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19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行业新闻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筹)首届年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

2019年3月30日—3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参加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筹)首届年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心理学助推社会治理”。会议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和江苏省心理学会承办。

30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田家炳楼国际报告厅举行。出席开幕式的有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周晓林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韩布新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时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蒋奖教授,北京大学谢晓非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俊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朱廷劭研究员、刘正奎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李伟健教授,复旦大学孙时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永芳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辛自强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叶一舵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徐富明教授,浙江大学陈丽君教授,武汉大学伍麟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杨波教授,西南大学赵玉芳教授、夏凌翔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陈建文教授、陈志霞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刘海燕教授,苏州大学吴继霞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喻丰教授等专家学者。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周红教授,院长邓铸教授,副院长陈庆荣教授,副院长王云强副教授,党委副书记王惠老师,傅宏教授、杨莉萍教授、刘国雄教授等也出席了开幕式。


会议由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筹)主任郭永玉教授主持。邓铸院长致欢迎辞,他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办学历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基本情况,指出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社会重大需求、回应社会现实的举措,对于研究重大社会问题,构建完备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有着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邓院长对年会顺利举办表达了衷心祝愿。


周晓林理事长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年会召开的祝贺。他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次,介绍了当前我国心理学蓬勃发展的形势。他表示,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顺应了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他对专委会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希望:第一,要将基础研究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发挥心理学的专业优势和特点,关注和解决社会问题;第二,要更多地与其他专业委员会合作交流,形成心理学界的合力来研究社会治理问题;第三,要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用交叉学科的视野,拓宽研究思路;第四,要加强与政府的联系,发挥咨政建言的智库作用。


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和机构的118名代表参会,收录86篇学术论文摘要,涵盖心理学与社会治理研究的多个领域,展现了心理学与社会治理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大会期间,共举办15场特邀报告、4场专题报告和6场分组报告。15位专家作为特邀嘉宾就心理学与社会治理的学术前沿热点问题作了特邀报告:时勘教授以“国家健康战略与社会心理促进”为题,指出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国家当前发展阶段的重要性,报告了他与团队成员关于社会心理促进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健康型组织的发展建议;韩布新教授以“乡绅心理与差序格局——心理学治理?”为题,以对差序格局的误解为起由,指出了中国心理学现代化迷途及现代心理学家的乡绅心理,呼吁心理学家致力于社会治理研究与实践;王俊秀教授以“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和测量”为题,介绍了他与团队成员近几年关于“社会心态”问题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辛自强教授以“社会治理心理学:面向中国现实的新学科”为题,指出了当前心理学研究中“尽精微”与“致广大”的两种研究视角,阐明了社会治理心理学的研究问题与框架,提出应将社会治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服务相结合;许燕教授以“健康社会与社会治理”为题,提出了心理健康社会学和社会健康心理学的新视点,阐明了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视角对于健康社会研究的作用,总结了心理健康的社会影响因素,并分析了经济不平等损害心理健康的社会学与心理学路径;赵玉芳教授以“低经济社会地位群体更具有攻击性吗?”为题,结合现实生活案例与实证研究,剖析了低经济社会地位群体攻击性的表现与心理机制;杨波教授以“毒品问题的社会治理”为题,介绍了当前国内毒品治理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循证戒治的研究方法和多元整合治理的研究观点;谢晓非教授以“舌尖上的安全:跨越风险沟通中的障碍”为题,指出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感知与成因,分析了食品安全中的风险沟通障碍,提出了政府消除公众期望差异的建议与对策;朱廷劭研究员以“大数据心理研究应用于社会治理的探索”为题,指出了利用网络大数据进行社会治理的优势,提出了“互联网+社会治理”的创新理念,阐述了利用人工智能实现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融合的实现手段;刘海燕教授以“心理安全感形成机制的计算模型”为题,综述了近年来城镇居民心理安全感的现状,报告了其所带团队开发的7个关于心理安全感的问卷,并介绍了关于个体和群体心理安全感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刘正奎研究员以“重大突发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为题,分析了重大突发事件后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创伤状况和心理应激时间特点。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