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3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舞蹈治疗舞蹈治疗

激励教育:钢丝上的舞蹈(一)

激励教育:钢丝上的舞蹈

人们的暴力行为是因为自厌,还是自恋

撰文:罗伊·F·鲍迈斯特(Roy F. Baumeister)

翻译:王雯雯

几年前,一位年轻的心理辅导员向我诉苦,讲述了他在辅导有暴力倾向的年轻人时遇到的困惑。他看到的实际情况与所学的知识完全不符。他发现,那些具有暴力倾向的人都是极端的自我主义者,极其自傲、极具优越感,但教科书的通常说法是,有暴力倾向的年轻人常常妄自菲薄。他和同事们觉得,不论看到什么,都不能轻易背弃数十年来的学习信条,所以他们采用的方式,依然是鼓励年轻人正确认识自己,不过这些做法完全无助于缓解这些人的反社会倾向。暴力倾向滋生于自卑的土壤,这个观点似乎是一个常识。遍布美国的顾问、社会工作者和教师们都有共识——满足年轻人的自尊心是约束他们的暴力行为,鼓励他们在人际关系上和学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许多学校都会让学生列举优点,说明自己多么优秀;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害怕批评孩子,惟恐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把一个前途光明的孩子变成一个暴徒或者可怜的失败者;在某些运动联盟中,甚至会让每个人都获得一座奖杯。

但现在有人开始怀疑,鼓励式教育是不是增强自尊的最佳方式。当我和同事们查看上个世纪90 年代初的事例时,我们发现很多文章都千篇一律地引用“低自尊导致暴力”的这个“常识”。然而,在任何一本书或者文章中,我们都没有找到对这个理论的正式陈述,更别提支持这一理论的实验证据。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常识”,但没有人证实过它。

对“低自尊理论”不利的是,研究人员逐渐构建了一幅组合图像,描绘了一个低自尊者的形象,但和我们知道的那些攻击性犯罪者并不吻合。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人在生活中多半浑浑噩噩,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们有不顾一切展示优越感的冲动。冲动性攻击是有风险的,但低自尊的人群却倾向于避免冒险。

面对这些矛盾,我们提出了另一种理论。对我们的思考至关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是,那些带有明显暴力倾向的人群,看起来都很自傲。萨达姆· 侯赛因(Saddam Hussein)绝对不是一个谦虚、谨慎、自我怀疑的人;阿道夫· 希特勒(Adolf Hitler)所沉迷的“优等种族”(master race)理论,也绝对不是低自尊者喊出的口号。这些例子说明,导致暴力倾向的重要因素是自尊心过高,而不是缺乏自尊。

最终,我们把自己的假设表述为“胁迫性自我主义”。不是所有高度评价自己的人都有暴力倾向。良好的自我感觉不会单独生效,必须和威胁到自我感觉的外界因素结合起来才会起作用,必须有人质疑它、争论它、破坏它。人们都喜欢把自己往好处想,都不愿意贬低自己。于是,当有人建议他们改正自己的看法,许多有着脆弱、不稳定的过度自傲性格的人就会攻击这个倒霉的建议者。

骄傲导致堕落

断言暴力倾向一定滋生于胁迫性自我主义,或胁迫性自我主义一定会导致暴力倾向,都是不正确的。无数的因素引发和修正着人类的行为。许多暴力行为本来与人们的自我评价之间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我们的假设没错,过度自傲提高了出现暴力倾向的几率。由于暴力实施者的行为的确和他们的自我评价有关,我们相信胁迫性自我主义起了关键作用。显而易见,这个新理论有助于我们找到有效减少暴力行为的方法。

那么一个社会精神学家该如何来确定,导致暴力行为的因素究竟是低自尊还是高自尊呢?由于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办法来理解复杂的人类行为,社会学家通常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多重研究。一个研究的结论也许会遭到质疑,尤其是有一种与之相对立的理论存在时。但是,当一个现象重复多次出现时,由此得出的结论就很难被忽略了。

在评价一个人的自尊心时,研究人员会问一系列问题,诸如“你和别人相处得如何?”“你在工作和学习上通常会取得成功吗?”等等。被测试的人从备选答案中选择答案,最后得到的总分一定会介于“消极”和“积极”之间。严格说来,把一些“自我评价很高的人”看成一个独特的人群具有误导性,但在这里,我暂且用这个名词来泛指在测试中得分偏高的人。统计分析能作出客观的评价。

许多外行人都有这样一个印象——自尊心的强弱会起伏不定,但测试后得到的分数却非常稳定。评价分数的日常变化很微小,即使经受了重大的打击,或者取得了长足进步,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分数很快就会回到以前的水平,重大的改变只会发生在重要的生活转变之后,比如一个高中生进入大学后,他发现大学中的竞争要激烈、残酷得多。

想要定量统计暴力倾向是一件更加棘手的事,不过有一种简单的做法,就是询问人们是否有暴怒和打架的冲动。研究人员拿“口头询问”的结果和测试中的分数加以比较,结果只发现一些细小得可以忽略的联系,但是也有一个例外。20 世纪80 年代,美国佐治亚大学的迈克尔· 肯尼斯(Michael H. Kernis)和同事一起,为受试者设置了不同的场景,然后观察每一个受试者的反应,从而推测自尊心的强弱是否会发生变化。他们的研究表明,最有暴力倾向的是自尊心较强而且不稳定的人。自尊心较强但很稳定的人是最为平和,而自尊心较弱(不论稳定与否)的人则处在两者之间。

酒精导致暴力?

另一种研究方法就是进行大范围比较。一般说来,男性的自尊心要比女性强,暴力倾向也更强;情绪低落的人自尊心较弱,暴力倾向也比情绪高涨的人低。精神病患者尤其容易攻击别人或者做出犯罪行为,而且他们通常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证据表明,杀人犯、强奸犯和其他罪犯自我描述时,他们口中的自我形象不太系统,但轮廓很清楚。暴力犯罪者经常会把自己描述得很强大,是特殊的精英人才,需要得到优先对待。许多谋杀和暴力案件,都是因为暴力犯罪者的自尊心遭到打击,比如被嘲笑、侮辱,激怒了他们,才导致了灾难性后果 ( 确切地说,在有些地方,备受尊重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如果在这里对某人表示轻视,很可能招致报复,甚至生命都会受到威胁) 。

研究其他暴力人群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黑道分子一般都会保持良好形象,一旦有人对他们的形象提出异议,他们就会实施暴力,游戏场地的小霸王们也认为自己比其他小孩强大。只有被欺负的人才会看不起自己,而欺负别人的小霸王只会“自大”。

有着暴力倾向的人群一般都有明确的信念,不断强调自己的优越感。就像丹尼尔· 希罗特(Daniel Chirot)在他那部传世巨著《现代暴君》(ModernTyrants)中论述的一样,战争通常发生在高傲的民族之间,因为它们都认为没有得到应有尊重。

喝醉的人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在暴力犯罪中,酒精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面对挑衅,大量的酒精会让人们更加愤怒,作出更加激烈的回应。虽然很少有醉酒与自尊心联系的研究,但是平常观察的结果还是非常符合自我主义的特征:酗酒往往会让人们的自我感觉更加良好。当然,酒精还有着许多其他效果,比如降低自我控制力,所以很难分辨哪种效果才是导致发酒疯的主要因素。

暴力行为也会作用于自身。自我中心受到威胁似乎是很多人自杀的原因之一。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富有而成功的人士一旦面临破产危机、遭到羞辱唾骂或者不堪舆论压力,他们就会自杀。

文章转载自心理学空间,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