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5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

养育孩子的误区:别人都能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

文章封面

有位妈妈很担心孩子的社交能力,说自己家的孩子胆子小,不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总是喜欢一个人玩,见到人也不愿意主动打招呼,不叫叔叔阿姨好。孩子现在三岁多,妈妈为了给孩子练胆,就常常带着孩子去公园里,并催着孩子过去和别人打招呼。

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是父母的焦虑,总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我们最常能够听到的是:别人都能做,你为什么就不行?这是个养育孩子的误区。

01

孩子的能与不能、敢于不敢,是和个体的发展有关系的。儿童的学习与探索,需要在“最近发展区”里产生。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个体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说得简单点,就是孩子现在还没能达到,但是在成年人的促进下,能够达到的某个水平。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要练习跳绳的,而且还需要通过相关的体育考试。


你会发现有的孩子学跳绳学得很快,然后也能够跳得很多,但是有的孩子半天也跳不了几个,他也不是在玩,也不是不认真,但他们就是很难跳起来。这可能是孩子的感统失调的表现。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简称感统失调。

产生感统失调的原因既有先天的生理原因,也有后天的环境及人为原因。


譬如: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这就是生理原因造成幼儿的感触觉失调。

我们知道,触觉是因为皮肤而产生的。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子宫的收缩和产道的挤压刺激,这些触觉,会让孩子建立一个身体的边界的感觉。如果这个感觉没有建立,就会导致孩子在出生以后出现感统失调。

孩子在妈妈的羊水里的时候,是悬浮状态的。他对自己的头、手、脚,没有一个太清楚的感觉。因为腿一蹬出去的时候,是在水里,没有一个反弹的、紧贴的感觉。就像在一个很大的游泳池里游泳的感觉,你蹬出去你不知道自己的脚在哪里。


但是经过产道挤压,孩子就会对自己的皮肤的边界产生更多的感觉。这就是形成了所谓的身体边界的感觉,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范围。就像小猫会通过胡须的感知,让它们判断自己是否能够从狭窄的地方穿梭过去。

而剖腹产的孩子是直接从妈妈肚子里拎出来的,他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他就没有、或是比较难形成身体边界的感觉。那就会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呢?


表现最典型的就是跳绳,跳绳对于剖腹产的孩子来说不容易学,有的孩子甚至一个都跳不了。就是在他跳起来的时候,他不知道那个绳子对于他整个人来说相对的位置在哪里。就像被剪掉胡须的猫,它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从这个门缝中穿过去。


02

假设说有两个孩子,他们都读一年级,然后他都在学跳绳。但是a孩子和b孩子他们之间的最近发展区可能就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他们一开始都只能跳几下。但是,a孩子继续练习下去,他可能一分钟能跳一百下,老师要做的就是,去帮助孩子学习跳绳的技巧,提高跳绳的数量。这个过程当然会有一定的挑战,但是对于a孩子来说是可以的。因为这是他的最近发展区,也叫做挑战区。


b孩子一开始也能跳几下。但是半个学期的练习过去了,他最多能发展到一分钟几十个。这不是因为他不努力,而是因为我们前面所说到的,他的身体边界的感觉没有建立起来。

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的这些特点,认为别人家的孩子都能行,为什么偏偏你不行。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有很大的压力。要么,孩子会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完成这件事,但这会导致孩子越来越讨厌这件事;要么,孩子会因为这不是他当下的“最近发展区”,孩子会因为压力过大,退到舒适区,不愿意再挑战。


舒适区就是现在的发展区,孩子在这个区间,他要学的要发展的都已经掌握了,所有没有什么压力。

挑战区,也就是成长过程中那些会遇到的挑战、合适的挫折,这些挑战与挫折,能够让孩子突破现在的水平,能够让孩子在现有的水平的基础上逐渐的提高,也就是所谓的最近发展区。

但是,如果父母有过高的要求,无视孩子的成长发育水平和接受能力的话,不断的给孩子施加压力的话,一旦超出了最近发展区,孩子就不敢去挑战,他可能会由于无法承受的压力和无力面对的害怕,而进入到恐慌区。最后呢,他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最终没办法面对挫折,就退到舒适区不再出来。


被逼着打招呼的孩子,就像被妈妈用枪顶其项背。安全感、独立感没有得到满足,却在巨大的压力下完成了打招呼的动作,孩子可能会越来越厌恶,最后真的从害羞打招呼变成不愿与人交往。

心理咨询师高岚说,她在国外有次跟房东太太聊天。房东太太的女儿回到家后表现得很沮丧,说打球总是打不好。房东太太安慰了女儿,然后又鼓励她下次再试一试,可是第2次情况仍然很糟糕,到了第3次,女儿从学校回来给妈妈说了详细的情况后,房东太太马上就替女儿约了心理咨询。


房东太太说:女儿之前扔球扔不进去是很正常的,她可以慢慢的学习,但现在的问题是,女儿在篮球架下,没有办法把球扔出去,她已经不敢尝试了,所以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工作者来帮助她。


这就是人在压力之下,没办法继续挑战或者不敢挑战的时候,那种恐慌的状态,心理学上会说这叫习得性无助。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得到专业的帮助的话,往往就会呆在那个状态不再出来,失去学习与探索的动力,也不敢再面对挑战。

人是灵活而自由的,我们不必非得在短板上发展,我们还可以在优势上做文章。

外面的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专门给孩子制造挫折。

所以,父母不要随意的把自己家孩子跟别人做比较,而是要引导你的孩子走出舒适区,去鼓励和支持他面对成长的挑战。


03

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第一,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理解和共情孩子想要取得成绩的心情,同时让孩子知道没关系。父母要做孩子的缓冲带,减少孩子的压力。

记得有一次我的孩子,考试得了99分,虽然她也很开心,但是她也表露出差点就满分的遗憾。我先是共情了她,我说:我们都很希望能够拿到100分。在她觉得被理解了之后,我又继续告诉她:没有满分也没关系,爸爸小的时候还考过60分,还拿过不及格,但并不影响现在的生活和工作。


第二,当孩子获得成绩的时候。要表扬孩子为此做出的努力,而不是简单的对孩子说“你好聪明你好棒”。像“聪明、很棒、很乖”诸如此类的夸奖,只能带给孩子瞬间的满足感,久而久之,可能会破坏孩子的积极主动性,甚至会让孩子表现得故意差一些。

夸奖孩子的话语,应该让孩子看到,他为这件事情所做的努力的结果。譬如,当孩子帮助妈妈做家务后,如果妈妈说辛苦了,或者说地面打扫得真干净,这样的夸奖会显得更自然的。


如果只是夸奖孩子“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真棒”可能会让孩子高兴之余又有些不安。他也许觉得自己还达不到好孩子的标准,或者担心,万一下次达不到这个标准了怎么办,难道就不能是好孩子了吗?

还有的孩子本身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他会很害怕取得更好的成绩,因为每一次父母对他的期望都会随之增加。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会在父母这里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他们就容易害怕去挑战,因为有可能会失败,所以他们会更愿意躲在舒适区避免痛苦。

第三,有的孩子会表现得过于追求完美,写错了字,整页都需要重新写,考试没拿到满分,过度的自责,非常的难受。这里我们需要特别的说明一下,有的父母可能会觉得孩子这是非常上进的表现,但是我们要留意一下,你的孩子是否会有过于追求完美的倾向。

如果是的话,孩子的内心可能会积压很多压力,如果哪天他的压力大到承受不了的话,他也很有可能会退回去。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有过于完美主义倾向的话,你要告诉你的孩子:没有关系,每个人都会有出错的时候,我们都是普通人。

如果孩子能够接受失败,也就意味着孩子愿意继续接受挑战。因为失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就是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发展。


转载自壹心理网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