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0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公司新闻

蔡劲林老师接受《民生大参考》采访:防“上房揭瓦” 不能光靠打

2019年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也叫“无巴掌日”。最早是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于1998年发起的,旨在告别“棍棒教育”,倡议对待孩子要懂得尊重和引导,那些打屁股、扇耳光、拧耳朵等随手动作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有些不可逆,有些甚至是致命的。如何正确对待孩子呢?很多养育者至今还处在迷茫之中,对此民生频道节目记者专程采访了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知名专家、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老师。希望蔡老师对此现象进行分析点评,以下是采访内容:

记者:打骂孩子之后,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蔡劲林老师:打骂孩子之后,孩子确实容易出现异常的反应。首先孩子容易出现安全感丧失,会出现自卑,甚至会在亲情上表现出冷漠的态度,被打之后,经常会出现自责,自我否定的想法,在人际交往中也会表现出自卑,在从事一些工作、学习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做不到,这种情况也会一辈子延续下去的。第二,经常被打的孩子,在智力发展方面容易滞后一些,没办法达到相对正常的水平,与不经常受到体罚的孩子对比来说,肯定会差一些的。第三,经常被打的孩子容易出现撒谎的行为,为了躲避一些惩罚,会通过撒谎的方式来进行逃避。第四,也会出现一些暴力倾向,因为从父母身上学习和模仿了这些暴力的行为,甚至有一些孩子会觉得打人是一种爱的表现,因为会觉得父母是爱自己的,那他打别人或者别人打他都会是一种爱的表现方式。第五,经常被打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变得特别压抑,加上安全感的缺失、自卑,这些孩子特别容易出现抑郁的状况,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自杀的行为。这种打人的行为,显然是一种不可取的方式。

记者:您觉得今天这个节日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蔡劲林老师:今天这个节日的存在,倒不是说一定要杜绝这个行为,杜绝这种风气,它只是提醒大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更多的选择一些其他的方式,而不是使用这种打骂的方式。教育一定要因人而异,奖惩也要适可而止。对于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家长首先要去说服,尽可能的跟孩子讲道理、沟通,去把正确的理念和家长认可的方式,这是一种教育方式。另外家长应该考虑孩子之所以有这些表现背后的心理原因,更多的鼓励孩子去表达,了解他们的清楚和感受,更好的理解孩子,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释放情绪的方式。通过这种情绪的释放,孩子也不需要采取这种对抗的方式。第三,家长也应该制定一下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孩子犯错达到一定程度时,利用一些方式来惩罚孩子,比如经济制约、做家务等方式,比较严重的问题出现时,家长也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体罚方式。因为有的时候对孩子时需要建立红线的,原则的东西是不能侵犯的,当侵犯红线和原则的时候,家长也确实是需要孩子付出一定的代价。

本报道于2019年4月30日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民生大参考》栏目播出,视频链接河南网络电视台直播

  http://www.hntv.tv/live/index.shtml详情敬请关注!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