己从一贫如洗的农村读到博士,才享受到体制内的安全感。即使在学历越来越贬值的时代,我也深刻体会到知识的充盈对我的视野和格局的打开。


我的儿子刚两岁,对数字、字母、汉字和音乐都很好奇,并且我们一教就会。虽然优点很多,但我仍然关注到他在生活中喜欢回避人群的习惯,因此尽量带他社交。因为我深知这个时代关系的重要性,也有一堆因为闭门造车而吃亏的实例。


朋友圈里充斥着大量的顺义妈妈或海淀妈妈推娃的贴子,也许我们不能做到那么优秀,但至少,我们愿意花毕生的心血,委身于一个矮破房子里,或者露宿整夜排队,就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享受“优秀资源”的入校资格。父母们的焦虑,体现在对孩子做的每一个决定、花的每一分钱、报的每一次培训班上。


我们都习惯性地盲从,看着时代的潮流裹挟着一堆又一堆的家长往那个方向迈进,我们也迫不及待地跟上。在巨大的社会差异里,我们只想拼命为孩子争取一个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03

未来的教育



但他们这一代人将会经历什么呢?


我们要像感知人工智能和5G网络对各种传统行业的冲击和颠覆一样,敏锐地觉察我们身边的教育方向的变化。


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在《未来学校》一书中指出,未来学校将更关注学生个体本身。现在中小学教育在向着新型教育转型,就是要让教育从补短变成扬长,就是要发现每个人身上最优秀的一面,重视它、观察它、发扬它。


由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今天觉得天经地义的学校生活,也会在润物无声的改变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远的未来,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


2014年开始,上海市和浙江省两地就作为高考改革试点,取消了文理分科,到2017年,各省市真正全面推行文理不分科。无法适应变化的人会说,这样只会加重高中生学习的负担。


作为父母的我们,哪一个不是在文理分科的环境下长大的。终于不用再为偏科所累的欢呼者说,文理分科是畸形教育,剥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权利,取消文理分科肯定能让高中生全面提高素质。


我身处大学,更能切身感受到大学教育的转型。最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通识教育的比例大幅提高,甚至可以与专业课程抗衡。专业课时不仅减小,而且也没有了强制性的类别要求,学生可以在多个专业之间任选,跨专业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正在被大量的讨论、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所取代。


小的时候,老师一直跟我们说,人才就像一个大写的“T”字,那一横代表通识教育,而那一竖则代表你的专业能力。要想得到一份好的工作,必须要深耕那一竖,我们必须要有一技傍身,要有“匠人精神”。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为传统专业人才准备的岗位越来越少,新时代更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去寻求新的方向、开拓新的领域。


未来的教育是大科学、大艺术和大人文,它是为生命而存在,它教会孩子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丰富的精神。


04

教育的本质,

是看到一个个独立的人



我们在心智成熟的过程中,越来越能发现人性中灰色的那部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和绝对的坏人,有的只是在当时情境下的无可奈何,所以我们不要去轻易地评判一个人。


教育也一样,我们要用多样化的视角,看到一个又一个真实、透明、善良、复杂、独立的灵魂。


这是传统教育缺失的部分,但我们可以试着一步步地打破尘规,一点点地放掉焦虑,回归教育的本心。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起码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心力,做一些微小的改变,正如有些人正在做的那样


一土教育认为,每个人都是一座冰山,真正看不见的是在冰山下面的东西,特别是自我认知。好的教育,应该是去发掘、保护和激发这些看不见的东西。一土从教育从一开始就要践行“培养内心充盈的孩子”的理念,他们希望孩子们在冰山下面是充实的、完整的。


童行学院通过在一些边偏远山区设立服务点,利用旅游教学或夏令营的方式让城市里的孩子感知社会和感知生活,再利用旅游学堂的创收,来扶持当地的教育。这样不仅对城市的孩子还是乡村的孩子,都能有所收获。


实务学堂专门面向进城务工子女中提前辍学的16-18岁的少男少女。来自各大高校的老师义务教学,只是希望这些即将成年的少年在进入社会之前,能够学到一项技能,不至于沦落到无力反抗的社会底层。


这些微小的力量,如同星星之火一样,点亮了很多孩子的心门。即使我们资源有限,内心被规则所束缚,为生计所累,但我们始终怀有一些向上的力量。所以,作为教育者,让我们良善一点,看到一个个独立的人。


我们不知道他们未来要面对什么,但至少,可以教会他们面对未知的勇气。





转载自壹心理网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