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3/28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梦的解析梦的解析

梦的语言与分析:唐纳德·梅尔泽梦理论之解读(三)

3梦的分析

梦的分析是精神分析中梦理论的重要一环,也是精神分析治疗的重要途径[7]。梅尔泽认为梦是潜意识思维的表现,它具有自身的语言形式。而梦的分析正是解开梦语言的钥匙,能够帮助分析师与来访者把握梦语言中的内在逻辑与潜意识思维。但是,人们永远无法获得,也无法准确描述梦的最终意义[8]。因此,梅尔泽提出梦的建构与梦的技术来帮助分析师与来访者克服分析过程中的困难,建构梦的意义,以期无限接近梦的最终意义。

3.1梦分析的建构

梅尔泽认为,“解释”暗示着分析师会为梦增加一些意义,他建议使用“建构”(formation)来代替解释。因为,对梦的解释其实是一种象征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象征形式,即从视觉转变为语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分析师的工作并不是为梦增加意义,而是对梦中出现的材料进行建构。他一直强调梦分析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解释梦,而是对梦的建构,以此使分析师与来访者能够借由这种建构来理解梦的语言,最终发现潜藏其中的潜意识思维。此外,梅尔泽又从梦建构的秩序入手,将梦与其美学思想相结合,赋予梦以美的意义。

3.1.1建构与秩序

在梅尔泽看来,建构就是发现秩序。他认为,梦的材料是以一种像白日梦状态下的混淆与“无意义”的方式对分析师产生影响的。分析师并不需要为混乱的梦境寻找一个秩序,因为梦有其自身的发生秩序,分析师的工作是发现这种秩序。梅尔泽指出,这种对秩序的发现需要分析师将来访者的梦当做自己的梦,并像自己从梦中醒来一样直接研究它。同时,用戏剧化的眼光来看待梦,从中获得梦的“故事”与“情节”,以及与梦有关的一系列人物等。梅尔泽认为,梦中的这些戏剧景象有一些来自于自体,而另一些则来自于客体,它们在梦中相混淆。分析师可以藉由对来访者自体与客体的理解来探寻梦的深层逻辑。例如,一个小男孩在梦中为去前花园还是后花园而犹豫不决。这个梦看似毫无头绪,但结合小男孩的自体与客体经验来理解就不难发现,前花园与后花园都是小男孩的客体,它们分别代表了母亲的乳房与臀部。因而,该梦想要表达的是小男孩在面对想要乳房(前花园)的哺育和占有性感的臀部(后花园)时陷入了困惑。

梦的建构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分析师在感受到来访者的梦后仍然无法把握其中的逻辑。此时,分析师可以从梦中戏剧化情景的形象来探究隐藏于语言之下的潜意识思维。梅尔泽断言,来访者简单的语言叙述常常没有“包含”(cover)一些重要的小细节。例如,梦中有一个小亭子,但来访者在叙述时忽略了它,这就有可能使分析师无法把握该梦的整体结构。梅尔泽十分注重建构中的“包含”,他认为如果分析师能够“包含”梦更多的侧面,那么对梦的建构也就能更加令人满意。而当一个令人满意的、完美“包含”梦的建构出现时,梦的意义便得以自然显现。

3.1.2建构与美

对梅尔泽来说,梦的建构也是一种美。他认为,美起源于婴儿时期的满足,母亲哺乳时的乳房、脸庞和眼睛都给婴儿以美感。而这种美也具有模糊性,因为它会随着母亲语气、音调以及表情的变化而变得模棱两可。梅尔泽认为,个体必须退回到自体的隐秘内部空间中对美进行重新整合,而梦的建构即是对美的一种整合。他指出,梦的直接显现是一种美。梦中的景象是内部世界的展现,它是内部世界的表达,也是一种美的载体。正如乳房是美的一样,无论什么样的梦境,都会为其所表现出的内部世界的需要而被体验为美。相对的,梦中潜藏的意义即是这种美的模糊性,它与梦的美形成冲突。梅尔泽认为,建构正是通过对梦的秩序的发现,对潜意识思维的揭示才得以整合这种美的冲突,使得梦像艺术品一样自然展现出美。因而,梅尔泽断言,精神分析和美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不管是精神分析师还是艺术家都共享着对生命中美和模糊性的理解[9]。

3.2梦分析的技术

精神分析一直致力于发掘隐藏于梦中的潜意识真相。为了使梦的真相能够显现出来,分析师与来访者都要克服巨大的焦虑。因而,梅尔泽认为,在对梦的分析中,分析师既需要放松自己,也需要给来访者支持以获得其信任,推进梦的分析的深入发展。

在梅尔泽的理论中,分析师的焦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内部一致性受到威胁的焦虑与无法对梦做出建构的焦虑。一方面,分析师在封闭的咨询室中,独自面对着一个陌生的来访者,他需要积极地探求来访者的内部世界以发掘其梦的真正意义。来访者的潜意识思维难免会影响到分析师,使分析师感到自体的内部一致性受到威胁。另一方面,分析师也担心无法在一段时间内从来访者的叙述中抽取足够的资料以完成对梦的建构。因而,在梅尔泽看来,分析师在梦的分析中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使自己与来访者放松。分析师可将梦的分析看作是在“自己的主场玩的游戏”,将注意点由自己与来访者两个主体转移到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织之上,让来访者明白讲述自己的梦是一种非常机密和坦诚的行为,这只有在其不再受到梦中情绪的影响时才有可能。这样,分析师与来访者便都能够放开自己,投入到对梦的建构中去。梅尔泽还指出,放松有助于分析师建立自信,发现来访者叙述梦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克服建构失败的焦虑。在梦的分析过程中,放松能够让分析师更加轻松地识别出问题所在,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理解、表现、分析情境等。此时的分析师可以注意到来访者叙述中的那些模糊或模棱两可的地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询问[10]。如此,分析师便能够对来访者过于专注和情绪化的描述做出有意义的补充,有助于其深入地发掘梦语言的逻辑建构。

在梅尔泽看来,梦的分析是分析师和来访者的合作,是通过他们的交织与联系来建构梦的过程。他指出,一些分析师可能会沉迷于增加梦的意义,却忽视了对梦的整体性建构,使得来访者失去耐心甚至丧失对分析师的信任。分析师容易忽视梦的分析的最终目的,将梦的分析过程看做“解谜”,他们越来越倾向于不停发掘梦的不同解释。这些分析师跌入了梦的模糊性中,他们不再为结束分析而谈话,而是围绕着梦的资料转来转去,对梦进行无休止的解释。这种解释会延长梦的分析过程并使来访者感到焦躁和不解[11],进而逐渐失去对分析师的信任而使得分析难以继续。例如,来访者会想:这个问题讨论了很多遍,他在走神么?他仍然在不断询问刚才的话题,是因为我叙述的不清楚么?他好像无法与我产生共鸣,他真的能帮助我么?梅尔泽指出,一旦来访者开始怀疑分析师,咨询室的气氛就会变得充满焦虑和失望。来访者的精神状态可能发生波动,导致其对梦的描述发生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梅尔泽提出梦的分析过程应是动态的,即分析师根据与来访者的交互作用与沟通形成对梦的建构,当形成一种建构时再重新和来访者进行沟通合作,直至最终的建构获得双方的认可。在这一过程中,重点是要打消来访者的疑虑,使其重新信任分析师,并乐于就其梦的意义与分析师建立起共同探究的分析情境。因为分析师和来访者在分析中保持对梦“持续关注”(goingconcern)时,梦就不再是一个人的了[12]。

4总结

随着精神分析理论的不断发展,梦的理论也在诸多精神分析学家的传承与革新下不断推进。梅尔泽便是这样一位精神分析学家,他从后克莱因学派的角度阐述了梦表达的方式以及梦分析的手段。他的梦理论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加入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展现了后克莱因学派的新视角,对精神分析学家在未来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梦是通向潜意识的“皇家大道”(royal road)[13]。如果分析师要穿过这条通往潜意识的“大道”,第一步就要探明梦的表达方式。为此,梅尔泽从梦的语言形式与梦的象征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梦的表达。他从情感与环境入手,认为梦的语言与来访者的情感及来访者所处的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以此为根据指出对梦的理解必须依赖于梦的情感以及内部世界的环境。如果说梦的语言形式是梦的表象,那么梦的象征就是梦的内里。梅尔泽根据自身的分析经验,详细地描述了象征的具体组织形式。他指出,梦的象征是具有不同意义的元素的叠加与整合[14]。通过梦的象征,梦就获得了整合内部世界的意义。可以说,梅尔泽对梦语言以及梦的象征的论述拓展了传统梦理论的视野,为后克莱因学派梦理论的发展做了有益的铺垫。

分析会谈可以反映出梦的意义[15],分析师分析梦的技术越是完善,就越能够把握梦[16]。因而,梅尔泽强调对梦的建构与梦分析中具体操作技术的重要作用。他指出,虽然对梦的建构有助于理解梦的语言,发现潜意识的真正意义,但梦的意义是永远无法穷尽的。他进一步提出,只有在分析中注重对秩序的把握才能够避免过度的解释。梦的建构本质上是发现梦的秩序,是对内部世界自体与客体关系的把握与梳理。梅尔泽指出,在发现秩序的过程中,分析师要对梦的逻辑有整体的认知。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透彻理解梦象征的真正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他又将梦的建构与其美学思想相联系,将梦上升为一种艺术表现,为精神分析在美学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在具体的分析技术上,梅尔泽从梦分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提出分析师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既要创造放松的分析环境,也要维护好来访者对自己的信任。总之,梅尔泽对梦的分析的阐释为分析师与来访者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提供了方向,也为梦分析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转载自心理学空间,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参考文献

1郭本禹等.潜意识的意义:精神分析心理学(上),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45.

2弗洛伊德.释梦.孙名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52.

3 Cassese S F. Introduction to the work of DonaldMeltzer. Kamac Books. 2002: 85.

4 Meltzer D. Dream life: A re -examination of the psy-choanalytic theory and technique. Kamac Books. 2012:46, 95, 135.

5 Meltzer D. The evolution of object relations? British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1997, 14(1): 60-66.

6 Bion W R.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In Seven Ser-vants. New York: Aronson, 1977: 17.

7 郭 永 玉 . 精 神 分 析 梦 论 的 三 个 里 程 碑 . 医 学 与 哲 学 ,1997, 18(3): 153-155.

8 Ogden T. This art of psychoanalysis: Dreaming un-dreamt dreams and interrupted cries. Journal of ChildPsychotherapy. 2006, 32: 244-252.

9 Meltzer D, Williams M H. Apprehension of beauty:The role of aesthetic conflict in development, art andviolence. Harris Meltzer Trus, 1988: 57.

10 da Rocha Barros E M, da Rocha Barros E L. Reflec- tions on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symbolism. Th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2011, 92 (4):879-901.

11 Meltzer D. ‘Thought disorder’: A distinct phenomeno-logical category?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2005, 21(3): 417-428.

12 Schneider J A. From Freud’s dream ‐ work to Bion’swork of dreaming: The changing conception of dream-ing in psychoanalytic theory.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of Psychoanalysis, 2010, 91(3), 521-540.

13 Heenen -Wolff S. The countertransference dream. Th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2005, 86 (6):1543-1558.

14 Sanders K. Meltzer and the influence of Bion. British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2006, 22(3): 347-362.

15 Civitarese G. Dreams that mirror the sessio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2006, 87 (3):703-723.

16 Altmann M, Fitzpatrick -Hanly M A, Leuzinger -Bohleber M. Reports of panels held at the 47th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2012, 93:504-506.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