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3/29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舞蹈治疗舞蹈治疗

幽闭世界的舞者--解读《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一)

往事不要再提,
人生已多风雨,
纵然记忆抹不去,
爱与恨都还在心底。
你不曾忘了过去,
让未来好好继续……


蝶衣的故事已然落幕,依稀看到她在苍茫中回眸,嘴角似笑非笑,留给了我们无尽的心痛、悲伤和惆怅。我也只能在追忆中一点点地梳理她的生命轨迹,借以表达我对她的理解、尊敬和怜惜,也疏解我心中深深的伤痛。



一九二四年冬天,老北京热闹的街头上,一个女人抱着一个蒙着面的清秀孩子,厚厚的护手把孩子的手“保护”得严严实实的。从这个女人和街头男人的对话中,很容易知道她是个妓女,而这个孩子,就是童年的蝶衣。影片在童年的蝶衣没有进入戏班成为小豆子之前,没有人称呼过他的名字,他的母亲没有叫过他,戏班的师傅也没有问过他叫什么名字。名字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没有名字,也就是没有身份。童年的蝶衣在成为小豆子之前,是没有身份的,他只能蒙着脸,因为他是一个妓女见不得光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凭借着自己的脸来彼此辨识,通过照镜子来认识、看清自己。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小孩子是先通过父母的镜映,来让父母了解自己,再由父母把这种了解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明白自己的。但是童年的蝶衣不仅没有人来了解他,连让被人了解的机会也被剥夺了,他的脸被蒙住;而他的手,一个与外界接触,探索、摸索世界的媒介,也因为生有一畸指而被捂得严严实实。当我们还是蹒跚学步的孩子的时候,父母牵引着我们的手,引导我们走着这人生的路;小孩子也伸着手,要求、等待着父母的拥抱,父母在这样的要求、等待中感觉到满心的欢悦。爱在亲子间流动、荡漾,给了孩子不断成长的力量和勇气。可惜,对我们的小蝶衣而言,这一切都是缺失的。在妓院那个送往迎来的环境中,一个连母亲很可能都搞不清父亲是谁的孩子就这样不受欢迎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而且还身带畸指,很可能被视为不祥之物。尽管小蝶衣妈妈还是尽最大努力地给了蝶衣生存的空间,但是很容易想像,伴随小蝶衣成长的必是歧视、鄙夷、回避、嫌忌,孤独、弱小的小蝶衣只能呆在他自己的世界中寻找安慰,有时带着点惊恐和疑虑地张望外面的世界。



小蝶衣的男孩子身份日益不容于妓院,蝶衣妈妈只好到戏班子给他谋一条出路。然而小蝶衣的畸指又使他被拒之门外,于是,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寒冷的冬天,蝶衣妈妈拉着小蝶衣的手急促走到外面,用蒙脸的布把小蝶衣的眼睛蒙上,小蝶衣意识到了有什么危险要来临,不安地把布扯开,说,“娘,手冷,水都冻冰了。”但是蝶衣妈妈还是很快地把小蝶衣的脸蒙上,手起刀落,一片苍茫的画面声音后一声惨叫,被切掉畸指的小蝶衣四处逃窜。这一段电影让人感到悲切的痛,生存对他们娘俩是如此的艰辛和不易;总是不忍看小蝶衣的手指被切的那一幕,只是希望能够拥他入怀,给予他深深的抚慰、温暖和照顾。终于,小蝶衣有了一个名字“小豆子”,也有了一个身份――戏班的小学徒,但是这个身份是以小蝶衣失去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为代价的,他并没有以他原来的样子被接受;而且伴随着这个身份的获得,他失去了苦难生活中唯一的温暖和安慰――母亲。

可惜我们的小豆子在戏班中并没有得到接纳,等待他的是同伴们的排斥、讥讽和嘲笑。“窑子里来的,一边去”,相信这句话一定深深刺伤了小豆子敏感而又脆弱的心。他把母亲留下的唯一信物:御寒的大氅给丢到了取暖的火盆中。我相信,小豆子的这一行为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的恨和对被接纳的强烈渴望。母亲的妓女身份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屈辱,但是母亲又是生活中唯一能够给予他温暖、安慰、照顾的人,也是他爱和依赖的唯一对象。尽管他母亲也是万般的无奈和不舍,还是为了他以后的生计把他送到戏班子,但年幼的小蝶衣是不能理解母亲的无奈和不舍的。突然间,母亲成了戕害他身体的凶手并抛弃了他。这激起了小豆子对母亲的恨,于是他摧毁了代表母亲留给他的爱与温暖的大氅。然而小豆子还是渴望着新的生活,他把氅子毁了,也在向同伴表示,我和窑子没关系了,你们接受我吧。可惜年少无知的小孩们并没有向他展开接纳的胸怀,而是继续取笑:“窑子里的衣服掉火里了。”这给自尊心进一步受损的小豆子带来了愤怒。这时候,小石头,今后深深影响小豆子生命轨迹的人,以英雄救助弱小落难者的形象登场了,他向小豆子张开了怀抱。

小石头是大师兄,是孩子王,豪侠仗义,在那群孩子中有着绝对权威。他一来就责问,“你们是不是欺负他来着?”接着又邀请小豆子睡到他的身边,小豆子在防御性愤怒下拒绝了他的邀约,他不以为意,继续帮小豆子整了一条御寒取暖的被子,让小豆子睡在他自己愿意的地方。小石头的热忱、接纳和尊重开始触动了小豆子的心。接下来的场景里,刚进戏班的小豆子像受刑一样地被迫着压韧带,小石头因主动帮他偷工减料而受鞭笞,小豆子感动得留下了眼泪。然而刑罚还没结束,小石头还得在冰天雪地里跪举水盆到深夜,当小石头冷得踉跄回屋时,小豆子把小石头身上冻成冰的衣服掰开,用自己的身体给小石头取暖,一如《神话》中的高丽公主解衣为被冻僵的蒙田将军取暖一样。接下来出现了影片中最为温馨动人的一幕:两个小孩子相依而眠,小豆子侧身脸向着小石头,手放小石头胸前,宛如一个小妻子,既安心地依赖着丈夫,又守护着他,守护着他的心灵。英雄救美,美人以身相许的故事千古传唱,其实这在一方面重现了我们无意识中早年母婴互动的美好情景。母亲悉心地照料着柔弱的婴儿,犹如英雄救助困苦中的美人。母亲在疲惫、沮丧时,小婴儿的笑就犹如冬日里的阳光,扫尽母亲心中的阴霾;小婴儿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照顾着母亲,如同美人用以身相许的方式报答救助她的英雄。“女子本弱,为母则强”,我们常在歌颂母爱的伟大,却忘了其实是柔弱的小婴儿使一个平凡的弱女子变成了一个伟大的母亲,就如同美人用柔情刻骨,换来了英雄的豪情天纵。这是内心深处的互相依赖、为彼此而在、而又互相滋养的联结,“我心中,你最重;恩爱共,生死同。”我们大部分的人都经历过这样的联结,随着人事的增长,我们脱离了与母亲的共生状态成长为独立的成人,我们的世界除了母亲外还有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我们在意识中不再那么真切地体会到对母亲的依赖和渴望,但是这样的联结会沉淀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无意识地推动着我们前行。我们为英雄美人的故事而激动,但是英雄美人最终不得不分离的悲剧更令我们心醉而神伤,就像《神话》中的高丽公主在古墓中痴痴地等着永远也等不到的蒙田将军,凄美而又令人神往。如同电影的主题曲《神秘的爱》所唱,“梦中人熟悉的脸孔,你是我守候的温柔……几番苦痛的纠缠多少黑夜挣扎,紧握双手让我和你再也不离分”,我们在电影的中重温那份心与心相融相依的感动,更在电影的悲剧中感伤、怅惘那逝去的美好时光。我们变得独立、强大了,却不愿、不能、也不敢轻易承认、表达自己对别人的依赖和渴望。其实人与人之间本是相依相存的,依赖和渴望是寻求联结的表示,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压抑依赖和渴望,也在压抑着爱。



失去了母亲的小豆子把自己的爱都投注到了大师兄小石头身上了,他深深地依赖着大师兄,按照小癞子的话说,“离了小石头,你就活不了。”冬去春来,小豆子在戏班子的鞭笞声中、在小石头的陪护下长成了豆蔻少年。青少年是人生中的重要成长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成长任务是“身份认同”,包括性别认同。男孩子要认同自己的男性身份成长为男人,除了与生俱来的生物属性外,非常重要的是社会环境、社会文化能够认可、镜映并欣赏这个男孩子身上的男性品质;在其成长过程中,有一个能够让其尊敬、羡慕、理想化的男人――通常是父亲,也可以为其他男性成员,这个“父亲”不仅给他提供了榜样,成为他认同的对象,还引导他、陪伴他,以看待男人的眼光来看待他。于是,这个男孩慢慢获得并确认了自己的男性身份。再看看我们的小豆子,在他的成长环境中,没有人接受、认可过他的男孩子身份,更别说是男性身份;也没有人给他提供一个可以认同的对象,青春期的小豆子就在矛盾中挣扎着。在妓院中出生、长大的小豆子是被当做女孩子养大的,而他的男孩子身份也成了他被母亲“抛弃”的重要原因-“不是养不起,实在是男孩子大了留不住”;到了戏班子以后,因为小豆子长得清秀,又被训练成为旦角,要求他具有女子的柔弱、妩媚和妖娆,他没有一个能帮助他成长为男人的环境。小豆子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谁,很可能他母亲也不知道,幼年时他看到的男人都是寻欢买笑的嫖客;进了戏班子以后,他面对的是逼他练功、不停地体罚他的师傅;尽管那时的小石头已经颇具男性风范,但小石头在小豆子心中更多的是一个英雄的救助者身份,小豆子在小石头的心中也更多的是一个需要他帮助的弱者的身份,而不是一个和他相同地位的男性同伴身份。小豆子没有一个可以认同的男性对象。于是,青春期的小豆子在矛盾中为自己的男性身份认同苦苦挣扎着。在《思凡》这一折中,他扮的是小尼姑,但是他坚持唱“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因为他内心是那么的混乱和不确定,而这个男性身份对他又是那么的重要,因此他一定需要用这种形式上的坚持来守住内心对自己的这点不确定的认可。可惜,没有人能够理解小豆子的这份痛苦挣扎,包括最亲的师兄小石头,他认为这只是一句台词而已。当一群困苦的男少年在讨论什么东西好吃时,小豆子在孤独中迷茫、思量着。

为了保护自己的男性身份,小豆子逃离了戏班。在逃离途中,他阴错阳差地碰到了已经成为名角的戏子、也就是他的前辈受到追捧和欢迎的盛况。这种追捧和欢迎的程度就如同周杰伦加上费玉清开演唱会的盛况,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戏迷、歌迷们在明星身上感受到自己所珍视所崇拜、但又不确定自己是否以及能否拥有的品质,其实这些品质在Fans们身上也有,只是他们没有在意识上感受到,而是无意识地把它投射到了明星身上,他们内心对这些品质的膜拜转移到了对明星的追逐和崇拜上。明星认同了这些投射过来的东西,也认同了自己在Fans们面前优越于他们的地位。在排山倒海的喝彩、尖叫、欢呼声中,明星们不仅强烈地体验到自己被接受、被喜欢、被认同以及无比尊贵的价值,还体会到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利。台下的小豆子感受到了这一盛况,他也看到了舞台生活可以给他提供的前景,这将洗刷他从出生以来所蒙受的所有歧视、羞辱,而那些被拒绝、被伤害、被鞭笞的体验也将得到补偿,更重要的是,他将在别人的承认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不需要做什么或成为什么,就可以享受存在本身所赋予我们的生存的权利和喜悦,就具有生命个体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这是上帝或老天爷给予我们的,任何人不能剥夺,但是通常我们需要他人对我们作为一个人本身的无条件接受中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人本身的权利和价值。可惜我们的小豆子从来就是个不受欢迎的不祥儿,他作为人的价值本身从来没有被承认过,连进入戏班子都要付出被母亲抛弃和身体被戕害的惨重代价。一个价值失落的人内心深处是非常空虚,这种空虚所带来的痛苦超过了对男性身份认同的执著,因为一个人首先得是一个人,然后才是男人或女人。观众席上的小豆子泪流成河,他毅然决然地决定重返戏班,尽管他知道因为背班逃跑,等待他的刑罚可能几近毁掉他的性命。

小豆子在决定重返戏班时,他已决定把男性身份认同放在一边了,但是人总是免不了对内心珍视的东西多一份执著。在戏班经纪人那爷考小豆子《思凡》时,小豆子又无意识地把“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唱成了“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这使得戏班可能失掉一宗大生意,失掉生意也就是失掉生活来源,小豆子又得倒大霉了。为了帮助小豆子,也为了帮助小豆子免于受到更大的惩罚,平时一直对其爱护有加的小石头发狠了,他用烟斗捅得小豆子口腔出血,“我叫你唱错,我叫你唱错。”师兄并不理解小豆子内心对男性身份认同的迷茫和挣扎,对于他来讲,这只是一句台词;但是对小豆子而言,师兄在他的心中无异于天,师兄的行为等于给他下了道指令:放弃你的坚持和挣扎,戏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小豆子发懵了,等他回过神来时,事情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众人的紧张等待和期待中,小豆子一改前面唱《思凡》时的生涩,变得婉转妩媚,“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小豆子入戏了,入戏以后的小豆子在现实中寻找自己的男性身份就更困难了。

把小豆子完全推向舞台、远离现实生活的事件在于遭受张太监的性虐待。那是小豆子和小石头第一次唱《霸王别姬》,小豆子扮演娥娜妩媚、从一而终的虞姬,小石头扮演英雄盖世却穷途末路的项王。演出获得了成功,两个孩子沉浸在喜悦中,小豆子许诺小石头将来要送给师兄张府中的宝剑。接下来两个孩子蹦蹦跳跳地前往领赏,那是影片中的小豆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地表现得那么活泼。张府要的只是扮演虞姬的小豆子,于是小豆子就在师傅的无奈、师兄的不解中被强制背进了火炕,带着害怕和迷茫一个人去面对等待他的悲剧。接下来的场景比舞台还要不真实,却又是现实。昏红的灯光下,一个着肚兜、披纱衣、不男不女涂脂抹粉的老太监在玩弄着一个女人,女人被叫走了,小豆子留了下来。恐惧中的小豆子想要小便,于是老太监拿了个玲珑剔透的壶让小豆子当着他的面小便。小豆子真这么做了,那是他在影片中第一次表现出男性的特点,可惜也是最后一次。变态的老太监尊崇着男性身份,但也在接下来对小豆子的性侵犯中彻底摧毁了小豆子的男性身份认同,在更深的地方,摧毁了小豆子作为一个人的自我意象。多年以后,蝶衣在文化大革命的批斗中控诉道,“我早就不是什么东西了”。小豆子一直很少得到别人对他作为一个人的接受和认可,这个事件更是深深摧毁了他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自我认同。在性虐待事件中,常常是受害者在情感上背负了更多的罪责,而作恶者却逍遥在自我良心的谴责之外。受害者在现实中无力反抗比自己强大很多的作恶者,于是把所有罪责背负在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的不好才带来了灾难。这在幻想层面给自己带来逃脱的可能,因为如果是自己不好的话,还有改变的可能性,自己改变了就不会遭难了;但如果是作恶者不好的话,那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作恶者往往也难以承认自己对另一个人犯下了罪责,一方面是作恶者在作恶的报复中弥补了他自己曾经遭受的创伤,另一方面如果他承认自己对另一个人的确犯下如此可怕的罪行,这个痛苦和内疚也是他所无法承受的。

受创后的小豆子拒绝了师兄的所有的关切的询问,师兄救不了他,也安慰不了他。但是他找了条自我救赎的路――收养被扔在城墙下的弃婴。他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弃儿,不停地被拒绝、抛弃和伤害,现在他自己要成为拯救者。他在现实世界中的自我意象已经被摧毁,但是这个新生的小生命将延续着他的现实生命;从另一个意义上讲,抚养这个小生命也是小豆子在自己心中重建生活中美好、善良的东西。在此,我不禁感慨小豆子骨子里的执著、善良和坚强。无论如何,那时的小豆子在现实中找不到了立足点,绝望中,舞台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我们看到,流泪的小豆子耳边回响着进入戏班的誓言,“人生于世,当有一技之长……他日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文章转载自心理学空间。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